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爽+曲葉華
摘 要:從古至今,人們對藝術美的追求一直沒有松懈,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里,我國豐富多樣的民族以及廣袤遼闊的國土,形成了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本文以中國傳統紋樣為例對圖形創新的產生、特點及與現代設計的結合進行了闡述。首先,闡述了中國傳統紋樣的產生,接著論述了中國傳統紋樣的特點,最后重點對中國傳統紋樣與現代設計的結合進行了詳細闡述。
關鍵詞:圖形創新;綜合設計;紋樣
中圖分類號:J5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5-0027-01
一、中國傳統紋樣的產生
紋樣是人的思維意識的反映,最早源于古代先民對事物的觀察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宗教觀念的雛形,通常帶有吉祥的寓意。原始社會的彩陶,是人們最早發現的紋樣圖案,距今已經6000-7000年之久。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社會階級的產生使人們的意識形態發生較大的變化,受到統治階級的要求,工藝水平進步明顯,做工更加精細,紋樣的內容和形式更加多樣,變現出更為豐富的精神內涵。秦漢時期,佛教、道教、儒教的盛行和流廣,為中國傳統紋樣增添了神秘的宗教色彩,紋樣題材大大豐富,與紋樣共同組成納福迎祥、驅邪避惡、多子長壽、升官發財及喜慶如意等寓意,并日漸普及。明清時期開始,紋樣的形式、工藝水平都逐漸走向成熟,趨于完美。
二、中國傳統紋樣的形成特點
中國傳統紋樣屬于裝飾性的藝術設計,通常采用寓意與象征的表現手法,其含義與所象征的對象密切相關,具有特點:
第一,諧音寓意。這一手法是中國傳統紋樣中運用最多、最為常見的一種。如“魚”與“余”同音,因此在傳統文化中,魚通常代表有余,富余之意,寓意五谷豐收豐衣足食;延續至今,在逢年過節之際,對聯的設計上仍少不了一對大魚。同樣的“蓮”與“連”同音,因此在婚慶的設計中,通常會有蓮花、蓮藕的出現。
第二,屬性延伸。人們通過對生活中事物的觀察,將事物的自然屬性解讀為自身的美好愿望,也是中國紋樣設計的特征之一。如云水自在,虎豹威猛,松柏長青,這些都是它們自身的生物特性。人們通過自身的意識,將它們的這種特征延伸,并通過藝術化的概括、加工,形成吉祥的圖案造型,寄托美好愿望。
第三,復合創新。龍、鳳等怪獸的設計,是復合創新圖案的代表,這種創新是由于人對某些自然現象的認識不足或畏懼而產生的。這些怪獸的形象多是許多動物特點的集合,如龍具有鹿的角、牛的頭、蟒的身,魚的鱗、鷹的爪。同時能大能小,能興云作雨,降伏妖魔,陽剛英勇,因此被看做是勇敢、權威和尊貴的象征。鳳有大鵬的翅膀、仙鶴的腿、鸚鵡的嘴、孔雀的尾巴,具有溫婉的陰柔之美。龍與鳳是階級社會權利的象征,因此經常被用于統治階級的服飾、用具的設計中。
第四、宗教因素。宗教為傳統圖案的設計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通過藝術手法的概括和創新,具有抽象美和意象美的特征。如太極、八卦等,通過自然現象以推測自然和社會的變化。太極和八卦組合成了太極八卦圖,為以后的道教所利用。
中國傳統紋樣重傳神不重寫實,既包含古人對自然規律的總結,也體現了中國人對吉祥幸福的向往,反映設計之美的本質,因此,中國傳統紋樣既是現實性的,又是理想性的,在設計上不受形象的限制,卻突破平凡的牢籠,體現出抽象的藝術美感。
三、中國傳統紋樣與現代設計的結合
當今社會,信息傳播速度不斷加快,新技術、新思想不斷涌現,觀念與思想的變化也不斷推陳出現,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使傳統文化不斷面對外來文化的沖擊,各類藝術思想的涌入也讓傳統紋樣的再創新面臨挑戰,既要保證優秀的傳統文化得到傳承和發揚,同時也要使其適應當代審美與市場需求,是將中國傳統紋樣與現代設計進行結合時需要關注的問題。從中國傳統紋樣形成的歷史可以看出,藝術的形成是不斷突破和創新的過程,在接受新的技術與意識觀念的沖擊的同時不斷蛻變,它的內涵是民族歷史長期積淀的結果,是民族形式的靈魂之所在。
設計要走向現代,既要對傳統文化精神保持繼承,也要將民族文化精神融入現代審美。將現代設計融于傳統設計,不是簡單的照抄照搬,而是對傳統設計的再創造。傳統是設計的基礎和產生的條件,時代是設計的發展基礎物質,只有二者有效結合,才能創造完美的藝術設計。
四、結論
中國傳統紋樣與民族精神有著不可分割的必然聯系,它展現出的是幾千年歷史發展長河中人們的精神世界和審美變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瑰寶,是古人留給我們的取之不盡的文化財富。從滿足手工業時代人們對富裕美好生活向往的傳統紋樣,到服務于現代經濟社會生活的現代設計,其間相隔了數不清的歲月,經歷了滄桑的歷史變遷。但無論何時,人們對美好的追求不會變,對文明的創造也永不會終止。
參考文獻:
[1]陳敏.現代標志設計中動物圖形應用與創新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09.
[2]毛小平.現代平面設計中傳統圖形的創新應用[J].大眾文藝,2016(18).
[3]劉晨潔.中原傳統圖形文化的民族性和創新價值[J].美術教育研究,20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