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潤林
暮春時節,瀘州市敘永縣赤水河流域的萬畝桃李花海進入最佳觀賞期,每天都有成千上萬川滇黔渝的游客前來賞花踏青,領略云、貴、川三省交界之地的壯美風光。
“這得益于脫貧攻堅政策的實施和交通條件的大提升。現在有了直接連通赤水河谷的白加黑景觀大道,來的客人成倍增長,把我們這里的農家樂都帶動起來了。”位于桃李花海核心區的敘永縣赤水鎮雙山村村主任楊瓊笑逐顏開。
受益于精準脫貧政策,雙山村干部群眾積極發展桃李產業、建設鄉村旅游項目、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在各方幫扶力量的強勢推動下,于2016年底全面完成了貧困村摘帽、貧困戶脫貧的目標任務。
一片花海迎來八方游客
赤水河畔的雙山村有村民3113人,其中以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人口1470人,屬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村。
“通過精準識別的貧困戶有149戶、貧困人口633人,占全村人口總數的20.3%。貧困發生率相當高啊。”在楊瓊看來,導致雙山村貧困的主要原因就是交通不便。
由于有平均氣溫較高、晝夜溫差大等特殊的河谷氣候和地理土壤條件,當地非常適宜水果種植。但前些年當地的優質鳳凰李每斤才賣五角至一元,前來賞花的人也不多。究其原因:快速交通沒有打通,游客進不來,果子賣不動。
2016年4月,位于敘永縣赤水鎮的川黔高速白土嶺互通正式開通,方便了敘永縣最為偏僻的赤水、石壩、水潦等鄉鎮6萬多人的出行。
“今年李子開花的時候,前來賞花的人比往年多了幾倍,路通了就是不一樣啊。”一組村民路仕才夫婦對高速路貫通帶來的好處深有感觸,他打算將鳳凰李種植面積擴大到10畝,并且還要在李子樹下套種西瓜增加收入。
嘗到甜頭的村民遠不止路仕才一家。近三年來,貧困的雙山村得到了駐村工作組、第一書記及農技人員的大力幫扶,村里的果農掌握了嫁接、拉枝、修剪、保果、施肥等技術活,種出的果子品質有了保障。“去年每斤鳳凰李賣5至8元,根本不愁銷路,盛產期的鳳凰李平均每畝收入可達7000元。套種西瓜每畝還可增收2000元左右。”楊瓊介紹。
僅2016年,雙山村就新栽種了優質李子1600畝。目前,赤水鎮的桃、李、梨子、核桃、柑橘等水果面積已達4萬余畝,一年四季均有鮮果上市,在云、貴、川交界區域享有較高聲譽。
一片果林拓寬增收渠道
“進村的公路也硬化了,政府還舉辦了賞花節、采果節等旅游體驗活動,提高了鳳凰李的知名度。”如今的雙山村,水果成為了村民們的支柱產業。
2015、2016連續兩年在雙山村舉辦的赤水河桃李花節、水果采摘體驗活動,不僅打開了水果銷路,還有力地拉動了鄉村旅游,使村民的旅游產業收入明顯提高。
“水果既然是村上的支柱產業,我們就要緊緊圍繞果林做文章,千方百計拓寬增收渠道。”來自瀘州市供銷社的第一書記舒建華介紹,游客大量進村期間,他們就利用微信等互聯網手段,邀請游客掃碼加微信,預售桃子、李子,從而有了固定客源。
今年3月11日至12日,敘永縣舉辦“萬畝花海騎跑挑戰賽”,吸引了大批中外參賽選手。大賽專門設置了跑步穿越雙山村李花林的賽程,原生態的花海美景獲得了參賽選手盛贊,也給賞花旅游增添了人氣。
2016年植樹節期間,雙山村的兩個幫扶單位瀘州市供銷社、敘永縣統計局聯合將“義務植樹基地”建在貧困戶王德良家,為他家栽種脆紅李苗172株。“栽下這些‘搖錢樹,我家脫貧致富有希望了。”被貧困壓得愁眉苦臉的王德良也有了笑容。
一股力量促進脫貧奔康
“多虧了幫扶單位鼎力相助,現今的日子就像鳳凰李越來越甜了。”村民們的樸實話語,道出了對幫扶單位的感激之情。
瀘州市供銷社、敘永縣統計局對口幫扶雙山村之后,堅持對貧困戶進行全覆蓋幫扶,職工與貧困戶一一結對,并按“一社一策、一戶一案”要求精準制訂扶貧措施,幫助貧困戶切實脫貧。
村民王祖貴干不了重體力活,又缺乏產業發展資金,舒建華積極幫助他爭取產業發展貸款,又自掏腰包為其購買了一臺微耕機,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得益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扶持,王祖貴家又搬進了新房,他逢人就說:“沒有黨的扶貧政策和幫扶干部的努力,我就過不上今天的好生活。”
據了解,幫扶單位先后爭取了全國供銷總社項目資金49萬元,重點解決全村一半以上貧困戶的生產生活用水;出資7萬余元為88戶貧困戶購買了新農合醫療;給17戶無電視機的貧困戶購買了液晶電視。同時,還為雙山小學送去了少兒圖書、鉛筆、籃球、羽毛球拍等文體用品;出資援助考上大學的4名貧困戶子女,每生給予2000元助學金;另外4名非貧困戶子女,每生給予1000元的助學金。
“下一步,我們還將爭取各級支持,引導村民發展萬畝優質果林,走壯大產業發展道路,努力鞏固脫貧成果。”舒建華信心滿滿。 (作者單位:敘永縣委宣傳部) (責編:張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