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廣國
摘 要 微課是構建自主高效學習體系和信息化課堂的重要途徑。本文結合微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針對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定位、內(nèi)容設計和應用模式等方面進行思考,以促進微課在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高效應用。
關鍵詞 微課 小學語文教學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4.078
The Application and Reflection of the Mini-class
in Chinese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HUANG Guangguo
(Jiangdu District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Yangzhou, Jiangsu 225200)
Abstract The mini-class is the important way to construct the efficient, independent learning system and the informative classroom. In this paper, combining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of mini-class in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primary school, the writer thinks over these problems such as mini-class's orientation Chinese teaching, content design and application mode, etc,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fficient application of the mini-class in Chinese teaching of primary school in China.
Key words mini-class;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autonomous learning
1 微課概念詮釋
1.1 微課概念界定
微課全稱即“微型視頻課程”,是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以視頻為載體,針對某個學科重點或難點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設計開發(fā)的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課程資源。在美國微課盛行始于2007年可汗學院,后流傳到我國,主要代表人物是李玉平和胡鐵生。2012年以來的全國微課競賽在我國教育界掀起一場規(guī)模盛大的“微課熱”。微課成為各級教育和各門學科教育研究的熱點問題。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關注微課在語文、數(shù)學、英語等各學科的實證研究。微課根據(jù)教學設計的不同階段可分為課前復習類、新課導入類、知識理解類、練習鞏固類、小結拓展類。另外,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可分為說課類、班會課類、實踐課類、活動類等。微課制作流程一般為:課題選擇—設計編寫教案—制作相關課件—微課的錄制—微課后期制作—教學反思。
1.2 微課的特點
微課的特點:第一,時間短。“微課”時長一般為5~8分鐘左右,最長不超過10分鐘。第二,內(nèi)容簡而精?!拔⒄n程”主要是為了突出課堂教學重點、難點,或是反映課堂中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主題的教與學活動,內(nèi)容精簡。第三,容量小,使用方便。“微課”容量一般在幾十兆左右,視頻通常是rm,wmv,flv等格式,便于學生隨時在線學習或下載教案、課件等輔助資源。(4)資源“情景化”?!拔⒄n”營造了一個真實的“微教學資源環(huán)境”。學生可以在真實的、具體的、典型案例化的教學情景中,加強“隱性知識”、“默會知識”等思維能力的學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2 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意義
微課推動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深度融合,在語文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2.1 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課堂教學通常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能否有效發(fā)揮主導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微課具有短小精悍,主題明確,資源多樣等特點。根據(jù)《兒童心理學》可知,小學生的注意力時間短,側重形象思維等心理特點,微課恰恰迎合學生的心理,用鮮明的色彩,生動的圖像和動畫,將課本知識由抽象變形象,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前預習時,教師可以把新課程的重點、難點和易錯知識點,比如文章的寫作背景,作者的個人信息和資料,課文中的重點詞句等制成微課視頻,作為學生課前預習的資料,學生根據(jù)微課中的信息去讀課文,查字典,感知作者的寫作思想,便于學生課前掌握一些知識點,順利推進學生后續(xù)的學習。通過這樣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從而培養(yǎng)學生獲取、分析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長此以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2.2 幫助學生掌握難點重點及查缺補漏
傳統(tǒng)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依據(jù)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展開教學,一般通過教師的講解加上自己的想象去理解。通常老師的講解比較抽象,而小學生的想象力有限,在加上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相對較短,所以難免會發(fā)生注意力不夠集中,重點難點掌握不夠好的情況。特別是有些成語比較抽象,學生掌握起來比較難。比如二年級語文下冊《練習1》中的四個成語,張燈結彩、歡聚一堂、普天同慶、喜氣洋洋,其中喜氣洋洋和張燈結彩比較好理解,而歡聚一堂和普天同慶相對抽象,就需要用微課制作視頻動畫形象的展示給學生,幫助學生掌握難點,課堂上未掌握的知識點也可以在課后的仔細地觀看微課,查漏補缺。
2.3 拓展學生的視野,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
