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飛
摘 要:新課標實施以來,教師大部分都可以按照新課標的相關要求來開展課堂教學。本文提出了要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討論和研究的機會,創設教學情境,重視選用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以及精講多練,進行有效的課堂練習。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運用,切實提高處長數學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數學 教學創新 有效性
隨著新的一輪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成為新課程對教師的一個重要要求,而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能力的提高。教師只有在教學實踐中改變傳統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才有可能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已引起廣大數學教師的高度重視,數學教學中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評價及要求也在不斷地發展。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找到培養和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在課堂教學中已顯得很重要。我在教學中感悟到了以下幾點策略。
1.更新觀念,提高認識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更新觀念,變換角色,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合作者。我們還應該意識到課堂教學中學生是自主合作探究的主體。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的各個方面都要發生很大的變化,將會出現許多新的情況,傳統的方式、方法不再適應教學活動而需要教師具備創造性的應用新的技術探索新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具備“以人為本,創新為重”的教育觀念,這要求我們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將知識掌握、能力的培養和創新精神相結合,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多層次、多角度、多方面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誠如是,教師完全能夠通過挖掘教材,高效地駕馭教材,把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新知識、新問題引入課堂,與教材內容有機結合,引導學生去主動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學中更要轉變以老師為“中心”,教師是“權威”的觀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變“師道尊嚴”的師生關系為“教學相長”的朋友關系,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課堂上要始終把發展學生主體性作為教學過程的核心,一切教學活動只有通過學生自主、積極的參與,才能使知識轉化為智能,從而實現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目標。如在講解三角形中位線定理時,引導學生采用幾種輔助線代表其它幾種不同的證法,來提高學生證明思路,活躍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心理學研究和實踐證明,一個自由、安全的環境可以使人的智慧最充分的發揮。因此,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壓抑學生創造性的教學環境,采取民主態度,支持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鼓勵學生積極探索,為創造性人才成長創造良好的氣候和土壤。這里特別要重視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只有在這種關系中,學生才會感到心理的安全與自由,積極主動、生動活潑地觀察思考,學生群體才會有群情激動、躍躍欲試的熱烈氣氛,創造欲望和行為才能得到激發。
2.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發展學生創新能力
2.1 利用“學生渴求未知的、知識解決力所能及的問題”的心理,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我們可以利用數學中圖形的美,培養學生的興趣。生活中大量的圖形有的是幾何圖形本身,有的是依據數學中的重要理論產生的,也有的是幾何圖形組合,它們具有很強的審美價值,在教學中宜充分利用圖形的線條美、色彩美,給學生最大的感知,充分體會數學圖形給生活帶來的美。我在教學“圓”一章時,首先提出下列問題讓學生思考:我們騎的自行車車輪為什么做成圓形的,如果做成其它圖形的會怎樣?吃飯用的碗是圓形的,若做成方的會怎樣的?學生對這些問題的提出很感興趣,很快地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望,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十分有利。教學中把圓的知識點逐步展開了,最后又引導學生探索圓中輔助線的規律,編成如下口訣:“圓中輔助線規律記心間,弦和弦心距親密緊相連;有直徑,作直角,頂點就在圓上也;有切線,找切點,切點圓心連;兩圓相切公切線,兩圓相交公共弦;掌握方法勤思考,圓中問題不困難。”這樣,學生的興趣更加高漲,并表現出了強烈的探索意識,從而達到了培養學生創新與能力的目標。在教學中盡量把生活實際中美的圖形聯系到課堂教學中,再把圖形運用到美術創作、生活空間的設計中,使他們產生創造圖形美的欲望,驅使他們創新,維持長久的創新興趣。
2.2 合理滿足學生好勝的心理,培養創新的興趣。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勝心理,如果在學習中屢屢失敗,會對從事的學習失去信心,教師創造合適的機會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對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我們在教學中,根據數學課教學特點和初中生好勝心理,在將系統的基本知識講解和練習后,應針對不同的群體開展幾何圖形設計大賽、邏輯推理故事演說等活動,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發揮他們不同的特長,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與數學的結合點,感受自己勝利的心理,體會數學給他們帶來的成功機會和快樂,培養其創新的興趣。
3.進行多方位與多角度的思維訓練
創造性思維是創造性活動中的思維方式,但它又不是某一具體的思維方式,它是多種思維方式的綜合體。我們不能簡單的把創造性思維等同于發散思維或者其它思維。創新的過程中既需要發散思維,也需要聚合思維;既需要直覺思維,也需要分析思維;既需要正向思維,也需要逆向思維。任何一種創新都不是單一思維方式所能達到的。因此,在初中數學創新性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注意從多方位、多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思維。除了讓學生知道“怎樣做”之外,還要注意讓學生思考“還能夠怎樣做”,也就是說還有其他的解題方法。特別是在解答應用題時,應引導學生從不同的方位、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從而找出不同的解題方法。知識經濟時代需要具有豐富想象力和巨大創造力的人才。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善于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為他們營造創新氛圍,引導他們多角度看問題、思考解決問題,養成求異和創新的習慣。
4.引導學生采用正確適合的學習方法
選用正確合理的教學方法,并對原有的教學方法合理改進補充。這要求教育的目標主要是指導學生往正確的方向發展,主要服務學生有效學習,靈活的教學方法設計必須能夠有效的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依據教學內容的多樣性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手法和練習方法。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可枯燥的一味講解,而忽略了不同板塊知識的差異,將所有的內容用同一種風格方式教育學生,引起學生們的抵觸;盡量做到因內容而變化,多聯系實際,將理論知識以通俗易懂,形象的方式表達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善于總結,保持良好的部分,并豐富改進不足之處,可以征詢學生們的意見看哪中教學方法使學生們更易接受,盡可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要與同行相互交流,取長補短,針對參差不齊的學生因材施教,尋找適合學生的獨特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和課堂講授效率。
總之,課堂教學進程實際就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的實踐和反思,關注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挖掘優勢因素,細化師生互動,才能提高互動的時效性,更好的促進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創造“積極、有效”的互動課堂,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林少蓮.初中數學互動式教學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0(4):6-6.
[2]張小軍.互動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08(2):33-33.
[3]談銳.初中數學互動式教學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0(6):4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