盧曉博
【摘要】農業經濟的增長和農業生產的要素、農業生產效率等基本要素相關之外,還有相關制度和農業金融的發展以及農業產業結構等多方面的因素影響,這些影響的原因都與農業經濟的增長密切相關。因此,本文主要針對這些影響的因素進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討,為了在縣級農業經濟增長的過程當中有相應的幫助。
【關鍵詞】縣級市 農業經濟 影響因素
隨著我國城鎮化發展的不斷的擴大和增加,各個地區的縣級市的經濟實力也有了明顯的提升,但是因為農業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從而給農業經濟的發展到來很大的影響和威脅。因此,本文主要對縣級市農業經濟增長的原因和影響進行深入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為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對農業發展的目標進行確定,從而能夠實現縣級農業經濟能夠又好又快的發展有相應的貢獻。
一、農業生產要素對農業經濟的影響
農業生產的要素主要是指獲得人民需要的農產品,在農業生產過程當中,所必須的各種基本投入的總稱。第一,以土地為代表的自然資源。在農業生產中的最基本要素就是土地,也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土地作為影響農業經濟增長的主要原因,主要反映在有效耕地面積和耕地質量的變動對農業產出的影響,并且要對耕地面積的穩定進行保持和耕地質量變動對農業生產發展以及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并且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保障。第二,勞動力。農業勞動力是農業以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最基礎的要素,也是對農業生產影響的首要因素。農業勞動力指的是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農業勞動力所給的資源素質的狀況決定著農業勞動力有效供給的多少,農業勞動時間供給量的多少也是決定農業勞動力供給狀況的重要因素。要相對勞動力的素質進行提高,就必須要進行投資,他包括教育投入和培訓投入以及健康投入等等。因此,對農村勞動力變化對農業經濟增長的影響進行研究,有利于對有關農村勞動力政策措施進行分析。第三,固定資產投資。對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和農業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研究具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第四,科學技術。科技進步是推動農業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二、農業生產效率對農業經濟的影響
我國農業發展存在著區域間的不平衡,而且受到人口增長和土地資源短缺的制約,在這種條件下要想對農業生產力進行提高以及對農業經濟平穩增長進行保持,主要依賴兩條途徑,對要素投入和對農業生產效率進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也是對單位總投入進行衡量的總產量的生產率指標,以及總產量與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一般是指人力和物力以及財力的開發利用率,他反映了一個時期國家為改變地區農業落后面貌和對農業的發展的促進所做的努力,也是對經濟增長源泉進行分析的主要工具。
三、其他因素對農業經濟的影響
(一)制度及政策因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不斷對環境保護、生態平衡和產品質量控制進行制定相關要求的財政支農措施,這些政策包括:對農村道路進行擴大、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的投資,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進行不斷的增加,對農村合作醫療的制度進行建立和完善,發放直接性財政補貼等等,對支持農業發展以及對農民收入的提高,對農業經濟的推動不斷的增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農村金融發展
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最重要的歷史任務就是新農村的建設,他是一項整體性和系統性都很強的一項工程,并且需要多個方面的支持和配合,其中的一個方面就是金融的支持。在農村經濟發展中最為重要的就是金融的資本因素配置制度,并且在農村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也越來越顯著,從融資總量上來看,融資的需求規模在不斷的擴大。由于務工收入和國家有關惠農政策的實施,目前單戶傳統農業和家庭承包性農業生產資金的趨勢已經呈現飽和的狀態,但是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生產技術的更新換代,農村資金的需求量還是不斷的在擴大。經過二十多年的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我國已經形成了以商業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機構為主體、多種農村金融機構并存的格局。同時,各個地區都涌現了民間的資金互助社、小額貸款公司以及中外資的貸款公司等各種農村金融機構也在逐步的產生和發展,并且發揮著其中應有的作用。股份制的改造以及上市融資的改革議程紛紛列上了各金融機構的改革進程表。
(三)農業結構調整
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主要是指農業內部以及各部門之間比例關系的整合過程,也是在生產過程中重新配置的過程。社會生產力在不斷的發展和變化,所以農業產業的結構也要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進行改變。例如新技術的應用對農業的某個部門的生產效率有了明顯的提高,勢必導致該部門被替代要素的過剩,從而就對新技術的普及和推廣造成了嚴重的阻礙。所以,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也是生產要素重新配置的過程。因此,農業結構的調整不僅關系到農產品的供應平衡,還關系到整個農業經濟的平衡發展,并且要依據各縣地區的自然條件,在保證大宗農作物產量不斷增長的前提下對種植模式進行相應的調整,要以種植生產優質大米為主。同時,發展花生以及大豆等特色的農產品,從而形成了縣區農業品多樣化和優質化以及品牌化的特點。
四、結語:
綜合上文所述,勞動者素質和技術的變遷也是影響農業經濟增長的兩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技術變遷的動力主要來源于研發和使用,并且該項目的技術人員的全方面的綜合素質也是比較高的,而人的綜合素質的提高最根本的重點還是在教育的問題上。因此,在農業經濟的增長中教育方面起著非常關鍵并且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孔令孜,李小紅, 蘭宗寶, 麻小燕.農業信息化對廣西農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優[J].南方農業學報,2015,(08):139-141
[2]馬明霞,文琦,馬明德,王進會.農業經濟增長影響因素的典型相關分析——以寧夏回族自治區為例[J].廣東農業科學,2013,(09):152-153
[3]艾洪娟, 蔣和平.新疆發展現代農業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經濟增長的視角[J].廣東農業科學 ,2015,(06):105-106
[4]張華.我國農業經濟增長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基于典型相關模型的計量分析[J].湖南農業科學,2013,(11):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