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子榮
摘 要:注意力是一切心理過程的開端并貫穿于心理活動的始終,是一切實踐活動的必要前提和導向,因此,注意力是學習的基本技能,而且注意力的培養對培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起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課堂;生活;注意力;培養;興趣
培智孩子要比同齡的正常孩子在學習中更不易集中注意力,穩定性比較差,注意力分配難,這些注意力的缺陷造成培智兒童學習上的困難。注意是學習的基本技能,注意力對學生來說無疑是幫助其掌握知識的金鑰匙,尤其對培智學生來說更為突出。
一、注意力培養的預設目標
首先,通過課堂教學中變換教學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有效強化學生的感知度,吸引學生的注意指向;其次,在學習及生活中要根據具體情況做出不同形式的激勵評價,不斷給予學生鼓勵和肯定,不斷強化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精神得到愉悅,收獲學習的成功。最后,通過嚴格要求和強化訓練,根據培智學生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培智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
二、注意力培養的研究過程
培智學生無論是接受能力還是自控能力都比較弱,為了使研究的操作性更強,我們制定了具體明確的培養和訓練內容:
1.課前游戲
如果一節課開始就可以讓學生興趣盎然,那么自然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我們在每節課的開頭都設計了有趣的課前游戲。
2.課堂教學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1)多媒體:根據教學內容制作課件,課件展示出的直觀形象和豐富多彩的畫面及動聽的音樂既能幫助學生理解知識,活躍課堂氣氛,又提高了學生的注意力。
(2)口令:將口令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對課堂紀律的維持和課堂氣氛的活躍具有十分顯著的效果,能使教學活動生動有效地開展,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3)鼓勵教學:鼓勵的方法多樣化,如:語言、動作、獎勵。制定“成長樹”,用粘貼樹葉的形式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用不同顏色的樹葉分別代表:如綠色代表學生在課前游戲的表現,藍色代表學生在教學內容中的表現,黃色代表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表現,紫色代表學生有突出的表現,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為學生粘貼不同顏色的樹葉。
(4)實踐操作: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提供給學生觀察和操作的機會,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覺能動性,讓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書本知識變為活生生的實踐操作。
3.與家長的配合
初期我們制訂了由家長和學生共同完成的游戲方案,與家長進行交流,及時了解學生在生活中的情況,針對學生的情況進行一些實踐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4.實踐活動
為了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生的學習樂趣,我們將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校內外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走向生活,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在“觀察”“思考”“實踐”“體驗”等活動中充分挖掘一切有利因素,以培養學生的注意力為目的,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們采用了一對一的形式來指導學生,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及時調整適合他們的方案,爭取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活動中有所收獲。
三、研究結果與成效分析
根據培智學生的特點自主設計了大量的體驗活動,既提高了教師的理論研究水平,又提高了學生的感知能力。
1.一年級的高××是一個特別安靜的孩子,經常處于走神的狀態,注意力特別不集中。上課時每次都需要多次叫他的名字才會有反應,提問的問題也需要重復好幾遍才會有回應。但是他對認識生字和詞語特別有興趣,讀詞語時聲音也很洪亮,鑒于他的這些表現,每次他稍有進步就會及時進行鼓勵和表揚,他的情緒就會明顯好很多。經過一年多的培養,高××在很多環節都可以主動參與進來。
2.劉××是情緒障礙性的學生,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氣,例如,咬手指,咬一些可以隨手抓到的東西,或者是摔東西,打自己進行發泄,教學活動中完全不能集中注意力。經過長時間的探索和研究,發現鼓勵教學的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改善他的情緒,使其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集中。之后他在課堂教學中會主動提問、回答問題,表現出了積極的態度。
通過該研究和實踐,每個學生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步,就不一一列舉了,同時通過對學生的研究和教育,教師也解放了思想,拓展了思路,形成了良好的團結協作意識。培智學生提高了學習積極性,促進了他們對知識的識記,而且有力地增強了刺激強度,加強學生的注意穩定性,讓他們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更有效地學習和掌握知識。
參考文獻:
[1]宮洪紅.如何培養學生的專注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6(31).
[2]付小平.別以“指導”為名破壞孩子專注力[J].基礎教育論壇,201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