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藝玲
摘 要:語文課程是一個可以將工具性與人文性進行完美結合的學科,兒童文學又是最能體現兒童的天真爛漫和自然童真的文學,就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育之間的關系展開了討論。
關鍵詞:兒童文學;小學語文;教學應用
兒童文學能夠體現出各個年齡階段兒童的心理特點和審美需求,能夠展現出孩子們在語言上的純真無邪,是一種藝術。小學的語文教育在如今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學語文是孩子的啟蒙課程,有利于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以及思維方式。因此,我們需要深入探索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以及未來發展狀況。
一、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
兒童文學是以兒童以及少年為題創作的文學作品,此類作品的特點是適應少年兒童的年齡、心智、興趣等。兒童文學的語言輕松明快,簡單易懂,深受小學生的喜愛,并被小學生廣泛接受。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學擁有共同的任務,即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使其感受并學會運用博大精深的漢語。
1.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
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這是文學發展的必然結果。自兒童文學誕生以來,就與小學語文教育有密切的聯系。因為兒童文學的語言容易被學生接受,所以將其融入小學語文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他們對文學知識的好奇心,使學生更快更好地認識世界。隨著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小學生養成了閱讀的好習慣,癡迷于兒童文學作品。由此可見,兒童文學作品對小學生的影響較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
2.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兒童文學為小學語文教材的開發提供了很好的資源,小學語文教材選用了很多兒童文學作品,這對學生學習語文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例如,葉圣陶的作品《荷花》被編入人教版語文教材四年級上冊,這是一篇現代兒童文學作品,語言幽默,內蘊深厚,風格恬淡,可以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提升閱讀能力。現在兒童文學逐漸走進校園,走入課堂,教育者也逐漸將經典的兒童文學作品編入小學語文教材中。而且,兒童文學可以指導教師改善教學。小學生的思維發育不完全,理解能力也處于較低水平,并且不能保持較長時間的注意力集中狀態,雖然學生不能將優美的語言轉化為形象的畫面,但他們往往會被故事吸引。因此,教師可以借助故事的形式進行教學。例如,教師在引入教學內容之前,就可以先以講故事的形式吸引學生的興趣,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再引出需要講的課文內容。將課文內容與兒童文學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可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如果想更好地了解學生的世界,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教師應該閱讀更多的兒童文學作品。
3.小學生的兒童文學學習情況
據調查顯示,大多數小學生都非常喜歡兒童文學作品,尤其是三四年級的小學生對兒童文學作品具有最濃厚的閱讀興趣。父母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培養他們的閱讀能力,使他們認識到豐富課外閱讀的重要性,使他們養成閱讀的習慣。閱讀兒童文學作品可以開拓小學生的文學視野,而且兒童文學作品中的故事情節總是能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4.小學語文教師對兒童文學的認識
由于學生對兒童文學作品的興趣濃厚,教師也逐漸認識到兒童文學的重要性,認識到兒童文學與小學語文教學的密切聯系。但是很多教師并未受過系統的培訓,沒有扎實的兒童文學功底,對于大多數的兒童文學作品掌握水平較低,不能將其很好地運用到課堂中。并且有很多教師對于編入教材的兒童文學作品并不滿意,認為這些作品存在體裁單一、內容抽象、缺乏經典等問題。
二、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未來發展狀況
1.教科書選編兒童文學作品
教科書選編的兒童文學作品要進行仔細的篩選,要盡可能地選擇能提升兒童情趣的作品,盡量減少道德教化內容,不要讓學生在閱讀的同時,還要學習傳統道德,不要讓學生在思想束縛下進行閱讀,而是要讓學生對作品感興趣,進而對閱讀產生興趣。
2.加強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
若想提升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就必須加強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各個師范大學應該加強對兒童文學課程的建設,加強對未來教師兒童文學素養的培養,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僅能引導教師更好地進行教學,提高語文教學質量,而且能很好地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態度和精神風貌。但是,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仍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王穎.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及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下),2015(6):89.
[2]陳正芳.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及對策[J].課外語文(上),2016(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