眾所周知,語文教材中課文內(nèi)容不多,如果教學僅僅局限于書本,學生學到的知識非常有限。因此通過微課補充和課文相關的課外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顯得非常必要。課外知識通過制作微課來實現(xiàn),學生通過生動的畫面、優(yōu)美的音樂和詳盡的講解,愉快地接受更多的知識。比如在教授二年級下冊《蠶姑娘》一課時,學生通過課文了解蠶姑娘蛻變過程:蠶卵—蠶姑娘—黃姑娘—白姑娘—蛾姑娘。這個過程比較抽象,可以通過微課視頻向?qū)W生展示蠶蛻變的過程,還可以通過圖片拓展蠶絲的相關用途的相關知識,比如制作成蠶絲被、絲巾、睡衣等等,使學生認識到我們身邊的蠶絲商品,加深學生的印象。通過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學習,對蠶產(chǎn)生一種敬佩和感激之情。使學生在掌握課本知識的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學到課外知識及拓寬知識面。另外,微課學習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個性因材施教,最大限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提升教學質(zhì)量和效果。
2.4 有效提高識字、書法教學效果
傳統(tǒng)語文識字書法教學,通常由老師在黑板上依次書寫筆畫筆順來進行的,特別枯燥乏味,學生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學習,老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乏味,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微課可以錄制識字動畫素材,形象生動地展示漢字書寫的筆順筆畫及規(guī)則,利用動態(tài)視頻極大調(diào)動學生的識字寫字的興趣,學生欣賞優(yōu)美的硬筆書法的同時,更加自覺認真學習標準統(tǒng)一的筆畫筆順,提高書寫質(zhì)量??梢哉f,微課使識字和書法課堂教學變得輕松有趣。同時微課視頻教學內(nèi)容可以重復觀看,便于學生反復學習和復習,有效地突破漢字書寫難點和易錯字。最后,微課可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教師通過微課的制作,學習使用PPT,錄屏,截屏等軟件,掌握現(xiàn)代信息技術,提升教研水平。因此,微課是傳統(tǒng)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益拓展和補充。
3 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高效應用的思考
微課被廣泛應用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但應用效果并非盡如人意,微課的理念、管理和應用策略等方面,普遍存在定位不清、課件質(zhì)量不高及教師制作水平偏低等問題。這些成為制約微課高效應用的瓶頸和關鍵所在。
3.1 微課的作用或定位不夠清晰
有論者認為微課是現(xiàn)代教學方式的一場革命,也是未來教學模式的必然趨勢。并試圖將微課作為新一輪“一刀切”式的課改。這種看法過度渲染微課的作用,對我國教育教學極為不利。微課是以現(xiàn)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教學方式和模式的重大變革,但絕不是顛覆式的革命。也就是說,微課在教學資源和信息技術上,對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教學方式及人才培養(yǎng)過程產(chǎn)生一定的沖擊,但并不能代替粉筆加黑板的傳統(tǒng)課堂模式,只是傳統(tǒng)課堂模式的有效補充。因為微課短小精悍,所以在廣度上和深度上明顯不足。一般性知識點的學習或者系統(tǒng)性的復習等知識還是以課堂教授為主。并且,客觀來講,很多容易理解的知識點無需畫蛇添足的制作微課,而且微課的制作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對于教學任務繁重的一線教師來說,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微課主要用于課外的答疑輔導,其定位是“解惑”而非“授業(yè)”。
3.2 微課制作質(zhì)量有待提升
當前,微課作品質(zhì)量參差不齊,而且多數(shù)質(zhì)量不高,少數(shù)較好的作品多是為參加競賽請專業(yè)公司制作完成,多數(shù)一線教師對微課的流程有一定的了解,能夠完成選題、設計、教學、撰寫字幕等環(huán)節(jié),但完成質(zhì)量不高。微課內(nèi)容的制作更多局限于資源的簡單聚合,缺乏資源的整合性和交互性。制作技術水平不高,存在拍攝鏡頭單一、畫面不夠清晰、聲音不夠清楚、問題闡述不夠明確等問題??梢?,大多數(shù)教師急需相應的理論指導和專業(yè)培訓。另外,語文課件制作可利用的資源不足,教師自己制作往往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還受到技術及設備短缺的限制。微課雖然時長僅僅5~10分鐘,完成整個制作過程往往需要十多天甚至更長的時間,這對于從事一線教學的語文教師來說,有點勉為其難。微課的開發(fā)設計是一個系統(tǒng)化的過程,提高微課作品的質(zhì)量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和教師聯(lián)動,制定教師培訓計劃及激勵機制。
3.3 微課設計:受眾差異化和個性化
微課設計受眾應具備差異化和個性化,也就是說不同學科微課對應不同認知能力的學生,同一學科微課設計也應考慮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諸如同一個語文知識點,對于不同水平的學生,課件內(nèi)容應該適合個別化教學。根據(jù)認知規(guī)律,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認知方式是大有差異的,微課設計內(nèi)容側重點不同。對于小學生,形象生動的圖形、動畫、視頻更便于他們學習,情景陶冶容易分散注意力,應適當減少。而中學生,他們傾向于抽象的認知方式可以更多的情景陶冶,激發(fā)學生想象和思考。需要注意的是,課件制作不要過于重“形”輕“質(zhì)”。有些老師過多的重視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運用,課件制作得非常“炫”,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只會讓學生關注微課展示的外在效果,而忘記了實質(zhì)的教學內(nèi)容,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在課件制作過程中,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花哨和繁瑣,做到簡而精。
微課推動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深度融合,也是構建自主高效學習體系和信息化課堂的重要途徑,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目前,微課的相關理念、管理和應用策略急待更新,這也是微課在校學語文教學應用是否高效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 葉和明.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學習(上),2015(01).
[2] 方龍,王燕.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優(yōu)勢及對教改的啟示[J].中小學電教,2015(Z1).
[3] 陳弘.如何利用微課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能力[J].課外語文,2016(24).
[4] 繆彩紅.微課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分析[J].新課程(中),2016(4).
[5] 鄧家瓊.淺談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優(yōu)勢[J].課外語文,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