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禎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不誠信現象,高校誠信問題已經變成了一個受到全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在高校當中加強誠信教育、提倡推廣和普及誠信檔案建設,對于杜絕高校校園不誠信問題、減少社會個人不文明行為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高校 誠信現狀 對策
一、誠信危機在大學校園當中普遍存在
(一)欺詐行為層出不窮
考試作弊是當代大學生中不誠信行為當中最突出的一個。據了解,內蒙古某高校針對學生考試作弊情況進行調查,在各類考試中曾參與過作弊的學生比例高達75%,而在考試期間想要作弊并有其想法的竟有將近九成之多。其次是就業材料、證書做假,從一般的評獎評優到就業前的激烈競爭,一些學生利用先進的電腦技術去努力偽造、造假,以此偽造完全不真實的一面。
(二)借貸失信普遍存在
人生第一個能夠自己完全意義上獨立支配所擁有資金的階段一般是在大學,俗話說“好借好還,再借不難”幫助他人是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然而現在的狀況就是還款人不遵守信用,有還款能力卻不還款,常常使被借款人陷入礙于情面難以啟齒而又急需對方償還資金以度學日的兩難境地,這種行為不僅影響了同學情誼更影響了人際關系。
(三)學術作品抄襲嚴重
學術做假簡直是對做學問的人來說是莫大的恥辱。學術作品的來源主要是高等學府,只有獲取第一手資料,所得結論才可能在全社會范圍內有推廣的意義。然而,有些大學生為了寫論文而寫論文,不鉆研,不探求真理,反靠剽竊求成,更有專門的網絡平臺幫助大學生學術作弊作為主要業務,更加促使了大學生誠信滑坡的現象。
(四)情感表達出現偏差
大學校園里,愛情是最美好的情感表達,可是,這個一度被認為是最純潔、最真誠的情感,隨著大學校園當中,道德水平的不斷滑坡,大學里的愛情表達已經改變了以往“純凈”的面孔。
(五)自我定位表里不一
部分大學生表里不一、人前人后兩種態度,人前拼命掩蓋其自己不足的一面,充分展示自己光鮮亮麗的一面,人后又做出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行為,做人缺乏一定的原則,為人失去了最基本的道德。其實 “做秀”的這種行為是一種極其不誠實的行為表現,它不僅給人造成一種非常虛假的外在現象,更是因為“信息的不對稱”使人難以掌握其中的真實情況。最初能博得他人的信任與青睞的往往是表里不一的大學生,給人以暫時好感,但時間一長大家就會發現誠信缺失的人、很難委以重任。
二、大學校園誠信危機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家庭、學校誠信教育不到位
大學生不誠信的現象頻頻發生,首先是誠信教育的問題。誠信教育,就是根據誠信的意義和要求,采取適當的教育方式,對大學生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影響,使大學生樹立誠信意識,養成良好的誠信習慣,做一個誠信的人。家庭是學生出生、成長的地方,學校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場所,家庭誠信教育和學校誠信教育的不到位,會直接導致大學生誠信危機的產生。
(二)不良的社會誠信環境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
存在于高校內的誠信危機,與整個社會誠信環境的負面影響聯系緊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社會上各種不誠信的現象大量涌現,誠信危機困擾著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也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對誠信意識的培養。
(三)學生自身誠信修養不足,誠信意識有待加強
一切變化,外在因素是形式,內在因素才是根本,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大學生誠信危機的成因雖然有誠信教育不到位和不良社會誠信環境的影響有關系,但這些總歸都是外因,起到決定作用的還是大學生自身,是大學生自身誠信修養不足以及誠信意識淡漠所導致。
(四)缺乏有效的評價監督誠信機制
目前我國社會誠信制度體系還不夠健全,高校誠信檔案建設體系不夠完善,沒有建立與大學生誠信相關的政策法規制度,缺乏對大學生個人誠信狀況的評價、獎懲等制度,更缺乏相應的評估標準和量化考核標準。
三、大學生誠信缺失的應對策略
(一)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提高誠信意識
(1)加強家庭誠信教育。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家庭教育中,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應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為孩子樹立誠實守信的正面榜樣,因為身教總是重于言傳的。其次,家長應營造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來開展誠信教育。
(2)加強學校誠信教育。誠信教育是一個伴隨學生成長的長期教育過程。要想讓學生樹立誠信觀念,提升誠信意識,發展誠信行為,首先應從教師的誠信素質抓起。“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人格力量絕不容忽視。其次,誠信教育進課堂也是提升大學生誠信水平的重要途徑,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為抓手,是全面提升大學生誠信水平的有效方法。
(3)加強社會誠信教育。高等學校誠信教育需要整個社會誠信作為基石,大學生誠信教育應結合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的力量。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深刻體會誠信的意義和價值,將誠信這一道德規范逐步內化成自身的一種價值追求,從而指導大學生的行動,樹立社會責任感和國家榮譽感,成為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二)完善高校誠信檔案體系建設
(1)加強誠信檔案法律法規建設,保障制度化運行。制度是規范行為的保障,只有法律制度的完善和誠信檔案各項標準的明確,大學生誠信檔案的建立與管理才能做到有法可依,大學生誠信檔案才能更好地滿足社會的需求。
(2)提高社會對誠信檔案建設重要性的認識,將責任落到實人。教育主管部門需制定出明確的工作方案和統一的標準,使各高校在誠信檔案建設具體落實過程中有據可依,并結合自身學校的特點,不斷拓展誠信檔案在教書育人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3)加強高校內部誠信檔案宣傳力度,強化大學生誠信檔案意識。加強大學生誠信檔案建設工作的宣傳力度,廣泛應用校內媒體開展宣傳,使大學生意識到誠信檔案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憑證和參考作用,明確個人在校期間的各項涉及誠信的表現都會被如實地保存在檔案中,并伴隨自己的一生。
(4)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全面提高誠信檔案管理的科學性。社會第三方機構可以結合實際情況,研發大學生誠信檔案的網絡管理系統,依托信息全面準確的數據庫,編制人性化的信息查詢系統,進而建成全校性的大學生誠信檔案網絡管理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