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佳
摘 要:近年來,金融行業的蓬勃發展,金融行業越來越規范化、合理化,金融監管在其中功不可沒。適當的金融監管可以避免金融業大的變動,以免對金融市場造成災難性的損失,那么運用何種工具對金融進行監管變成為了重中之重。本文主要介紹VaR在金融監管方面的應用,如何用VaR去解決金融監管的問題,嘗試提供VaR在金融監管的概括性分析。
關鍵詞:VaR;金融風險;金融監管
一、VaR的介紹
1.概念。VaR又稱為“在險價值”或“風險價值”,它是用以度量在未來一定時期內,整個交易組合由于市場資產價格波動所帶來的最大可能的價格損失。假定某公司在2017年置信水平為96%的日VaR值為1000萬美元,其含意指該公司有96%的可能性,2017年某一時點上的金融資產組合在將來24小時內,在市場價格變化下,所遭遇的最大損失額不會大于1000萬美元。或者說,只有4%的可能性最大損失額大于1000萬美元。VaR與傳統風險度量工具的差別是在數理統計分析的基礎上進行風險度量的工具。VaR最初的應用是JP摩根公司用來計算市場風險的工具。但是,目前來說,人們正在試圖將VaR分析方法應用到信用風險管理中。信用風險是金融業面臨的主要風險,通過VaR分析方法對信用風險管理進行監管。
2.VAR基本模型。假設P0為金融組合在初始時刻的價格,Pt為在t時刻的價格,則在1-p的置信水平下,經過t時間后最大可能的損失VaR(記為VaR)定義為:P(|Pt-P0|≤VaR)=p
其中P表示概率,也就是說,金融組合經歷t時刻后大于VaR的可能性不大于p,也就是說在1-p的置信水平下,在將來的某一特定時段內,該投資組合的最大損失額不會大于VaR。
根據Jorion(1996),VaR可定義為:VaR=E(ω)-ω*①
此中E(ω)為投資組合的預期價格;ω為投資組合的期末價格;ω*為在置信水平α下投資組合的最低期末價格。
又設ω=ω0(1+R)②
此中ω0為持有期初投資組合價格,為常數,R為設定持有期內(一般是一年)資產組合的收益率。
ω*=ω0(1+R*)③
R*為資產組合在置信水平α下的最低收益率。
根據數學期望值的基本公式,將②、③式代入①式,有
VaR=E[ω0(1+R)]-ω0(1+R*)
=E(ω0)+E(ω0R)-ω0-ω0R*
=ω0+ω0E(R)-ω0-ω0R*
=ω0E(R)-ω0R*
=ω0[E(R)-R*]
∴VaR=ω0[E(R)-R*]④
上式公式中④即為該資產組合的VaR值,按照公式④,若是給出R*,便可求出該投資組合的VaR值。
3.VaR的作用。VaR作為一種信息披露方法,可以使持股人知道公司的金融風險狀況。根據公司的風險狀況,股民選擇是否持有該公司的股票。這大大提高了金融行業的透明度,還可以對金融機構進行市場紀律的約束。
VaR作為重置資源分配的工具,VaR模型的使用者可以根據VaR度量不同投資組合的金融風險,從而幫助公司管理者進行決策,如何進行資產組合來實現利益最大化。
VaR作為一種績效評估工具,根據VaR方法度量一定置信水平下的,某一特定時期的最大損失額,對于管理者判斷公司員工的績效提供了一個參考。在一定程度上,也防范了道德風險。
二、VaR在金融監管中的應用
VaR是用一種標準統計技術度量金融風險的工具,起源于衍生品市場。這類工具建立在可靠的統計分析基礎之上,為人們提供一種度量綜合性市場風險的工具。金融機構日益擴張的交易活動帶來的不利影響,監管部門需要建立一個安全可靠的金融體系,VaR體系作為一種風險管理的有效工具脫穎而出。金融機構的原則要求為了防范金融風險,需要維持最低的一個資本水平。隨著巴塞爾委員會在1995年提出內部模型的建議,越來越多的金融監管機構都開始接受VaR方法作為金融風險的測度方法。下面主要討論金融監管部門利用VaR對銀行業的監管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監管。
1.利用VaR進行銀行業的監管。由于一些先進性的銀行內部的風險管理系統在風險度量方面的優越性,金融監管部門不斷修改風險度量指標。金融監管部門利用VaR方法制定資本充足率要求,以便那些落后的銀行可以更好的度量風險,加以控制。VaR方法要求銀行必須滿足各種定性條件,包括銀行內部的不同管理層和金融監管部門的定期審查。
內部模型要求根據一組統一變量的定量輸入進行計算VaR值,在99%的置信區間下,在未來10個交易日或兩個星期的時間內,計算金融資產的最大損失額,數據至少有一年歷史的觀察期,且至少每季度更新。銀行必須能辨認同一范疇內風險的相關性(如固定收入)和不同范疇間風險的相關性(如固定收入和外匯之間)。計算VaR值時在前一天的VaR值和過去60個交易日的VaR值的平均值之間取較高者,再乘上一個乘數因子就可以作為資本的要求。該因子的準確值由本地的監管部門規定,但必須受到絕對基值3的限制。如果向后檢測顯示出銀行內部模型對金融風險的預測有偏差,則應在乘數因子后加上一個懲罰因子,再進行計算。該懲罰因子的作用在于避免銀行過度樂觀的預測,造成不可挽回的結果。
某一天的市場風險可表示為:
當然,內部模型也有一些缺陷。首先是對績效的考證,由于資本要求以VaR值為基礎,這促使銀行人為地降低VaR值以降低資本充足要求。偶然因素使實際損失大于VaR值的現象也時有發生(例如,在使用96%置信區間時,4%的時間會發生這種情況)。所以,要分清偶然因素還是模型不準確,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判斷。其次是頭寸的內生性,銀行內部VaR模型往往只是度量短期內的風險,比如一天。如果擴展到10天內的交易時段就會忽略頭寸會發生變化這一因素。
