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廣智

摘 要 視頻資源教學較之傳統(tǒng)教學模式,能夠利用獨特的影視語言,深入淺出地傳播教學信息,令教學效果事半功倍。但這必須立足在視頻資源正確運用的基礎上,而且在運用過程中,需考慮到視頻資源的內容選材以及受眾分析,這過程中涉及到各個主體之間的互動關系,如何更好地處理好這些因素,使之產(chǎn)生正面效應,是該文探討的重點。
關鍵詞 視頻資源 視頻資源應用方法 視頻資源應用效果
步入信息社會,教學觀念已發(fā)生巨大變化,設計適合學生思維發(fā)展,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營造利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教學環(huán)境,是當今教學形勢下的教學研究的主流方向。而視頻資源運用在教學上,以其特有的成像化、直觀化等特點在數(shù)字化日益充分運用的今天,無疑是一個適合教學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選擇。
1 視頻資源與傳統(tǒng)教學的比較及優(yōu)勢
視頻資源就是指在教學上可運用的影視信息資源以及近年興起的微電影信息資源,隨著數(shù)字信息的日益普及,視頻資源越來越多呈現(xiàn)在教學應用上,并逐漸成為課程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視頻資源以獨特的影視語言來表現(xiàn)生活,表達情感。它選材廣泛,形式多樣,并具較強觀賞性,可以靈活和自然地在主題教學中傳播信息。視頻資源還融匯了文學戲劇、音樂舞蹈、攝影等藝術精華,視頻資源以其豐富的形態(tài)而廣受青少年歡迎,具有廣泛的群眾性。
目前,視聽語言正變得越來越流行,它像傳統(tǒng)的文學語言一樣,已經(jīng)逐漸滲透到群眾的生活里,成為人們學習、閱讀和信息攝取的一種主要媒介手段。當代學生思維活躍,對新鮮事物感受力較強,對視頻資源應用的反應也更為顯著有效。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被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視頻資源所呈現(xiàn)的動感畫面,新穎、極具吸引性,能很容易取得學生的關注度。而且學生可以對它進行剪輯,促使學生在學習中主動求索,而不是一味被動接收,同時也從客觀上適應了學生心理發(fā)展的需要。
由此可見,把視頻資源有效地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有利于營造立體的互動教學氛圍,創(chuàng)造出生動、高效的學習氛圍,易于引導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從而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2 視頻資源的應用效果分析
視頻資源的應用效果包括直接性和潛在性兩種。直接性應用效果是指具體到各個學科教學的影視作品創(chuàng)作,直接作用到教學實踐中,有較強的教學針對性;另外,就是一些視頻資源并沒有專門針對教學創(chuàng)作,也沒有明顯的教學意圖,然而經(jīng)過特別的專業(yè)編輯和巧妙編排后,同樣可以產(chǎn)生明顯的教學效果。直接應用效果傳播都是正向的,都是與教學目標相適應的。
潛在性應用效果,則指學生憑自我生活體驗、成長經(jīng)驗對傳遞的視頻信息有著自我理解及消化反饋,而這個理解屬于非教學目的。例如,視頻信息里的國家地理文化背景、配樂音效語言以及人物造型等都會對學生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影響是有正面和反面的,因為它不屬于教師教學目的范疇,因此,教師在選取設計視頻資源過程中也須考慮到這方面的影響。例如,視頻資源中雖教學知識點顯著,但若涉及到暴力、情色等情節(jié),就要考慮到學生的適應承受能力范圍再加以選擇。
由此可見,視頻資源的應用還不僅僅要從傳播者角度出發(fā),還需考慮到學生即受眾的身心需求,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它的局限性進行分析。
(1)注意視頻資源傳播的有限性。影視語言在信息傳播處理上較多時候能深入淺出,表達到位,但并不代表面面俱到,也存在不如其他傳播方式的地方。例如,描寫人物的內心活動,文筆上可以妙筆生花,惟妙惟肖,引人聯(lián)想,而單純用畫面描述則過于浮于表面,反而抓不住文字描述上的神韻。有些理論專業(yè)性較強又難以訴諸視聽形象的教學內容若在屏幕上反映,也會或多或少受到限制,因為這樣的內容難以通過具體的畫面表達抽象。抽象思維和說理還是通過紙介媒體傳播較為適合。
(2)視頻資源傳播存在主觀性。傳播的經(jīng)驗和實踐證明,最好的效果就是在傳播過程中,傳播者與受眾雙方能夠實現(xiàn)“心有靈犀”,形成實時互動。
視頻信息的傳播與接收都是一種主觀行為,而且要顧及到受眾的文化背景和社會背景。文化背景指的是人成長以來文化生活經(jīng)驗長期積累而形成的人生價值觀以及行為習慣、思維方式,這對于傳播者與受眾雙方能否達成有效互動起著關鍵的引導作用。社會背景指的是在傳播過程中傳播者與受眾雙方存在著社會角色關系。社會角色關系間的差異決定著互動的需求范圍和需求程度以及互動方式必然存在差異。
