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潔萍
摘 要:在幼兒園的美術教學中,如果說過程是一幅張揚個性的圖畫,評價則是畫卷中畫龍點睛的一筆。恰當的評價可以使幼兒對美術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提高幼兒對美的感受力和表現力,抓住評價的時機,運用多元化的評價途徑,使教師及時發現美術教學中的問題,對幼兒進行有針對性的點撥,并不斷激發幼兒的創造欲望,以追求評價的最佳效果。
關鍵詞:幼兒美術活動;過程;評價
一、關注幼兒審美體驗,提高幼兒審美能力
幼兒天生都具有一定的美感,他們的美術活動建立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其是通過視覺形象的塑造,激活思維,產生美感的一種活動,美術活動是他們為了表現與創造,不斷地對自己的已有經驗進行著篩選、比較和加工,積極主動地建構著自己的知識結構的過程,隨著美術活動的反復進行和不斷深入,他們對外界事物的認識和能力不斷提高。
例如,在活動“奶牛”中,活動的主要任務是畫完奶牛后給背景涂色,幼兒們對奶牛的主體形象有了基本的認識,于是我就畫了幾幅有代表性的半成品作品,并采用比較評價的方法來引導幼兒們去領會和欣賞美的東西,有的奶牛形象畫得很大,線條裝飾較多,有的奶牛形象畫得很小,在問他們哪幅作品更好看時,他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是奶牛形象畫的大、線條裝飾多的那幾幅,這就是他們天生的感覺美的能力。如此,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幼兒們自己去評價、去感受,教師在欣賞和評價的過程中,對每一個幼兒作品的可取之處,都應當給予欣賞與肯定。
二、保護幼兒個性創作,增強幼兒想象表現
在進行美術評價時教師要尊重幼兒的差異性,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在進行同樣主題的美術活動時由于幼兒個性特征和能力有很大的差異,作品的效果差距會很大,這時教師要避免用同一標準來評價不同的幼兒,要讓幼兒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和提高,使每一位幼兒都有成功的體驗,有繼續作畫的愿望和興趣。
例如,在活動“春天的花朵”中,怡怡小朋友畫了很多小圓,我走到她身邊,她連忙用手把紙擋住,坐在旁邊的宇宇就告訴我說:“老師,她什么也不會畫,你看她畫得亂七八糟。”怡怡聽后,紅著臉很不好意思,我隨意地說了一句:“你能把這些小圓變成一朵朵漂亮的小花嗎?”怡怡聽我這么一說,若有所思地說:“老師,這些花還沒有開放呢。”她想的跟別的小朋友不一樣,我會心地笑了。
三、將評價權力還給幼兒,找準教師角色定位
幼兒的美術作品直接反映了他們的思想和生活經歷,幼兒的自我評價體現著他們在美術活動中的自主地位和作用,教師要真正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正確評價幼兒的美術作品,就要從幼兒的角度以他們的方式觀察世界,給幼兒解讀自己作品的機會。
例如,在活動“長城”中,我以示范畫的形式畫了一幅長城畫,然后請小朋友們添畫,畫和好朋友在長城上游玩的情景。在幼兒們作畫的過程中,我發現大部分幼兒都是按照教師示范的構圖進行作畫,幼兒們添畫的人物也是三三兩兩均勻地分布在長城上,可我走到馨馨小朋友身邊時,發現她添畫的人物都是密密麻麻地擠在一個地方,我問馨馨:“你怎么把小朋友都畫在了一個地方啊,會不會太擠呢?”馨馨看了看說:“我去北京的時候就是這樣的,好多好多人。”我恍然大悟,原來馨馨是把自己曾經看到的場景表現到自己的畫作中去了。
四、堅持幼兒發展為本,優化美術教學評價
人自降生到這個世界,就具有了社會的屬性,每個人都有表現自我和與人交流的需要,幼兒雖然不能自如地運用語言文字與人溝通、表達自我,但他們有自己的“百種語言”。雖然這種表達技能無法與成人世界接軌,但他們獨特的視角,是他們童真、童趣和獨特個性情感的表達和表現。
例如,在活動“春游”中,幼兒們對春游的情景充滿了興趣,我幫助幼兒回憶春游時的情景,大多數幼兒都能創造性地表現人物的樣子。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克服對幼兒美術“像與不像”的簡單化評價,要積極提供機會,讓每個幼兒都獲得成功的心理體驗,進而開展有意義的學習,對能力弱的幼兒,教師要多觀察、多幫助,進行一些非語言性的肯定,對幼兒起到鼓勵和肯定的作用。
總之,我們要認識到美術評價的形式是靈活多樣的,要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心,增強對美術的興趣及積極性,在不同的美術活動中,活動評價的重點應該有所不同,分析評價作品每次可選取不同的角度,不斷提高幼兒對美術作品的欣賞水平,實現美術活動的教育目標,引領幼兒用手中的小小畫筆描繪出一個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參考文獻:
[1]姜畔畔.幼兒園美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少兒美術,2014(12).
[2]王雨楠.探究當前幼兒園美術教育的新變化、面臨的問題及其對策[J].美術教育研究,2015(19).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開發區世茂蝶湖灣小學附屬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