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雅可
近幾年來,巴中市以“巴山新居”建設為抓手,統籌推進新村建設與脫貧攻堅,給窮山村帶來滄桑巨變。而每一項改變的進程里,都離不開村民自治的身影。
在村級事務管理中,巴中市充分發揮民主、尊重民主權利,讓群眾參與到村務管理中來,實行“民議定方案”“民選搭班子”“民建保實施”“民管促長效”的“四民工作法”,走出了一條民主管理村務的特色路。
院戶長作表率 四合院里守公約
5月3日,一場小雨灑落在平昌縣青鳳鎮楓香村里。沿著村道路轉一圈,鞋都是干干凈凈的。這個曾經遍地稀泥、不通公路的窮山村早已變了模樣:一座座充滿川東北民居特色的小樓房拔地而起,寬敞明亮、水電氣全通的居室是如今楓香村人夢想中的家園。
與常見的新村建設不同,楓香新村聚居點探索的是合院住宅模式。從石階而上,抬頭便見“楓香大院”幾個字的巨幅匾額,從大門進入是一號院,經過一個穿廊便進入二號院,再由二號院進入三號院,三個院子既相互隔離,又連成一體。楓香大院里住著19戶人,老老小小有上百人,但整個院落內外都無比干凈整潔。院落外墻上張貼著“四好大院公約”,清楚標明院戶長、治保員、清潔員的名字,還逐一安排好清掃輪次。
“路好、房好、環境好,這樣的好生活更需要村民共同維護與治理。”一號院的院戶長楊登書去年剛從村支書的崗位退休,他不但是楓香村蛻變的見證者也是參與者。在這里,每個院子都實行院戶長制度。由院內住戶民主推選出的院戶長職責可不少:主持召開院戶會議,解決好院戶公共事務,處理好鄰里糾紛,幫助困難戶解決好生產生活問題,同時還要學習宣傳好黨的方針、政策,教育大家愛國愛家,遵紀守法等。
為調動大家參與新村治理的積極性,當地政府結合群眾意見出臺了“四好家庭”“四好大院”的評選辦法,每年舉行一次,讓戶與戶、院與院之間形成競爭。“這種引導作用很明顯,提高了村民參與村務管理的積極性。不少沒評上的家庭說,今后一定會做得更好。”青鳳鎮黨委書記李超說,通過對村民進行符合時代要求的管理和教育,逐漸喚醒了大家建好家園的意識。如今關乎楓香村的大小事務,村民事不關己的態度改了,主動獻策的興致高了,村美心齊的楓香村前不久被評選為首批省級“四好村”。
村“兩委”搭臺子 村民唱主角
5月的龍井村美不勝收,這里正在舉辦“第二屆巴山芍藥花節”,1000余畝粉紅色的芍藥花海將整個小村打扮得嬌艷動人。此時,20多個村民代表圍坐在村委會的院壩前,一面享受著明媚的陽光,一面商量著村務事。
“大家有什么想法、建議都可以提出來,爭取能把咱們的芍藥花節做得更好。”龍井村村主任陳天國話音剛落,大家就爭先恐后發起言來。“村里來的游客多了,村委能否開展一些技能培訓,教大家做點小生意”“芍藥花海景區的垃圾桶有點少”……陳天國把村民們的想法一一記錄在冊,心里盤算著哪些可以盡快實現。
同樣是“四好村”的青鳳鎮龍井村,也有一套“村‘兩委搭臺子,村民唱主角”的村級事務管理做法。
多年前,龍井村“兩委”工作是干部自己說、自己干。這種“書記主任碰碰頭、‘兩委班子點點頭、群眾不知哪一頭”的現象,導致群眾意見大、參與村級事務的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村級事業難發展。“群眾不是不支持村‘兩委工作,關鍵是要讓群眾明白、讓群眾參與。只有群眾明白了,他們才會主動參與,積極支持。”村支書夏明通說,現在,龍井村各項村務公開、村級事務是群眾說了算,效果如何也是群眾說了算。
這種由“關門”決定轉向“開門”討論決定的民主管理方式激活了一池春水。民主管理調動了村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參與村里公益活動和集體活動的熱情也更高了。幾年來,龍井村先后完成了村內互通循環公路的修建和硬化,實現了戶戶通公路、戶戶通自來水的目標。村民陳良海說:“現在村里搞啥事我們都曉得,這都是為我們大家好。村里的低保、醫保,都提前在村委會那塊牌子上寫得清清楚楚。有啥想法,可以隨時跟村干部說。”
近年來,巴中市在基層自治管理工作中,形成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堅持“一事一方案”和“村民的事情村民議、村民的事情村民定”,充分聚集民智,保障村民的參與權;堅持“一事一專班”和“村民的隊伍村民選”,由村民自主推選建設管理委員會、建設質量監督小組、資金監管小組等機構,保障村民的知情權;堅持“一事一建設”和“村民的事情村民建”,保障村民的建設權;堅持“一事一管護” 和“村民的事情村民管”,做到村民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保障村民的管理權。
“民議定方案”“民選搭班子”“民建保實施”“民管促長效”,“四民工作法”在巴中廣袤的鄉村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村“兩委”放權、放手讓群眾唱“主角”,不但沒有削弱村“兩委”班子的領導權,而且增強了村“兩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增強了村干部的公信力,實現了“說話有人聽、辦事有人跟”的目標。一些老黨員和老干部利用黨員代表會、村民代表會等平臺,做好宣傳、教育、解釋和引導工作,贏得了群眾廣泛贊譽。(作者單位:巴中市委組織部)(責編: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