此外,由于不同社會、不同領域的傳播內容和傳播模式,視頻資源本身也具有明顯的特定的文化特征。這就需要傳播者在選取設計視頻資源過程中必須以受眾的文化背景和社會背景為基礎,考慮選材是否適合受眾接收,視頻資源所涉及的文化背景是否尊重或適合受眾的理解范圍,最后才是考慮所選取設計的視頻資源是否能準確有效傳播知識點。
這也提醒了我們選用視頻資源時不能千篇一律,對不同的受眾對象傳授同一知識點內容時注意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因為不同生活經(jīng)驗的人對傳播的視頻信息會有不一樣的理解,即便是相同的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也會有理解差異。
(3)視頻資源傳播存在環(huán)境氛圍影響因素。人的情緒容易受到特定環(huán)境影響而形成正比的隨機變化,產(chǎn)生出強烈的互動效應。例如,當特定環(huán)境下,全神貫注于屏幕信息,被信息所吸引后,信息的傳播就不僅僅是視聽覺上的感受,而是整個身體的所有細胞都可以與信息互動,就像通常所說的“親臨其境”。人為地營造某種環(huán)境氣氛有利于傳受雙方形成積極互動。
3 視頻資源的合理應用
視頻資源的應用不等于只要應用了視頻資源就能必然會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更不等于教學內容的全部,而是必須在特定的情景安排下,視頻資源才能輔助教學實現(xiàn)教學效果最大化,簡而言之,就是有效利用視頻資源才能收到效果。
首先,視頻資源的運用要求情境創(chuàng)設。情境創(chuàng)設是為了創(chuàng)造出特定的環(huán)境氛圍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情境創(chuàng)設必須“接地氣”,能夠刺激學生已有的生活體臉,在受眾群體中引起認同和共鳴,令大家在輕松舒適的氣氛和環(huán)境中積極主動去學習。
其次,探究有效的視頻資源的應用方式,歸納如圖1示:
(1)綱要概括。教師在播放視頻前,首先把該視頻所包含的知識要點向學生作簡介,然后才播放讓學生觀看。此方法意在幫助學生在了解相關影視背景的情況下排除影片中與教學無關的故事情節(jié)障礙,令他們能夠較為完整地理解視頻所傳授的教學信息和教學重點,也更易消化理解要傳遞的信息。
(2)循循善導。在視頻播放的時候,教師充當解說的角色,在學生觀看的同時,教師就視頻信息里的知識點向學生作介紹。比如,故事背景資料、國情文化、難理解的知識點或者一些關鍵詞等,實現(xiàn)視頻與理論相結合,使學生在接收視頻資源教學信息的過程里,深入淺出地掌握知識。
(3)總結歸納。有些視頻資源非針對教學,但其思維獨特,觀點新穎,反映時代信息的積極因素和進步作用比較突出,這類型的視頻資源往往又很能引起學生們的興趣。所以,當學生看完該片之后,組織他們進行專題影評,讓大家共同尋找討論影片中的敏感點、爭論點,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促進他們的觀察理解力和思維判斷能力。教師在這里往往充當啟發(fā)誘導的角色,把握學生的討論方向和主題,達到深化知識點的教學效果。
(4)自悟理解。有些視頻資源故事情節(jié)上比較突出,需要掌握的知識點難度不大,那么可由學生白己觀看,讓他們“自我理解和消化”。這種方法從另外一個角度也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導性和培養(yǎng)學生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然,在實際應用時,應用方式可以是靈活多變的,也可以是各種方式混合使用,最終目的就是務求令學生能收到最理想的教學效果。但有一個原則需要把握,就是學生在整個視頻資源利用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學生的自我理解、融匯貫通會直接影響學習成效。但教師同樣不可或缺,在整個視頻資源應用的教學活動中,主要是起到活靈通體、激發(fā)閃光點的作用。只有兩者交互作用,才能真正產(chǎn)生正面的作用和收獲,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黃慕雄,朱婧茹.教研中視頻的創(chuàng)新運用模式[J].中國電化教育,2010.10.總第285期.
[2] 黃慕雄.數(shù)字教育電視節(jié)目創(chuàng)新應用模式建構[J].中國電化教育,2010.5.總第280期.
[3] 黃慕雄,林秀瑜,張學波.數(shù)字教育電視節(jié)目的應用和創(chuàng)新推廣調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0.2.總第277期.
[4] 謝貴蘭.慕課、翻轉課堂、微課及微視頻的五大關系辨析.教育科學,2015.10.
[5] 侯錫彪.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微電影的發(fā)展導向探析.思想政治,2012.1.
[6] 王覓,賀斌,祝智庭.微視頻課程:演變、定位與應用領域.中國電化教育,2013(4).
[7] 肖立章,羅瑾.高校微課教學的微視頻開發(fā)思路研究.佳木斯學院學報,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