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占省
摘 要:閱讀與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兩大重點,主要探析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興趣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興趣;策略
小學語文是開啟學生閱讀的基礎課程,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重視語文知識的傳授和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還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讀書習慣。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閱讀是提升學生素養、增長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傳統教學模式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注重教師講、學生聽,導致學生缺乏閱讀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針對該情況,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積極創設情境,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在教學《頤和園》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視頻及圖片,讓學生直觀形象地了解頤和園的歷史背景,從而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然后,教師可讓學生自行閱讀文章,讓其在閱讀中了解頤和園的建筑風格、歷史淵源以及其中的精妙之處。又如,在教學《威尼斯的小艇》時,眾所周知,威尼斯是一座水城,那么,教師在上課前可先制作好道具,在上課后展示給學生,然后進行提問:“這個小船的作用是什么?”由于學生在生活中或者網絡、電視上都可了解到船的作用,從而使學生的回答欲激發,學生回答:“可以載人、載物。”然后,讓學生伴隨著教師的節奏進入課堂,引導其進行閱讀,這樣可讓其在課文中了解到另外一個世界,從而引發其好奇心。采用這樣的方式進行教學,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強其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還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二、反復閱讀增強學生閱讀興趣
一次閱讀不能使學生的知識面拓展、視野開闊,小學生性格較為好動、活潑,注意力容易分散,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與學習的主動性,在不了解文章內容前提下,往往缺乏閱讀的興趣和堅持一口氣讀完的耐心。“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教師應針對該情況采取措施,通過簡介故事梗概、設置閱讀問題、小組讀后交流等措施,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文本,不僅能夠讓學生心靈安定,領悟文章內容,了解文章表達的情感與思想,還能讓其在書海中看故事,明事理,進而提高其閱讀興趣。
小學生的想象力多是天馬行空,異常豐富,因此,教師可以抓住該特點對學生進行教學。選用《普羅米修斯》這一文章舉例,教師在上課時可以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有誰看過古希臘神話,喜歡里面的哪個人物?”由于學生對于神話存在好奇心理,因此,學生都會回答:“看過,喜歡宙斯、太陽神、雅典娜等。”這樣的上課開場方式,不僅使課堂氛圍活躍,還能提起學生對課堂的積極性。接著,教師便可以引入課文,帶領學生閱讀課文,讓其從中感受到普羅米修斯的勇敢、正義精神。學生在第一次粗略的看完之后,教師再進行提問:“文中宙斯是一個怎樣的人,普羅米修斯又是一個怎樣的人?”這一次,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閱讀,讓其品味文章的精妙之處,再讓學生回答:“宙斯是一個心狠手辣、冷酷無情的人,而普羅米修斯是一個不畏強權、有正義感、善良的英雄。”這樣,學生通過反復閱讀文章,既拓展了知識面,還能從中領悟課文的中心思想,讓其精神層面得到提高,進而增大對閱讀的興趣。
三、讀中感悟提高學生閱讀興趣
以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一直存在“老師要我學、家長逼我學”的觀念,這不僅導致學生產生厭煩的感受,還會使其出現叛逆的行為,因此,教師應針對該情況,抓住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點,結合課文進行教學,將“要我讀”轉變為“我要讀”。這樣,讓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增加,體驗到閱讀的樂趣,進而使學生通過閱讀,感悟作者背后所表達的情感,明白感悟作品的重要性,提高閱讀興趣。
例如,《七律·長征》這一首詩講述的是紅軍萬里長征,其中:“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則是描述了在長征中所遭遇到的困難在紅軍的眼中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泥丸而已。以這一句詩進行分析,讓學生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與感受,從而使其能感悟到作者的心情。最后,整首詩表達了紅軍不怕困難、不怕吃苦的大無畏精神。這樣,學生通過對作品的精細閱讀以及教師的分析,明白了整首詩背后當時的環境與發生的困難,從而明白萬里長征、新中國成立的不易。如此,讓學生感悟作品,精讀作品,不僅能夠讓其加深對閱讀的興趣,還能使其精神層面得到提升,從而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語文教師只要平時注重從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通過開展讀書沙龍、讀書故事會、讀書交流擂臺賽、讀書征文比賽等多種形式,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地背誦優秀詩文、積累名言警句,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學生一旦喜歡上閱讀,那就是“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閱讀面自然廣闊了,閱讀量自然上去了,學生的讀書習慣也就自然而然養成了,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強了,一生的積累就會更加豐富了。
參考文獻:
[1]閆玲.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閱讀興趣的探討分析[J].新課程,2014(7):35.
[2]敖敦其木格.探析新課程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J].創新教育,2015(27):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