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摘 要 精準資助儼然已經成為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新的發展方向,也將是新時期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精髓和亮點。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高校資助工作產生了深遠影響,大數據不僅給高校資助工作中的數據統計處理提供了技術支撐,更是給資助工作者帶來新的工作理念沖擊。本文分析了高校精準資助的現實困境,從大數據的內涵和價值出發,探究了基于大數據的高校精準資助新模式。
關鍵詞 大數據 精準資助 貧困生認定 發展性資助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4.015
Abstract Precise funding seems to have become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 funding, will also be the essence and highlights of the new era of college student financial assistance.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big data era college funding, provides technical support for statistical processing of large data not only for the college funded work data, is to bring new ideas to the impact of aid worke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lity of the plight of precise funding, starting from the connotation and value of big data, explore a new model of precise funding based on large data.
Key words big data; precise funding; identification of poor students; development financing
在精準扶貧這一國家層面新的扶貧戰略背景之下,精準資助儼然已經成為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新的發展方向,也將是新時期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精髓和亮點。信息化時代的大數據技術正好給精準資助帶來了契機,也引起了高校學生資助工作者的廣泛關注與重視。
1 當前高校精準資助的現實困境
1.1 缺乏科學合理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標準
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貧困生認定工作主要依據的是2007年教育部和財政部聯合下發的《關于認真做好高等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并按照各學校制定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程序進行操作。一般是由學生本人提出書面申請,并提供由當地民政部門蓋章的《高等學校學生及家庭情況調查表》或出具的貧困證明,然后經班級民主評議、院系審查、學校審核等三級共同審核的認定辦法對貧困生進行認定。這種僅靠紙質證明材料和主觀評判來認定貧困生還是遠遠不夠的,導致高校中常出現 “偽貧困”現象,使得有限的資助資源沒有運用到最需要的人身上,甚至產生了一系列的人際矛盾。由于缺乏科學合理可操作性強的認定標準和健全的監督機制,從而加大了精準資助的難度。
1.2 缺乏對受助學生的持續跟蹤管理
當前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宗旨是“不讓任何一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為了解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習上的后顧之憂,當前高校以及社會各界力量都積極參與貧困大學生的資助工作。但是資助金的使用情況、學業成績的提升、是否脫貧脫困、能否感恩勵志等很難進行持續的跟蹤管理,也較難制定合理有效的行為規范和約束機制,這樣會導致今后的精準資助鑒定產生一定的困難。
1.3 過度關注數據,忽視對學生的發展指導
由于高校資助工作的崗位特殊性,資助工作者不僅要完成獎、助、貸、勤、免、補等常規工作,還要完成各項數據統計和報表上報工作,所以會過分追求日常工作的細致和各類數據的精準,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審核、校對上。審核嚴格、數據嚴謹、發放及時固然是資助工作的基本要求,但目前各校的資助人員配置有限,如果花費大量時間在資助數據上,勢必會忽略對學生的教育引導和發展指導。
1.4 注重物質資助,忽視心理引導與資助育人
貧困生是高校校園內的弱勢群體,他們常常需要承受經濟和心理上的雙重壓力,在貧困生群體中大多存在自卑、攀比、依賴等心理,在具體的資助工作中,部分輔導員或工作人員僅滿足對學生的物質需求,沒有真正關注學生的內心,無法達到情感方面的支持。資助工作應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在資助貧困生的同時,還要加強感恩誠信教育、勵志成才教育,因此,各高校在經濟資助的基礎上,加強對貧困生的心理引導,將物質資助與資助育人相結合。
2 大數據的內涵與價值
2.1 大數據的內涵
美國互聯網數據中心將大數據定義為:通過高速捕捉、發現和/或分析,從大容量數據中獲取價值的一種新的技術架構。大數據的內涵并不是簡單的、規模很大的數據集合,而是一整套新型的技術、理念與應用。
2013年被稱為“大數據元年”,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高校資助工作產生了深遠影響。大數據不僅給高校資助工作中的數據統計處理提供了技術支撐,更是給資助工作者帶來新的工作理念沖擊。
