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利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手機也成為學生手上必不可少的通訊工具,現在很多小學生都有手機,但隨著智能手機上附加功能的泛濫,導致很多學生沉迷其中,給教學管理帶來一定影響,特別是中職學生,自我意識較強,更不好管理,本文比較分析了中職學生攜帶手機到校的利弊,并提出了如何有效對手機進行管理。
【關鍵詞】中職 手機管理 中職學生
隨著我國新經濟、新文化、新觀念的發展,學生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行為發生著各種變化,手機作為便利的信息溝通工具,大量涌進校園,越來越多的中職學生沉迷于手機,玩手機游戲、看小說、聊天。在求新求奇的消費心理的作用下,在通信領域信息的豐富化、便利化等因素的刺激下,不少中職學生都加入手機一族,在經濟發達地區的中學,手機幾達普及程度。如何對中職學生的手機進行有效的管理,成為學校、老師和家長熱切關注的話題,成為學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中職學生攜帶手機到校的利弊
(一)中職學生攜帶手機的作用
①中職學生攜帶手機能方便與家庭成員的聯系。有一些學生學習不自覺,行蹤和行為難以掌握,家長為了方便對孩子的管理和教育,給孩子配備了手機,使用手機大大便利了家長的接送,也可以有效防止意外傷害事件的發生。②中職學生攜帶手機便于同學之間的交流和擴大交際圈。現今的中職學生學習任務重,壓力大,與同學朋友多交流和對話,能有效的釋放壓力,同時也擴大了自己的交際圈。③中職學生使用手機能增加對社會信息的掌握。智能手機作為網絡通訊的組成部分,也具備了網絡資源共享、拓展視野、信息傳輸便捷等特點,無疑能讓學生更廣泛地接觸社會、增加對社會信息的掌握,加速社會化進程。
(二)中學生攜帶手機的弊端
①對學習造成嚴重影響。隨著技術的進步,智能手機的普及,手機功能已不只是通話發短信這么簡單,手機游戲,聊天,小說等等,都會讓人迷戀,沉浸其中無法自拔,甚至有的學生不管上課下課,吃飯睡覺,都是機不離手,不僅嚴重影響了自己正常的學習和休息,同時也影響到其他同學。②為男女生的非正常交往提供便利。中職男女生交往過密、早戀甚至越軌的現象已時有發生。由于在學校里公開約會的場合和機會少,很多早戀的學生就利用手機頻繁聯系約會,從而避開家長和老師的干預而進行非正常交往。③泛濫的垃圾信息不利于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每位手機用戶都毫不例外地經常接收到各種各樣的垃圾信息,一些不良聲訊臺和一些唯利是圖的商業客戶,為了引誘消費,或者為了牟取利益,經常向手機用戶群發各種詐騙類信息例如賣防盜解碼器、竊Ting器、透視麻將等 “黑色商業”信息、心理測試、情感測試等缺乏科學依據的迷惑類信息。中學生正處于生理發育期,好奇心強,不良短信對中學生思想道德觀念的樹立、價值觀的形成、積極生活態度的建立,都會產生不良影響。
二、對手機進行有效管理的策略
要進行有效管理,必須使管理的方法、手段和措施都合情合法,確保管理效果,為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提供保障,為學生的健康發展作出貢獻。要達到這一目的,學校對學生的手機管理必須注意以下策略:
(一)學校原則上不允許學生攜帶智能手機,并為學生的必要通訊提供條件
在校學生特別是寄宿制學校的學生,在不少情況下也需要必要的互動聯系,作為學校當然不能讓學生于上學時段完全與外界隔離。學校應創設條件在校園、宿舍區域安裝磁卡電話、200卡電話,教師辦公室的電話也應適度向學生開放,以滿足學生正常聯系的需要。
(二)取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持
家長的態度往往對學生的認識和學校的工作產生很大的影響,要讓學生手機的管理工作順利開展,首先必須得到學生家長的理解與支持。學校可在學年開始時即召開家長委員會會議和家長會,要求家長盡量不配智能手機給學生或協助學校進行監督管理。
(三)制定明確的管理制度并予以宣講貫徹
要把手機管理列入學校的制度條文并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細則,把它列入常規管理的組成部分。對攜帶手機入校的學生進行登記,禁止在早讀課、自習課(包括白天、晚間)、上課、學校正式集會、晚間就寢后時間開機接打電話、收發短信、玩游戲、上網。如有違反,給予通報批評。
(四)統一學生的思想認識,加強引導和教育
對攜帶手機入校的學生,要進行嚴格,科學的管理,統一學生的思想認識,加強引導和教育,讓學生自己認識到沉迷手機的利弊,引導學生正確科學的使用手機,解決學生的思想癥結,對某些已經沉迷于手機的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采取說服的方式,以人性化管理的思維保證制度的堅決執行,尊重學生的尊嚴,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從而有效地對手機進行管理。
三、結語
總之,對中職生的手機管理,若忽視學生正常的使用需要,而單純采取禁止的方法,容易引起學生心理上的反感。況且,禁止只能從表面上掩蓋問題,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與其禁而不止,不如疏而導之,采用創新方式解決這一矛盾。而通過班級公約這種個性化的管理方式,讓手機管理從“堵”到“疏”,從地下到相對地上,從失控到相對可控,既最大可能地適應了高中生自我意識和監控能力顯著增強的特點,又在最大程度上體現出教育者對學生的尊重和在更高的層次上體現了對特殊學生的特殊需求的滿足,也同時引導學生樹立了責任意識和責任觀念,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樣,學生舒心,家長安心,老師放心,何樂而不為呢?
參考文獻:
[1]楊鐘.班級“手機申報制”[J].班主任之友,2010.
[2] 潘曉靜. 淺談中職學生的手機管理[J].職業,2014,(09).
[3]鞠連友. 創新發展的眼光看待 健康文明的心態使用 讓手機在校園內綻放文明之花——職業學校班主任管理學生手機的另類思考[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1).
[4]李茂良.班級管理之手機管理[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6,(05).
[5]卞小燕.大學生課堂“手機依賴”現象的思考[J].青春歲月,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