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
摘 要:高校體育場館主要是高校體育教學、舉辦體育活動和體育賽事的場所,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我國經濟條件不斷改善,國家對學校開展體育場館建設也增加了投入,在這種情況下,高校體育場館的經營模式也隨之發生了變化。闡述高校體育場館現有經營方式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幾條意見。
關鍵詞:高校;體育場館;經營策略
中圖分類號:G81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3-0053-02
近些年,我國的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同事人們對體育鍛煉的需求也日益迫切,我國面臨著體育場館極度短缺的現象,我國高校的體育場地正好解決了這一問題。據調查結果顯示,我國高校的體育場館占我國體育場館總數的一半以上,而如何更好地經營高校的體育場館成為高校目前面臨的問題。
一、影響高校體育場館經營與發展的因素分析
高校的體育場館在我國體育事業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國高校的體育場館與社會上的體育場館相比較,具有很多的優勢,比如:我國對學校體育場館內的設備配備和場地的規格都做出了嚴格的規定,學校必須按照規定執行;高校的環境優美等。隨著社會的發展,高校的體育場館的經營模式也隨之改變,給高校體育場館的經營模式帶來巨大的挑戰,以下主要講述了幾個影響體育場館發展的因素。
1.學校領導缺乏體育場館經營理念。我國大部分高校都面臨著虧損的現象,尤其是在建設體育場館方面,體育場館的建設資金投入大,加上學校沒有對體育場館進行全方面的經營,導致體育場館的回報過少。體育場館的經營狀況與學校領導的態度息息相關。在調查中顯示,某市的大多數學校都沒有對學校的體育場館進行經營,學校領導不支持體育場館的經營,一方面,認為高校的體育場館是體育課的教學、學校組織運動會等學校活動使用的,對外經營會打擾到學生,影響學校的秩序;另一方面,學校領導考慮到設備的使用壽命,對外經營勢必會加快體育設施的使用壽命,這樣體育場館的成本會增加,學校的體育場館是國家投入資金建設的,是國家的財產,沒有必要進行經營。
2.高校體育場館管沒有專業的經營人才。目前我國有些高校雖然對學校的體育場館進行了經營,也建立了管理機構,但是據調查顯示,管理機構中的人員雖然不少,但是機構中沒有專業的經營人才,都是學校的體育教師或是從社會上招聘的人員,這些人員基本沒有受過體育場館經營的專業培訓,每天無所事事,也不知道該怎樣去經營體育場館,整體的職業素質有待提高。真正踏實肯干的人員太少,能夠堅守崗位、兢兢業業為體育事業發展貢獻精力的人員不足,而閑散人員過多。
3.高校體育場館開放時間與社會開放相矛盾。高校的上課上班時間一般都是早8點到晚5點,學校的體育場館開放時間也是按照上班的時間點,這樣的時間點對于社會人員來說是上班的時間沒有時間進行體育鍛煉,社會人員的鍛煉時間部分時間主要集中在早上和下午下班后,學校的開放時間與社會人員鍛煉的時間相沖突。還有一部分學校對本校的教師進行優惠開放時間,這就縮短了對外開放的時間,嚴重影了高校體育場館對外開放的影響力。
4.高校體育場館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我國高校體育場館對外經營時間段不能完全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一方面,我國體育場館中的體育項目都是利用率比較高的項目,主要有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等項目,如舞蹈、瑜伽等項目大多數高校的體育場館內都沒有開設。另一方面,有些消費者對某一體育項目沒有接觸過、某體育項目存在危險,都需要專業的指導教師進行指導,而高校的體育場館并沒有專業的指導教師進行體育項目的指導。