2.2 大數據的價值
2.2.1 技術價值
互聯網使得在線數據產生量大幅增加,大數據技術可以將其與現實中的不同數據比對和處理。此外,大數據技術還可以大幅提升復雜數據的計算能力,原先單一的中央式計算方式變成了以云計算為特征的分布式計算方式。高校可以利用組織結構的優勢,將各類數據源進行匯集、整合、計算。隨著互聯網與計算技術的深入發展,大數據的技術價值得以體現。
2.2.2 理念價值
大數據的理念價值也是其被廣泛關注和運用的重要原因。其理念價值包括:由片面追求微觀細節轉向宏觀面的前瞻性探索、由單純探究因果關系轉向挖掘事物相關性、由傳統經驗判斷轉向新型量化評估。
2.2.3 應用價值
任何新技術得以普及就必須要有應用價值,大數據在教育中可以運用到綜合素質測評、學生發展預測、決策支持和自適應學習。
3 大數據下的精準資助模式
3.1 以傳統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方法為基礎
因為資助工作要有一定的時效性,在面對龐大的需要受助的群體時,還是離不開傳統的貧困認定辦法。所以大數據時代下的高校精準資助還是要建立在傳統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方法的基礎之上,即堅持實事求是、標準合理、學生本人申請、學生民主評議和學校評定相結合的原則,結合學生信息管理系統等現代網絡平臺,盡最大可能做到應助盡助、精準資助。
3.2 以建立動態的評估體系為重點
3.2.1 建立完善相關的資助制度
成立學生資助領導小組,嚴格落實國家及省市有關學生資助政策的文件精神,不斷完善獎、助、貸、減、免、緩一體的學生資助體系,全面覆蓋從新生入學綠色通道直至貧困生畢業前的就業援助等方方面面,結合學校實際,建立完善的學生資助制度,規范各項資助工作有序開展。
3.2.2 開展資助巡查工作
成立巡查工作小組,通過明查暗訪、聽取匯報、問卷調查、召開座談會、查閱資料和實地查看等方式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結合,對學生資助機構隊伍建設情況、資助資金使用情況、獎助學金評審情況、資助檔案規整情況、資助育人情況等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落實。
3.2.3 設立相關申訴機制
利用新媒體和網絡技術,設立相關的網絡申訴機制,學生可以采用實名或匿名的形式,對資助過程中的違規操作進行舉報、申訴和反饋,對資助政策有疑問的地方可以在線咨詢,資助管理部門及時做出答復與處置。
3.3 以大數據下的精準資助為手段
3.3.1 利用網絡平臺,實現資助信息化
開發使用學生綜合信息管理系統,使學生獎助工作全面實現網上申請、網上審批、網上公示,依托易班、微信等新媒體,開發手機APP,不僅方便快捷,而且保證資助工作的公平、公開、公正。此外,可以生成準確的貧困生庫、獎助學金總表等數據庫,以確保數據上的精準。
3.3.2 全面、深入挖掘貧困生數據,及時發現異常狀況并作出響應
在大數據時代,每位學生的學習行為、生活狀態等都可以體現在數據上并被保存下來,如課程學習情況、校園卡使用情況、網費話費、網購消費等信息。通過數據分析技術和計算機算法,定期生成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畫像,得到每個學生的貧困指數,然后根據貧困程度進行分類、評估,進而分析出他們的日常消費等行為習慣。教育管理者可以根據得到的數據,及時發現貧困生學習、經濟狀況的異常情況,了解貧困生的需求,從而有針對性地幫助其開展臨時困難補助或勤工助學,同時因材施教、服務其成長成才。
3.4 以發展性育人為目標
發展性資助是指以學生成長成才為導向,由學生自主設定發展目標和行動計劃,學校給予一定經費支持與指導并進行結果考核,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一種資助形式。發展性資助是在學校給予學生物質資助的基礎上更高層次的育人目標,是學生教育管理與資助工作的新理念。
3.4.1 資助育人,形成文化
大力開展資助政策宣傳,始終堅持資助與勵志并舉、受助與助人結合,充分發揮資助育人的作用,打造感恩、誠信、勵志的校園文化。
3.4.2 開拓發展性資助途徑
為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和能力,促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全面發展,推進學生資助工作由“給予型”向“勵志型”、“強能型”轉變,在做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保障性經濟資助的基礎上,開拓發展性資助途徑,提取一定的經費設立發展性資助基金,在學習培訓、就業創業、科研創新、留學訪學、社會實踐、體育藝術及其它能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素質等方面給予資助。
4 結語
基于大數據的高校精準資助是資助工作的發展趨勢和必然要求,目前國內對這方面的研究也越來越多,本文在結合精準資助的現實困境,利用大數據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價值,闡述了大數據背景下的精準資助新模式,這種模式主要還是建立在宏觀層面,對于精準資助有較大的理論指導意義,但一些具體的操作由于技術難度大、實現成本高、人力資源有限等因素,真正運用到資助工作中去還需要一個過程。
參考文獻
[1] 王東紅.大數據時代高校貧困生資助工作的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4(35):105-106.
[2] 吳麗仙.建立精準學生資助工作機制研究[J].教育評論,2015(9):46-49.
[3] 張燕南,趙中建.大數據時代思維方式對教育的啟示[J].教育發展研究,2013(32):5-7.
[4] 陶俊清.大數據背景下的高校資助工作創新研究[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24-28.
[5] 王紅,駱劍峰.大數據時代高校貧困生評定管理方法初探[J].高教學刊,2015(19):130-131.
[6] 劉世勇,王林清,馬彥周.學生激勵的新視角:發展性資助[J].湖北社會科學,2010(1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