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巧,魏 源
?
我國跳躍類項群優秀運動員競技表現研究——基于2015年世界田徑錦標賽
劉 巧,魏 源
廣州體育學院運動技戰術診斷與機能評定重點實驗室,廣東廣州,510500。
運用文獻資料、錄像觀察及數據對比分析,對2015年世界田徑錦標賽中我國跳躍類項目運動員競技表現進行研究分析,結果顯示:資格賽中,男子撐桿跳高(99.16%)、跳遠(98.79%)運動員的平均發揮率最高;女子跳遠和跳高運動員發揮率相對較低;進入決賽的男子跳遠、跳高及女子撐桿跳高運動員的發揮率均高于資格賽。資格賽中女子跳躍類項目的成功率均低于男子。決賽階段跳高運動員仍保持100%的成功率,我們還發現遠度項目對成功率的依賴程度明顯高于高度項目。男女跳高、三級跳遠平均成績變異系數小,展現良好競技狀態;男子跳遠在資格賽、決賽中變異系數均較大,發揮不夠穩定,但運動員展現了絕對的競技能力。
跳躍類;優秀運動員;競技表現;2015年世界田徑錦標賽
2015年世界田徑錦標賽為期9天,各代表團運動員在北京鳥巢激烈角逐。此次世錦賽,中國代表團共獲得1金7銀1銅,同時有9人次進入前8名,這也是中國隊有史以來進入前8人數最多的一次,這一輝煌成績振奮人心。其中,跳躍類項群中的男子跳高摘得1銀,男子跳遠項目3人參賽,最終3人進入前8,并摘得1枚銅牌,這是中國田徑世錦賽歷史上的最佳表現。通過研究文獻發現,目前關于我國田徑跳躍類項群優秀運動員的競技表現的研究并不多見,而了解運動員的競技表現又顯得至關重要,故本文以2015年世錦賽為基礎,以我國跳躍類項群運動員為研究對象,從其資格賽、決賽中的發揮率、成功率及穩定系數三個方面進行探討,總結比賽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藉以推動我國競技體育更上一層樓。
1.1 研究對象
本文研究對象為參加2015年田徑世錦賽的4名(3男、1女)跳遠運動員、6名(3男、3女)三級跳遠運動員、3名(2男、1女)跳高運動員、4名(2男、2女)撐桿跳高運動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知網查閱以跳躍類,跳遠、三級跳遠、跳高、撐桿跳高及競技表現為關鍵詞的相關文獻。
1.2.2 錄像觀察 通過觀看2015年北京田徑世錦賽跳躍類項群電視直播和錄像,分析此項群運動員在比賽中的發揮、成功率及最佳競技狀態的穩定系數。
1.2.3 數理統計法 登陸國際田聯官方網站收集跳躍類項群運動員資格賽、決賽成績統計數據并進行整理和加工,得出綜合性量化評價與分析結果。
1.2.4 帕累托分析法 又稱主次因素分析法,是管理活動中選擇關鍵問題的一種方法,故廣泛的應用在較多的領域。進行帕累托分析時,首先,分別統計不同性別不同項目的變異系數百分比,然后以該百分比為依據,計算不同性別不同項目的累積百分比。帕累托分析方法認為:0%-80%的區間表明運動員發揮穩定系數高,80%-100%的區間屬于發揮不夠穩定。
2.1 發揮率分析
運動員在比賽中的表現,即其所具有的競技能力與在比賽中的發揮程度,是運動成績的決定因素之一。張建華[1]認為比賽中發揮程度的好壞可用發揮率來體現,發揮率=(比賽成績/賽季最佳成績)×100%。從表1可以看出,資格賽中平均發揮率最高的是男子撐桿跳高(99.16%)及跳遠(98.79%),而平均發揮率最低的是女子跳遠、跳高,分別為92.18%、93.75%。另外,決賽中男子跳遠(99.07%)、女子撐桿跳高(98.71%)平均發揮率較高,而跳高項目發揮率僅97.90%。李益群[2]曾依據發揮率對田徑跳躍類運動員發揮等級進行劃分:>100%:超長發揮;100%-98.6%:正常發揮;<98.6%:發揮失常。對照這一劃分標準,此次世錦賽中我國跳躍類運動員沒有“黑馬”呈現,即沒有運動員超長發揮。資格賽中正常發揮的也僅有男子撐桿跳高及跳遠項目,其它跳躍項目平均發揮率較低,處于發揮失常等級。而決賽中男子跳遠和女子撐桿跳高均正常發揮,3名進入決賽的跳遠運動員分別取得3、4、5名的好成績,年輕運動員王嘉男摘得1枚銅牌。此外,進入決賽的跳高運動員張國偉雖發揮失常,但憑借2.33m的成績并列第2名,這是中國跳高項目在世界大賽中繼朱建華以來的最好成績。
綜合資格賽、決賽等級我們發現,男子跳遠資格賽以正常發揮進入決賽,在決賽中同樣正常發揮,且發揮率較資格賽高0.28%。高度項目有所不同,資格賽中跳過2.31m直接進入決賽,不會挑戰個人最好成績,故最后仍是發揮失常;女子撐桿跳高同上,但在決賽中屬于正常發揮,說明運動員李玲在決賽中展現了自己的真實競技能力,發揮較為理想。而在男子撐桿跳高資格賽發揮率最高,發揮情況較為理想,且姚捷創造了個人最好成績,由于最終成績未達標,拒之于決賽門外。
