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建洪
摘 要:本論文以形態構成在室內設計中的空間設計、界面設計和陳設設計三個方面的應用作為論文的切入點,研究當前室內空間的種類,空間與室內空間設計的關系。
關鍵詞:空間;立體構成;動態空間
中圖分類號:TU23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5-0153-02
室內設計是運用形態構成的藝術手段與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必然產物,是采用構成設計元素對室內空間環境系統進行再創意的設計裝修,設計再加工的過程,也是傳遞室內環境認為氣息的有效途徑。因此形態構成是一門綜合構成藝術,包容了各種造型藝術語言,又融合了科技物理技術。這些都是室內空間設計中的綜合性造型藝術。 建筑是室內設計的載體,室內設計是在建筑內部再進行的設計。室內設計要根據建筑外形把握室內空間,根據空間的功能屬性和所處的物理環境,在藝術手法的基礎上結合新的物質技術手段,創造出舒適美觀、功能合理的空間環境,并融于生活、工作、學習為一體的理想的內部空間環境設計。
一、空間與立體構成
實體形態和負形空間形態是在空間環境中形態構成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形態構成既包含空間中的內容又包含物體形態的內容,同時也具備了物理感受和心理感受的綜合感受。當我們在學習空間中的形態構成時,既要注意實體的本身所具備的外在特征,又要分析實體與所在空間形成的相互聯系以及在特定的環境因素的影響下傳達給人的一種綜合形態特征印象。空間是指有物質存在空間中的廣泛性。“寥寥空宇中,所講在玄虛。”(《文選·左思·<詠史詩>》)空,有虛無、空曠、廣大之意,既可以對外物擴展又可以延伸它物;“間”指的是充實界面的內空間。隨著形體向內或向外延伸后就形成了空間,這種空間使人在視覺與心理上產生一種形體的感受。對由建筑外立面所圍合的空間內部進行藝術上的分析處理,隨著建筑設計進程的不斷完善,進一步調整空間內部的比例、尺度,解決好不同空間之間的關系,尤其實在統一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分割、對比與銜接工作。例如以現代風格為主的室內空間設計,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那些通過規范封閉的六面體進行簡單的層次劃分,設計時可嘗試在水平地面上做下沉式空間,也可以在水平上面采用垂直交錯式來形成空間在水平方向的穿插交錯,在垂直方向打破上下對立的關系,創造上下交錯覆蓋、相互銜接穿插的立體空間。形態構成空間感是在室內設計空間中形成的,形態構成空間不是單純的僅限于物體本身,是描述物體與周圍環境的關系,所謂空間的概念就是一個環境集體,即心理空間和物理空間。 任何一件室內設計作品都應在空間和環境中互相對話,在整個對話中空間會給人帶來心理環境和物理環境全方位的感受,就像公共藝術作品在公共場合和大家的“互動”。它們的存在都會應考慮與周圍環境的呼應,新老的對比以及統一的關系。構成的魅力也會為空間增加不少色彩,而在自然形態或人為雕琢的作品中更加顯得奪目。如今,人類意識到我們對環境的破壞,人們開始對環綜上所述,空間形態構成不僅是傳達三維物體在空間中的作用,同時是表達時間、空間和人為因素的三者之間關系的特征。它是形態與空間,時間與空間,理性與感性,物質與意識的高度統一體。
二、室內固定空間
室內空間是在建筑內部進行再設計的,固定空間大多數都是有建筑設計師規劃好的墻體位置,頂面層高的高度和地面或下層地面圍合而成。在室內設計中,使用的空間不會有變化,包括起居廳、臥室、廚房及衛生間等。但隨著現代社會壓力越來越大,人口居多,建筑師也會根據甲方的要求,設計的居住空間也越來越小,空間使用功能也越來越少。 有些公共的室內固定空間,如永久性的歷史建筑,博物館、體育館、劇場等等,都是作為固定空間來劃分的,但是這種空間的設計會缺乏一種靈活性,交流和滲透性比較差,如法國盧浮宮設計就缺乏一種靈活性,狹長的固定空間,衛生間只有在兩頭,方便性極差。美國建筑大師貝聿銘進行空間改造設計。設計的金字塔合理改造了內部的空間,給固定空間帶來了靈活性和方便性。
三、室內可變空間
