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例】國家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逐步實現0~6歲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免費得到手術、輔助器具配置和康復訓練等服務。

佳木斯大學兒童神經康復實驗室主任李曉捷:這項制度針對所有0至6歲殘疾兒童,覆蓋了6類殘疾兒童,是殘疾人康復領域中首個具有普惠意義的福利制度,對推動殘疾兒童康復工作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條例】完善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通過實施重點康復項目為城鄉貧困殘疾人、重度殘疾人提供基本康復服務,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基本型輔助器具配置給予補貼。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呂軍:這些有針對性的制度措施,必將幫助重度殘疾人和貧困殘疾人減輕康復負擔,提高生存質量,將織密我國社會保障網。
【條例】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依據各自職責,加強對康復機構的監督管理。康復機構的建設標準、服務規范、管理辦法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商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制定。殘疾人聯合會接受政府委托對康復機構及其服務質量進行監督。
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副理事長趙悌尊:這些規定為康復機構的規范建設提供了法治保障,為康復服務的規范開展創造了條件。
【條例】國家加強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專業人才的培養;鼓勵和支持高等學校、職業學校設置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相關專業或者開設相關課程,培養專業技術人員??h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和計劃生育、教育等有關部門應當將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知識、技能納入衛生和計劃生育、教育等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
南京醫科大學康復醫學院院長勵建安:有更多的專業人才保障,殘疾人康復服務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及性將得到顯著改善,殘疾人將享有更加安全、有效、優質的康復服務。
【條例】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按照社會保險的有關規定將殘疾人納入基本醫療保險范圍,對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的醫療康復費用予以支付。按照醫療救助的有關規定,對家庭經濟困難的殘疾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給予補貼,并對經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其他補充醫療保險支付醫療費用后仍有困難的給予醫療救助。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呂軍:《條例》明確了政府、社會在殘疾人康復保障制度建設中的具體責任,為建立、完善殘疾人康復保障體系提供了有力支持。
【條例】衛生和計劃生育主管部門在開展孕前和孕產期保健、產前篩查、產前診斷以及新生兒疾病篩查,傳染病、地方病、慢性病、精神疾病等防控,心理保健指導等工作時,應當做好殘疾預防工作,針對遺傳、疾病、藥物等致殘因素,采取相應措施消除或者降低致殘風險,加強臨床早期康復介入,減少殘疾的發生。
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所長鄭曉瑛:這些措施從生命周期理念出發,對嬰兒出生前后期、幼兒期、成年期、老年期等不同階段采取針對性預防措施,有助于建立起持續的殘疾防控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