運動員的發揮率以賽季最佳成績作為基礎,反映的僅僅是運動員賽季的訓練情況。對運動員來說,比賽發揮的好壞與目前所具有的競技狀態息息相關,競技狀態是指運動員有機體在一段時間內,維持住較高水平的訓練程度,而運動員經過精心準備在預定時間內所達到的最高水平的競技狀態稱之為最佳競技狀態[3]。為清晰的了解進入決賽的5名運動員的競技狀態,結合前人的相關研究,筆者采用比賽成績與個人最佳成績之比來予以評價。最終發現:5名運動員競技狀態比值均高于95%,且與發揮率極為接近,經單樣本t檢驗的P>0.05,可以認為發揮率與競技狀態指數不具有顯著性差異,充分體現選手在決賽中表現了較為理想的競技狀態,發揮出了較高的水平。
2.2 成功率分析
最新田徑競賽規則規定,參加遠度項目決賽的運動員,每人均有3次試跳的機會,有效成績最好的前8名運動員可再試跳3次[4]。運動員在6輪次比賽中有成功、失敗和免跳,成功次數所占試跳次數的百分比即為成功率[1]:成功率=[所有運動員某輪次試跳成功次數/所有運動員某輪次試跳總次數]×100%。成功率是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體能、技戰術及心理能力等方面綜合實力的直觀體現。縱觀總體,資格賽中男子跳遠平均成功率最高,為100%,而女子跳遠、男女三級跳遠平均成功率相對較低,最終也僅有3名男子運動員進入決賽。資格賽中第1跳成功率明顯高于2、3跳,一般來說,運動員對第1跳要求不高,希望跳出一個成績,較好的心態提高了運動員成功率;而2、3跳成功率參差不齊,可能是運動員想法太多,渴望在第2跳中發揮出自己的正常水平,確保進決賽;另外,第2跳發揮失常的運動員則希望在第3跳跳出比前兩跳理想的成績,尤其是前兩跳成績不理想,進決賽壓力全集中在第3跳。這樣運動員心理會產生一定的壓力,有研究表明:當運動員意識到運動表現的機會呈現“唯一性”時,壓力會產生,從而影響成功率[5]。決賽中,男子跳遠成功率偏低(66.67%),前3跳是為了確保進前8,運動員憑借出色發揮成功進入前8。然而可以看出,主場作戰,3名運動員在進入前8后心理壓力增加,使運動員產生焦慮的情緒,3名運動員第4跳均以失敗告終,最后兩跳心態調整效果不佳,成功率不高,成績也沒能突破自我。眾所周知,李金哲賽前被寄予厚望,由于承載著過重的包袱,心理失常,個人成功率僅50%,這是典型的“克拉克現象”[2]。“克拉克現象”是指優秀運動員在重大比賽中不能正常表現出所具有的競技實力,而使比賽失利的現象。可喜的是,他在決賽中憑借第3次試跳的卓越表現驚險挺進前8,并淘汰兩位美國跳遠名將,事實上這給我國選手奪牌創造良好機會。
高度項目的規則規定每位運動員在任一高度均有3次試跳機會,而且在判定名次時,若出現成績相同的高度,試跳次數較少者成績靠前;若成績仍相等,則包括最后跳過的高度在內的全部比賽中,試跳失敗次數較少者名次靠前[6]。由于高度項目和遠度項目的自身特點及規則要求有別,導致這兩類項目對成功率的依賴程度不同[7]。例如,女子跳高運動員的成功率達到100%,由于競技水平有限,高成功率也拒之決賽門外。成功率只是跳高運動員競技表現的一部分,運動員處于多方面戰術的考慮,不同高度、多次選擇免跳,為的就是在合理利用規則,充分保存自身體能,使自己獲得利益最大化。因而,跳高項目成功率的計算有所不同,總成功率[7]=[運動員成功跳過的次數/運動員至最終有效成績所跳的次數]×100%;每一高度成功率=[運動員成功跳過的次數/運動員所跳的總次數]×100%。在跳高方面,資格賽中男女跳高運動員成功率非常高,由于個人競技能力有限,只有一名運動員進入決賽;而女子撐桿跳高成功率最低(46.67%),李玲闖入決賽。資格賽中男子跳高第4高度時成功率僅為25%,原因是王宇在這一高度3次失敗。決賽中張國偉表現出超高的成功率,前4個高度均1次跳過,最終跳出2.33m的高度,可能受天氣條件、主場觀眾等因素的影響,技戰術、心理掌控有失偏頗,未能挑戰個人最好成績。另外,李玲也跳出接近個人最好成績(4.66m)的高度,4.60m。從運動員最后一跳的成功率(0%)可以看出,跳高項目是以最后一跳的失敗來宣告成功。總的來說,高度項目升高一次,對運動員的競技能力要求隨之提升,伴隨著成功率可能降低,故跳高運動員在理想的競技表現中,成功率不是特別高。從另一角度可以看出,競技規則對項目的發展及競技表現起到重要的作用。