在室內設計中存在可變空間和固定空間兩種不同的空間形式,兩者的不同在于是否有靈活性的轉變,固定空間是不變的,原先有幾個空間就有幾個空間,可變是靈活地組成空間,可變成大空間可變成數個小空間。可變空間不同于固定空間的關鍵點正是它能適應靈活多變的使用功能,用不同的分隔方式把原有的固定空間再次地分組成多種空間形式,以求空間中的多樣性及使用的功能性。 在固定的空間中把空間再次地分割,用隔墻、屏風、植物或家具等把空間劃分不同的使用功能,這就是可變空間。例如,筆者做的項目案例的戶型設計,玄關、客廳和餐廳都是一個公共的空間,把一個鞋柜放置在離入戶口的一米二的位置上就形成一個玄關空間,在沙發后面放置一個裝飾柜來區分客廳和餐廳的空間。
四、室內動態空間
動態空間,也是流動空間。根據不同的因素空間會隨著現狀改變空間的性質。動態的空間是一個主要的特征開敞性,立體縱深感比較強,會使我們的視覺不停地轉動,動態空間分為設計空間中含有動態的因素和空間形象的變化因素,給人一種不同的感受,一種主觀的動態空間和一種客觀的動態空間。 動態空間特征有五種表現形式:
1.我們生活比較常見的以科技技術為基礎的設備有電梯、公共空間的自動扶梯、劇場里面的舞臺和博物館里面活動雕塑,如建筑大師貝聿銘設計的美國國家美術館里面的天窗下面懸掛著美國雕塑家考爾德的動態雕塑,雕塑是由線和面的組合構成符合整個室內空間中的設計氛圍。這些都是構成元素的點線面的分解進行再次的創意組合。又如安徽省地址博物館新館里面的會唱歌的活動恐龍雕塑。電梯的循環漸進是漸變構成也是重復構成。
2.是以具有強烈對比的圖像比較,線性元素為核心的設計,動感的流線設計,使空間產生流動性。如 Ebay 土耳其辦公室內設計接待處的吊頂采用動感的線性元素。
3.在室外環境設計中動態的水景花草樹木等等的設計,可以營造造成一種生機勃勃的氣氛。這是自然形態中的構成。
4.在室外借助物理科技、借助音響廣播的作用可以產生一種動聽的氛圍,借助人工光和自然光使空間產生豐富、炫耀、具有動感的氣氛。自然光的利用會使整個空間恰到好處,自然光會隨著時間的變化產生動態的影子,如朝霞或下午的夕陽照射的通道走廊。人工光源用途更加的廣泛,如娛樂場所、植物樹木下的投影等。
5.在展示設計中,展廳與時間發生的關系可以產生某種幻覺,通過展示架上隨著時間的變化的展品設計讓人產生遐想。如歷史文物博物館的歷史文物的演變,民間工藝品按照時間先后的排列,使參觀者產生對往事的回憶。 主觀的動態空間主要是取決于人為因素對空間中產生的主導作用。人是通過在空間中的活動來感受到空間的中變化,主體就是人為的行動在變化著。這種現象可以理解是主觀的動態空間或人在空間中隨著位置的變化和時間的變化產生不同的感受,目的就是讓人在空間里產生活動的感受,在組織中動靜有序,把握好分寸,就可以在空間中營造美好的氛圍。
五、室內靜態空間
靜態空間在室內空間環境設計中是以一個比較穩定的,舒適的室內布局,安心學習、工作、休息的構成布局,寧靜安詳的空間。靜態的空間和動態的空間二者有著密切的關系并相互影響,相互聯系。動態空間和靜態的空間都會產生在一個大的空間中,當人們在喧鬧的空間中度過后,很希望在一個安靜溫馨的靜態空間中休息。這時候就需要靜態空間與動態空間交替存在著。
靜態空間的特征主要有五點:
1.靜態的空間在安全性上是相對的封閉、私密性比較強與外界的聯系較少,空間表現比較溫馨,色調暖暖的,如臥室,包廂等。
2.靜態的空間在布局上一般采取對稱式,從而得到一種平衡感、穩重感和安全感等。
3.靜態空間要比動態空間相對較小,如陳設家具裝飾物品相對都比較和諧溫暖、多用暖色系等,不需要強烈的對比手法和刺激性的顏色。
4.色彩多用溫馨、淡雅的顏色,裝飾簡潔,在視覺上物體都是比較圓潤光滑,沒有尖銳刺激的棱角。此類空間比較甜蜜,舒適安心。
5.靜態空間一般私密性較強,在空間布局上一般都是在一側,而不是中心地帶。如家居中的臥室一般都在一旁,茶水吧設計的座位一般都是靠在室內空間的周邊地帶。
參考文獻:
[1]鄭曙湯著,室內設計思維與方法[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2]來增祥,陸震偉編著,室內設計原理[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3]左琰著,西方百年室內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