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觀察手法刺激髕腱痛點并給予中藥涂擦治療髕腱末端病的療效。 方法:2015年12月-2017年1月,50例髕腱末端病保守治療患者被隨機分為2組,其中25例患者采用手法刺激結合中藥涂擦療法,其余25例單純采用體外涂擦中藥藥酒藥膏。研究手法刺激結合中藥涂擦療法與單純外用中藥涂擦之間的效果有無差異。 結果:經相同療程治療后,疼痛VAS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均p<0.01),采用手法刺激結合中藥涂擦組較體外中藥涂擦組評分降低更明顯(p<0.05);結合組總有效率為96%(24 /25),優于中藥涂擦組的88%(22 /25)。 結論:手法刺激結合中藥涂擦對髕腱末端病有顯著改善,較單純外用中藥涂擦有較大優勢,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髕腱末端病 手法刺激 中藥涂擦
髕腱末端病,也稱“跳躍膝”,主要由于“伸膝裝置”反復載荷造成髕腱結構微損傷。髕腱末端病是運動創傷中的常見病[1]。臨床常見于長期從事跑,跳,反復下蹲運動的人群,或見于未經熱身突然進行較劇烈運動,運動后不進行下肢肌肉充分拉伸的“偶然運動”群體[2]。主要癥狀表現為膝前疼痛,跳躍痛,發力痛,打軟腿,甚至走路痛等癥狀,患者可有髕尖延長,病史長者可出現股四頭肌萎縮。痛點可出現在髕尖下、髕腱附著點、腱纖維、髕腱周圍。目前臨床上對該病的治療一般采用保守方法,但總體來說髕腱末端病尚無速效的治療手段,病程較長。若不采取治療,多數病人遷延不愈,嚴重影響人們的運動生活。本文結合成都體育學院附屬體育醫院特色治療手段及院內活血化瘀中藥藥酒藥膏,旨在為臨床提供一種簡單易行,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案。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1.1 本研究從2015年12月-2017年1月至成都體育學院附屬體育醫院門診部就診并診斷為髕腱末端病的50位患者,按診斷標準,病例排除標準收集。采用隨機對照單盲的實驗方法,分為手法刺激結合中藥涂擦組和體外中藥涂擦組。50例實驗對象均為單膝受累,大部分患者痛點集中在髕尖,小部分患者位于髕腱其余區域或髕腱周圍有兩處痛點。患者年齡在12歲-56歲,平均年齡27歲,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病程1周-2年。兩組病例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 差異無顯著性 (P>0.05), 具有可比性。
1.1.2 髕腱腱圍炎的診斷標準 1) 長期體育運動史,或“偶然運動群體”近期急性發作; 2) 跳躍痛、上下樓痛、半蹲痛、打軟腿,跑步時痛,甚至走路痛; 3) 可出現股四頭肌萎縮; 4) 髕尖或髕腱部壓痛,或髕尖部延長;5) 抗阻伸膝疼痛陽性
1.1.3 髕腱腱圍炎的病例排除標準 1)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2) 膝關節韌帶損傷;3) 髕骨軟骨病;4) 膝關節骨關節炎5) 脛骨結節骨軟骨炎
1.2 研究方法
1.2.1 手法刺激結合中藥涂擦組:該組采用手法刺激、中藥涂擦的治療方法。
手法刺激:對于痛點在髕尖的患者,坐于床邊,患肢自然下垂,腳跟著地,放松股四頭肌肉,使髕骨達到最大活動范圍,以大拇指向下推按髕骨上緣使髕尖顯露,用食指按揉髕尖后側刺激痛點,以使患者感覺到輕度疼痛為度。本操作可單手或雙手配合進行。對于痛點位于髕腱其余區域者可直接給予點揉手法刺激痛點。
中藥涂擦:毛巾熱敷5-10分鐘后,在髕尖痛點顯露的基礎上,痛點處適量擦涂活血化瘀中藥藥膏或藥酒后,對痛點部位進行點揉刺激。對于痛點位于髕腱其余區域者可直接在痛點處擦涂活血化瘀中藥藥膏或藥酒并進行手法刺激。
每天兩次,每次手法刺激配合中藥涂擦10-15分鐘,2周為一個療程。
1.2.2 體外中藥涂擦組
毛巾熱敷5-10分鐘后,單純使用中藥藥膏或藥酒在髕腱附近大范圍涂擦。同樣每天兩次,每次10-15分鐘,2周為一個療程。
兩組病例一個療程結束后, 休息 3—5天, 如果癥狀體征無緩解, 繼續進行另一療程的治療,2—3 個療程后評價療效。
2 療效觀察
2.1 觀察指標
膝關節疼痛評分采用國際通用的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記錄病人根據自我感覺疼痛的程度。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記錄兩組患者的VAS評分情況。
2.2 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并根據所擬髕腱腱圍炎的診斷標準。痊愈:治療后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大強度量專項訓練也不能引起疼痛。顯效: 膝關節疼痛基本消失,活動功能基本恢復,勞累后仍覺疼痛不適。有效:膝關節疼痛緩解,髕尖壓痛不明顯,但某些動作可引發疼痛不適。無效: 膝關節疼痛無明顯減輕,活動受限。
2.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百分比進行統計描述,采用χ?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4 治療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V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經相同療程治療后,疼痛VAS評分均較治療前降低(均p<0.01),采用手法刺激結合中藥涂擦組較體外中藥涂擦組評分降低更明顯(p<0.05);結合組總有效率為96%(24 /25),優于中藥涂擦組的88%(22 /25)
3 討論
臨床中可觀察到若髕腱末端病患者不采取治療,多數病人即使整日臥床休息也很可能遷延不愈。在筆者查閱資料的過程中發現對髕腱末端病患處痛點刺激的研究微乎其微,因此,此治療方法的理論依據尚未能充分說明,但結合該病病因,推測其機理不外乎,髕腱末端病大多數在髕腱近端和中部的深層出現炎癥反應,主要表現為充血、鈣化、水腫等,一方面手法刺激所產生的機械作用能對人體組織細胞產生微細按摩作用,從而改變組織細胞的體積,可使致密、堅硬的結締組織延伸、松軟,減輕腫脹,改變細胞的功能,提高組織細胞的再生能力,加速了髕腱處炎癥愈合,配合活血化瘀中藥藥膏藥酒后的點揉刺激能使中藥成分得以更好地被組織吸收,使活血化瘀、散結止痛的藥效得到充分發揮。另一方面手法刺激所帶來的熱作用,使組織局部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加速,細胞缺血、缺氧狀態得以改善,結締組織延展性改善加快組織修復,改變神經電活動,從而使疼痛緩解,功能能力得以改善,同時熱作用對中藥成分的滲透也起到關鍵作用,臨床對比試驗也證實手法刺激與中藥涂擦的協同作用遠勝于單純的大范圍中藥涂擦。
參考文獻
[1]曲綿域,于長隆.實用運動醫學[M].4版.北京:北京 大學醫學出版社,2003:751-755.
[2]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 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342
作者簡介:張世倫 男 漢族 河南許昌 職務無 研究生在讀 成都體育學院 運動醫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