2.3 變異性系數
為研究運動員成績的穩定性,筆者選擇標準差與平均數的比值(即變異系數)展開研究。一般來說,變異系數越小時,則運動員的成績差距越小,穩定性高,競技表現就好;變異系數越大,則運動員成績差距越大,穩定性低,相應的競技表現就差。本文對跳躍項目運動員成績穩定性高低的界定,是以統計我國參加跳躍項目運動員成績的平均數與標準差之比為基礎,采用帕累托法,分析此次運動員成績的變異系數,并以此為劃分成績穩定性高低的依據。由圖1可知,決賽男子跳遠、女子撐桿跳高及資格賽男子跳遠與撐桿跳高、女子撐桿跳高處于0-80%,變異系數大,穩定性低,其他類型(80%-100%)則是運動員成績變異系數低,發揮較為穩定。總的來說,男女跳高、三級跳遠在資格賽與決賽中均表現較高的穩定性,變異系數相對較低;另外,男子跳遠最終雖取得理想的成績,但其變異系數最大,說明運動員每一跳之間成績差距大,穩定性低,筆者通過觀看比賽視頻,李金哲在比賽中競技表現較不理想,六次成績呈現明顯的階段性“漲落”現象,具有節律性[8]。這可能是賽前對自己要求太高,對于成功的渴求超越理性層面,加之主場作戰,觀眾呼聲強烈,從而導致心理壓力過大,破壞運動的過程,技術犯規和發揮失常等問題隨之產生。

圖1 2015年田徑世錦賽跳躍項目運動員資格賽、決賽變異系數帕累托分析圖
(注:“Z”表示:資格賽,“J”:表示決賽;“1”:表示男子,“2”:表示女子)
(1)2015年世界田徑錦標賽跳躍項群運動員的比賽發揮存在著項目、性別差異。資格賽中,男子撐桿跳高(99.16%)、跳遠(98.79%)運動員的平均發揮率最高,屬于正常發揮;女子跳遠和跳高運動員發揮率相對較低;進入決賽的男子跳遠、跳高及女子撐桿跳高運動員的發揮率均高于資格賽,均在97.90%,但屬于正常發揮的僅男子跳遠、女子撐桿跳高。資格賽中女子跳躍類項目的成功率均低于男子,另外,同項目沒有男女運動員同時進入決賽。
(2)2015年世界田徑錦標賽跳躍類項群比賽中,資格賽運動員的跳高成功率最高(100%),其他項目成功率一般;另一方面,女子三級跳遠成功率高于男子,其它均為男子高于女子。決賽階段跳高運動員仍保持100%的成功率,跳遠運動員6次不同試跳的成功率雖不是很高,但3名運動員均進入前8,并摘得一枚銅牌。此外,我們還發現遠度項目對成功率的依賴程度明顯高于高度項目。
(3)男女跳高、三級跳遠平均成績變異系數小,展現良好競技狀態,男子跳高摘得一枚銀牌;男子跳遠在資格賽、決賽中變異系數均較大,發揮不夠穩定,但運動員展現了絕對的競技能力。
(1)奪取比賽的優勝需要運動員正常發揮訓練水平的同時;還需要教練員科學合理的安排訓練和比賽,使運動員的最佳競技狀態調至在重大比賽中。
(2)成功率是運動員取得優異成績的保證,建議在力量訓練中,加強跳躍類運動員核心穩定性訓練,提高力量傳遞效果和控制身體的能力;在技術訓練中,按照比賽需要從難、從嚴訓練,提高跳躍成功率。
(3)穩定發揮是運動員創造最好成績的“定心丸”,運動員每一次試跳都能正常發揮,可以讓他們沒有雜念,減少心理壓力。故技戰術的合理運用至關重要。
[1] 張建華,趙 鑫,張 健.第13屆世界田徑錦標賽投擲項目運動員的年齡、身體形態及競技表現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12,48(03):33~36.
[2] 李益群,田麥久. 體能類項群選手在重大比賽中的“克拉克現象”[J].北京體育學院學報,1991(2):41~46.
[3] 李建臣.試論田徑運動中的競技狀態與最佳競技狀態[J].中國體育科技,1985,34(5):36.
[4] 中國田徑協會. 田徑競賽規則2010-2011[S].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1,10:200~210.
[5] BAUMEISTER R F, SHOWERS C J.A reviews of paradoxical performance effects: choking under pressure in sports and mental tests[J]. Eur J Soc Psychol, 1986, 16(4): 361~383.
[6] CASSIE B TREWIN, etal.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ld-ranking and Olympic performance of swimmers[J]. J Sports Sci, 2007, 7: 613~620.
