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項目:2016年度河北省統計科學研究計劃項目,課題編號:2016HY03
摘 要:“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信息化技術不斷發展,給金融機構的經營管理帶來技術方向發展。農戶是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力,為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提高農戶信貸能力,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設計和開發農戶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河北省農戶信用信息管理系統面臨的問題的基礎上,構建了農戶信用評級指標體系,最后設計開發農戶信用信息管理系統,以期為河北省農戶信用信息管理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農戶;信用信息;管理系統;設計開發
一、引言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深入推進,對農戶信用信息的管理工作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農戶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共享農戶信用信息是解決農戶信用信息不全面、不準確、不共享問題的有效措施。為了增強農戶信用意識,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通過開發農戶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和評級授信,把農戶的生產經營、家庭人口、家庭收入、個人信譽等方面的情況進行綜合評價,為農戶評定信用等級,并建立信用檔案,設計并開發農戶信用評級系統,建立信用信息較為完整、數據采集和更新高效、評級較為科學規范的農戶信用信息管理及評級系統,營造良好的信用環境,進一步支持“三農”經濟發展,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二、農戶信用信息管理系統面臨的問題
通過對河北省農村信貸機構進行調查分析,總結分析農戶信用信息管理系統面臨的主要問題。
1.信息收集缺乏法律支持
目前,我國額金融法律體系還不健全,缺乏關于農戶信用信息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如何收集、加工處理、管理農戶信用信息沒有規范的政策支持,使得農村金融機構對農戶信用信息缺乏有效管理,信心采集不完整,保密措施做得不到位,增加了信貸風險,降低了信貸效率,阻礙了普惠金融的發展進程。
2.信用數據征集成本高
我國農村金融發展落后,資源分配不均,缺乏完善的農戶信用體系建設,征信信息和數據沒有得到集中有效管理,太過于分散,哪些是有用的數據,哪些是直接的數據?對于這些問題,金融機構工作人員難以判斷。信息價值密度低,形式多樣化,可視化程度低,導致農戶信用信息的利用收益小于成本,打擊了以盈利為目的商業農村金融機構的積極性。
3.信息化管理落后
農村金融機構的管理設施較為落后,而且人員的職業技能和素質較為落后,管理手段過于傳統,主要通過紙質的文件記錄,電子記錄較少而且不成體系,更談不上全面、全過程的信息化管理,管理人員利用計算機和大數據技術進行管理的理念薄弱,整體上沒有形成信息化管理的思路,管理硬件和軟件水平有待提高。
4.技術人員缺乏
農村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雖然責任心強,傳統業務水平較高,由于地域和其他條件的限制,農村金融機構在引進技術人才上缺乏吸引力,所以導致信息技術人員缺乏。缺乏對現有的職工信息系統和相關技術方面的培訓。致使農村金融機構的人員隊伍綜合素質不適應普惠金融和全國征信體系的改革建設,與城市金融機構信息化建設存在較大差距,信息不能有效的共享。
三、構建農戶信用評級指標體系
通過對河北省農村金融機構和農戶進行調查,分析建立農戶信用信息管理系統需要的基礎數據,將其分為農戶信用總體情況、農戶綜合素質和信用環境三個維度,從個人信用、擔保信用、誠信守約三個方面來評價農戶總體信用情況,從家庭關系、股東關系、經營能力、家庭資產、金融活動五個方面來評價農戶綜合素質,以村為單位的信用環境建設來評價信用環境,最終設計的評級指標體系如下圖所示。綜合利用層次分析法、專家打分法、模糊數學等綜合評價方法對設計的指標進行排序,根據最終的得分進行信用等級劃分。
農戶信用評級指標體系表
四、設計開發農戶信用信息管理系統
農戶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包括數據錄入、查詢和統計分析,農戶信用檔案的建立與管理,農戶信用信息與評分查詢,綜合信息查詢,數據導入導出等各項功能。創新了基本信息與特色信息相補充、單項信息與多項信息相結合、統一評級標準與不同評級指標體系相兼容的農戶信用信息采集評價模式,將有效改變河北省各地農戶信用信息自采自建自用、相互隔離、資源綜合利用效率低、信用評價標準不規范的局面,對將全省農村信用體系建設進一步引向深入具有重大促進作用。設計開發農戶信用信息管理系統如下圖所示,包括信用鄉鎮、信用村、人行政策、政府政策、扶貧專項、農戶檔案六個維度,涵蓋了農商行、中國郵政銀行、中國農業銀行、扶貧辦、醫保中心、農業機械管理站、財政局、工商局、林業局、民間借貸登記中心等產生農戶信用信息的部門,這些部分可以在該平臺共享農戶信用信息,提高管理效率。
五、結論
從現有的研究來看,農戶信用評價體系的指標構建主要借鑒于一般的個人信用評價指標,雖然一些研究已經結合了農戶目的特征,但是較多的研究還是脫離了農戶個人及生產的特點,農戶自身的特色并沒有被充分挖掘,從而影響了信用評價的作用。農戶作為我國廣大農村經濟的主體,其信用能力的高低影響著農村、農業和農民的發展。建立一套符合農村經濟、農業特征和農戶行為特點的科學合理的農戶信用評價體系,有利于農戶獲得正規金融的服務,從而促進農戶對農村、農業的投資和生活消費。本論文對農戶信用評價進行深入的分析,結合農戶特征構建有效的科學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設計開發農戶信用管理信息系統,為促進農戶信用評價工作提供借鑒,其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和實踐參考意義。
參考文獻:
[1]張曉蕾,牛霞.農戶信用信息共享實現條件的博弈分析[J].征信,2014,32(2):46-50.
[2]申厚斌.貴州花溪農村商業銀行小額農戶信用貸款管理系統的研究與分析[D].云南大學,2015.
[3]伍偉.基于神經網絡的農商行農戶信用評級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湖南大學,2015.
[4]何錚.河北省農村信用合作社人事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電子科技大學,2015.
[5]王瑋.某農村信用社基本業務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廈門大學,2015.
[6]蹇碩.貴州農村信用合作社信貸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廈門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