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怡安
在生活中,承擔重量不可避免,正如脊柱承擔著身體的重量、蝸牛背著沉重的殼一樣。承擔重量是因為責任,更是因為心中裝著沉甸甸的愛。
上周因生病去醫院,偶然間發現醫院走廊的墻壁上張貼了許多奇怪的“畫”。我湊近一看,原來是寶寶在媽媽子宮里孕育的過程。圖畫中,隨著寶寶的逐漸長大,媽媽的肚子也像吹氣球般大了起來。媽媽默默地承受著孩子的重量,她們不曾抱怨,也不怕累,自從決定孕育一個新的生命,她們便心甘情愿承受著這些重量。正是因為她們心中的責任、甜蜜的幸福和愛,才托起了這份重量。
曾經聽媽媽說,我小的時候,爸爸整天在外工作,只有媽媽一個人照顧我,以至于出門買菜媽媽都不得不帶上我。買完菜,媽媽一手拎著菜,一手抱著我,手臂酸痛卻不能有絲毫放松。媽媽說:“是愛讓我堅持著,不放下支撐著你重量的手臂。”
承擔重量需要責任、愛和勇氣。曾看到一篇關于中國第一女挑夫的報道。這是一個苦命的女人,在生下一個患白血病的兒子和一對龍鳳胎后,丈夫離她而去。為了謀生,她成為了一名女挑夫。三個孩子與她的生活開支全靠她那點微薄的收入。因此,她每趟上山挑的貨物竟比男人還多,只為多賺一點兒錢,讓一家人生存下去。沉重的貨物壓著扁擔磨破了她的肩,但這絲毫阻擋不了她挑貨上山的步伐。只因肩負家庭的重擔,肩負撫養孩子的責任,她默默承受著貨物的重量,無怨無悔。生活是沉重的,但因為有愛,生活由承受變為享受。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說的是百余位老人組團拾荒的事,他們用拾荒所得成立了貧困學生幫助基金會,幾十個貧窮孩子因此而得到了幫助。“拾荒團”的老人們,退休后本可以安享晚年,可他們卻不愿意虛擲光陰,他們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發揮余熱,承擔著他們愛的重量。
愛,沒有重量,它是一種喜悅的關懷與無私的付出;愛,又重如泰山,因為它以堅實的身體支撐起人類文明的大廈。
點評
這篇文章的最大特點就是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從生活中選擇素材,從生活中提煉情感,寫得真摯質樸,意蘊深厚。開頭以一組類比切入主題:“承擔重量是因為責任,更是因為心中裝著沉甸甸的愛。”接著敘述自己在醫院里所見所聞,通過畫中寶寶在媽媽子宮里孕育的過程,闡明愛的重量。這則材料,看似信手拈來,卻非常有感染力和說服力。由這個材料,作者自然而然地引出自己的媽媽如何用愛與責任養育自己,同時闡述“中國第一女挑夫”和“老人拾荒團”的故事,使得文章不僅很好地證明了自己的觀點,而且水到渠成地得出結論。文章最后強化觀點的表達,升華主旨,簡潔而鮮明,既回扣開篇,又發人深省,給人啟迪。
【作者系浙江省臺州市路橋中學學生,指導并置評:王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