[7] 張文濤.2012年倫敦奧運會田賽項目運動員競技表現特征分析[J].中國體育科技,2013,49(02):16~21.
[8] 陳 亮,田麥久.對抗性項群比賽中競技表現階段性“漲落”現象的特征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37(11):117~119.
Research on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of Elite Athletes in China——Based on the 2015 World Track and Field Championships
LIU Qiao, WEI Yuan
Guangzhou Sports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of Diagnosis of Motor Technology and Tactical and Functional Evaluation, Guangdong Guangzhou, 510500, China.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iterature, video observation and data use, on the 2015 World Athletics Championships in China jumping athletes athletic performance research and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in qualifying, men's pole vault (99.16%), (98.79%) the average long jump athletes to play the highest rate; the women's long jump and the high jump athletes play rate low; play finals in the men's long jump, high jump and pole vault rates are higher than the qualifying. The success rate of women's jumping events in qualifying tournament are lower than that of men. The final stage of the high jump athletes still maintain a 100% success rate, we also found that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project depends on the degree of succes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height of the project. Male and female high jump, three jump averag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is small, show a good competitive state; the men's long jump in the qualifying finals, the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was large, not stable enough to play, but the absolute competitive ability of athletes.
Jump class; Elite athletes; Compctitive performance; The 2015 World track and field championships
1007―6891(2017)03―0073―04
10.13932/j.cnki.sctykx.2017.03.20
G823.3
A
2016-10-25
2017-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