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木華
摘 要:文章針對實現生活化思維的初中政治教學模式展開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同時結合生活化思維在初中政治課程中的教學要求與作者的經驗,總結出了幾點可行性較高的教學措施,其中包括凸顯生活化思維教學的政治性、凸顯生活化思維教學的時效性以及凸顯生活化思維教學的鄉土性,以期能夠對初中政治課程教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帶來一些具有參考性的意見。
關鍵詞:生活化思維;初中政治;教學模式
相較于傳統類型的教學方法來看,生活化教學改變了過去由教師所主宰的“一言堂”模式,學生開始在課堂中擁有著更高的地位,教師會充分考慮到班級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以及學習習慣,從他們的日常生活處著手,讓學生可以有更多的空間來學習政治課程,進而在潛移默化的過程當中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念與價值觀念。
一、生活化思維在初中政治課程中的教學要求
1.以學生為主體
在過去的政治課堂教學中,學生只是被動接受知識的角色,他們必須對教育者所傳授的知識進行全盤接受。長此以往,這種枯燥乏味且缺乏生機的政治課堂會大大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此,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根據每位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來制訂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
2.改變傳統的授課模式
傳統的授課模式是影響政治教學水平穩步提高的一大因素。在課堂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這段內容是重點,考試時一定會考,把它背下來。”學生通過這種死記硬背的方式雖然有可能取得比較優秀的考試成績,但只是局限于最淺顯的“背書”階段,根本無法對學習內容進行深入的理解與掌握。事實上,政治課程同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教師一定要積極地改進往日的授課模式,讓學生可以從中得以受益。
3.緊跟時代的發展脈絡
伴隨著我國科技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信息社會的最大特點即為“瞬息萬變”,我們只有緊跟時代的發展腳步,積極創新,才能夠將知識的真正價值發揮出來。為此,在教師應課堂教學中將課本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地關聯到一起,讓他們認識到學習政治課程的重要性,一改往日死記硬背式的學習方法,用心去學習政治、理解生活。
二、生活思維教學在初中政治課程中的應用措施
1.凸顯生活化思維教學的政治性
初中階段的政治課程最主要的教學目的是賦予學生一雙明亮的雙眼來看清社會中的政治現象。基于此,教師可以在課堂當中引入一些關系到國計民生的重要事例,讓學生可以切實地感受生活化思維教學模式中的政治性,以此來將初中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出來。例如,在教學“政府的職能:管理與服務”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將發生于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作為教學案例,通過一些視頻資料與新聞報道來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國家在面對重大災害時候所表現出來的果敢與堅韌,深入地感受政府為人民服務的迫切心情。又如,在最近幾年來頻繁出現的“蒜你狠”“豆你玩”等非正常市場現象,政府部門也都在第一時間制定出了妥善的解決措施,較好地保護了良好的社會經濟秩序。通過這些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事例,不僅可以引導他們更加客觀地評價政府部門的服務職能,同時還可以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培養出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繼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凸顯生活化思維教學的時效性
社會現象是不會停止發生的,為了能夠凸顯出生活化思維教學的時效性,教育者可以根據課程內容來引入一些時下發生的社會現象,引導學生運用理論知識來深入剖析事件的發生原因,將政治學習與社會現象有機地結合到一起。例如,在教學“做一個負責任的公民”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向學生介紹“最美女教師”張麗莉的感人事跡,讓學生感受到來自這位美麗女教師的愛與責任,學習她身上那種社會責任大于天的優秀精神。又如,教師可以挑選某“網紅”深夜駕豪華跑車飆車撞人的重大交通事故為例,讓學生透過3死2傷的慘重后果來理解到違章駕駛的危害,加深學生對社會責任的感悟。
3.凸顯生活化思維教學的鄉土性
通常情況下,初中階段的學生會對自己家鄉的風土人情認識得更為深刻,對于家鄉所發生的事件產生更大的情感共鳴。在開展生活思維教學模式的同時適當地引入一些當地的人文、地理以及風俗習慣,通過此種課程設置方式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對自己賴以生存的家鄉有著嶄新的認識。例如,在教學“傳統文化的繼承”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感受武夷文化如何融海洋文化與中原文化于一體,通過真實的生活體驗,學生會對政治課程產生更加濃厚的學習興趣,繼而更加主動地參與到由教師所設計的各類教學活動當中。
參考文獻:
[1]王興宇.對基于生活化思維的初中政治教學模式的探討[J].學周刊,2012(30).
[2]潘智林.論新課標下初中政治課堂的有效教學策略[J].新課程學習(上旬刊),2011(2).
(作者單位:福建省邵武市桂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