預先承諾風險額度模型要求銀行應該預先設定一個區間,在這個區間內準備承擔的最大損失額的數值。金融監管部門可以在每季度信息披露期后,設置一個懲罰措施,比如罰金,監管處分,如果銀行的損失額度超過了自己所設定的最大損失額,可以對其進行處罰。這個模型可以促進銀行的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的反饋機制。
2.利用VaR進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監管。從諸多方面來看,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監管與銀行業的監管類似,每一種機構都需要對金融風險進行度量,有效控制,隨著金融業的發展,各個機構的業務界限越來越模糊。主要以證券公司為例,分析金融監管部門利用VaR方法對非銀行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管。
證券公司的監管體系不斷完善,金融監管部門也開始用VaR方法對證券公司的資本充足率進行設定。證券公司在其資產負債表中資產和負債中都持有證券,金融監管部門認為應該有一定數量的審慎儲備來預防金融風險。
隨著銀行和證券公司業務有融合的部分,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限制也適用于證券公司,可以參考利用VaR對銀行業監管的方法,對非銀行業金融監管進行應用。
在我國,銀行業金融監管和非銀行業監管都歸屬于銀監會,我國的銀行業和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業務范圍還是涇渭分明,可是對于金融機構來說,度量防范風險是必須的,所以在利用VaR方法進行風險度量時,可以歸為一類。
三、VaR模型的局限
VaR并不是一個完美的模型,它的不同模型測算的結果也有所差異。VAR對“偶發事件風險”的發生敏感,在一定的程度上受壓力測試影響大,或易受推動市場經濟環境的主觀評估而影響變大。應該記住的是即使在99%的可信度區間上,偶發事件有時也會非常集中的發生。在這種狀況下,流動性完全喪失,人們只能等到其恢復正常,再進行風險度量。另一方面,金融機構就是由于金融風險而存在的,管理風險是他們的職責所在。如果百分百的控制風險,那么銀行就變成微利的無風險的投資機構。
VaR是近似值,雖然價值是基于統計方法得出,但不能掩蓋它仍只是一種估計。使用者不能被代入誤區,而應充分認識到VaR的局限性。不要完全相信VaR值,要以平和的心態去看待。
銀行的內部模型定性條件要求嚴格,金融監管部門為了防范風險,也制定了處罰措施,這可能使得銀行利用VaR進行風險度量是為了應對監管部門而不是為了控制風險。
四、結論
VaR產生于度量衍生資產的市場風險的需要,由于這些資產有較強的杠桿作用,更需要認真度量。現在是被普遍接受的一種方法,但人們不能盲目的相信VaR值,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要正確看待和使用。VaR主要是用于計算市場風險下的VaR值,它沒有考慮流動性風險的要求,以及對操作風險及法律風險也未有涉及,就很難去衡量一個金融機構的風險狀況。
從一定的意義上來說,利用VaR進行金融監管與傳統的金融監管是類似的,都是從外部來對銀行進行約束,控制風險,限定資本充足率,銀行自身并沒有主動形成控制自身風險的意識,應加強銀行風險防范意識,避免在風險出現時,沒有應對措施,而造成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對一個國家的經濟有時可以起到毀滅的作用。
在新的經濟形勢下的金融風險中,信用風險已經成為一個主要的問題。如何計算衍生工具的風險數額成為了一個難題,是實業界和學術界緊張探索的問題。VaR作為一個信息披露工具在金融監管中的應用,除了內部模型的構建,還有對金融風險的控制。監管部門與被監管者之間的博弈信息不對稱的局面,是VaR在金融監管中的障礙,專家和學者正致力研究如何讓VaR在金融監管中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美)菲利普·喬瑞.VAR:風險價值--金融風險管理新標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0.
[2]王春峰.金融市場風險管理[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1.
[3]劉靜.VaR應用分析以及對我國的啟示[J].南開經濟研究,2002.
[4]曹軍.VaR及其在金融監管中的應用[J].財政金融,2006.
[5]劉宇飛.VaR模型及其在金融監管中的應用[J].經濟科學,1999.
[6]高勝榮.論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中VAR的借鑒.西南財經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