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英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大力推廣,小學高年級數學已經被列為重點改革對象之一,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必須從小開始培養,因此,小學高年級數學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必須隨著時代不斷革新,才能提高教學效率,為小學數學不斷注入新的血液,就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效率提高的策略展開討論。
關鍵詞:高年級數學;效率;策略
小學高年級,尤其是六年級的教學,相較于低年級來說,對數學思維邏輯和空間思維的考查具有更高的要求,但是就目前的形勢來看,仍有很多教師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數學教學思路和方法上仍然采用陳舊的傳統方法,沒有任何革新,因此,找到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效率的方法迫在眉睫。
一、提高實踐在教學活動中的比重,使理論聯系實際
任何教學活動的開展其最終目的都是為生活實際服務,尤其是數學這門對抽象思維邏輯要求極高的工具性學科更是如此,教師在數學課堂所講授的理論知識如果不能應用到實踐中,就會導致數學知識被架空,教學效率也會大打折扣,因此,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數學教師應該及時轉變思路,提高實踐在教學活動中所占的比重,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加強對理論知識的鞏固,同時也能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具體來說,學生不僅要成為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參與主體,還要成為實踐探究中的主體,教師應明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為學生提供生活氣息濃厚并且緊密圍繞課本數學知識的實踐課題,讓學生通過感官去更加真實地感知數學知識是如何通過實踐一步步得出的,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提高思維敏捷性。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材上冊中關于“圓的周長”這部分內容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選擇生活中的一種圓形物體帶到課堂上,引導學生通過繩測法等多種方法去測量圓的周長,并將實踐結果與書本上的結果進行比對,從而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認可程度,引導學生從實踐中發現數學知識運用的樂趣,這對于好奇心旺盛的六年級學生來說是非常有效的。
二、以多媒體設備為媒介開展多元化教學
1.運用多媒體設備吸引學生注意力
小學高年級數學雖然在內容上已經由可感形象轉向抽象思維了,但是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仍有一部分達不到這個要求,因此,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采取一些合適的輔助手段是十分必要的,多媒體就是在新課改浪潮中脫穎而出的一種優秀輔助教學工具,并且在近年來已經日臻成熟,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數學教師通過運用多媒體技術,將與課本知識相關的圖片、音像等以真實可感的形式傳達給學生,與教師口述和板書這種傳統教學方法不同,多媒體改變了數學知識的質感和構建,可以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潛在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2.運用多媒體增加課堂容量,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在小學高年級,特別是六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數學知識的感悟對于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有了一定的要求,這就對數學教學產生了較大的困難,然而利用多媒體,這些困難便能迎刃而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氛圍,對于那些抽象的、純數學的知識在多媒體教學情境下能夠得到突破。
例如,小學六年級數學教材上冊中關于“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內容,教師在講授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的同時,可以利用多媒體將長方體和正方體展開,讓學生觀察展開后的圖形中哪些面的面積是相等的,展開后圖形的六個部分分別是原來的哪個面(上、下、左、右、前、后六個面),學生通過多媒體對長方體和正方體有直觀的感受后,再來計算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就容易得多了,教學效率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三、鼓勵學生勇于質疑
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數學教學強調的是對理論知識的傳授,學生要做的更多是課堂上認真聽講,而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數學教學強調的是對學生抽象思維和立體思維的考查,學生不僅要做到認真聽課,更要對理論知識和相關的問題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并能對疑惑之處勇于質疑。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答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教師在課堂上應鼓勵或引導學生勇于對講授的內容提出質疑,教師和教材并不是絕對的、不可違背的權威,學生若在學習過程中對于教師和課本過度依賴,則會慢慢限制自身思維探索的深度和廣度,從而導致創新思維漸漸退化。總而言之,教師在課堂上,應預設讓學生能夠進行質疑和提問的環節,不管學生提出的問題是否值得思考,教師應該擺正心態,從積極的方面給予學生鼓勵并認真解答,不能含糊其辭。比如,在人教版小學六年級數學關于“圓柱和圓錐”的章節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圓柱和圓錐的異同點進行提問,讓學生在提問的過程中逐漸發現圓柱和圓錐在何處有相似的屬性,在何處又完全不同,使學生在提問的過程中培養了勇于質疑的自信,而且能鞏固課堂上學到的數學知識。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浪潮越來越大,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發掘多元化的有效策略提升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能夠培養嚴謹的數學思維和多樣化的數學思路,從根本上提升數學教學效率,本文就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效率的提高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希望給廣大教師一點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