5.沒有企業的贊助。我國高校的體育場館大多是靠國家贊助建立的,但是國家贊助的資金是有限的,不能完全滿足學校體育場館平時的經營與維護。體育場館沒有企業的贊助,不能產生廣告效應,不能把體育場館的經營發展成企業化的發展,資金不夠透明,學校不能對體育場館經營效果進行評估。
二、高校體育場館經營策略
我國高校體育場館為適應時代的發展,滿足全民健身的需求,為減輕國家缺乏運動場地的壓力,應當積極地經營高校內的體育場館,為廣大社會人員服務,使高校的體育場館給社會帶來效益。以下是針對我國高校體育場館經營中出現的問題提出的幾點對策。
1.改變思想。社會不斷進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的體育鍛煉意識不斷地增強,而社會上體育場館嚴重缺乏,而高校的體育場館只用于教學,造成了浪費。面臨這樣的問題,對學校的體育場館應當進行對外開放經營。學校領導應當適時改變經營思想去除陳舊的觀念,樹立與時俱進的時代觀念。學校領導需要及時地更新體育場館的經營模式,把高校的體育場館向社會市場發展,在不影響學校正常體育教學的情況下對外開放體育場館,與時俱進,大膽創新,提高高校體育場館的經濟效益,彌補高校體育場館的虧損。
2.加大宣傳力度。高校的體育場館在社會普遍認為是學校自己使用的,高校的體育場館面向社會經營必須加大宣傳的力度。在一些高校采用的宣傳手段一般是紙質的小廣告,這些紙質廣告的宣傳效果不是很好,學校忽略了傳媒的效應,比如廣播,大多數車主在開車的時候都會選擇聽廣播;再如電視廣告等等,這些都是比較好的宣傳手段。高校可以在學校周邊的社區進行宣傳,對周邊社區居民進行優惠活動,經常與居民組織體育活動,加強與社會之間的聯系。面向社會進行調查,了解社會人員對體育項目的需求和對體育鍛煉的想法,針對調查結果開展宣傳工作。了解高校外部體育場館的宣傳手段,并加以學習和利用。
3.培養專門的體育場館經營人才。在高校的體育場館總的工作人員大多都是校內的體育教師,體育教師的體育教學非常專業,但是對于經營知識了解得少之又少,高校要經營好體育場館,必須引進相應的專業人才即體育場館經營人才。學校可以通過對社會進行招聘,也可以利用現有的體育教師,對現有的體育教師進行專業的培訓。學校可以引進有體育經營經驗的專業人才對現有員工進行專業的培訓,加強對人才的管理,制定相應的人才管理制度,提高體育場館經營的能力。
4.合理安排經營時間。高校體育場館的使用率也比較高,一般用于體育教學、組織課外活動等,經常會與對外經營的時間相沖突。針對這一問題學校應當合理地規劃與安排經營時間。在時間安排上,學校上課時間一般是8點至下午5點,這個時間點與學校教師、社會人員的上班時間是一致的,社會人員體育鍛煉一般都會選擇在早上、下午下班、晚上,而在這個時間點上體育場館內的教師工作人員也沒有上班,所以學校應當合理安排體育場館工作人員的工作時間,可以把體育場館管理人員的工作時間定為倒班制,一天兩班倒,增加經營時間,并把學生的體育課合理集中地安排一下。暑假、寒假、周六日學校的體育場館使用較少,而周六日時間是社會人員鍛煉的集中時間。在這個時間上,高校體育場館的僵硬時間與社會人員鍛煉的時間是一致的,不會發生沖突。高校可以根據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合理地安排,使高校的體育場館得到更大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5.豐富運動項目,配備專業的指導教師。高校的體育場館內的運動項目都是一些傳統的體育項目,不能滿足社會人員的運動需求,社會人員偏愛的舞蹈、瑜伽、健美操、攀巖,大多數高校的體育場館都沒有配備,運動項目少,吸引力低,學校應當適當地增加體育項目,不僅能吸引社會人員,還豐富了學生的課外活動。有體育運動就會有危險,學校為相應的體育項目配備專業指導教師,進行專業的運動指導,指出在運動中應當注意的問題,以免造成傷害。
6.加強與外部企業的合作。高校的體育場館大部分是國家投入資金建立的,國家的資金有限,很難保證正常經營的資金。高校應積極與社會企業合作經營體育場館,是體育場市場經濟化。以上說到的專業經營人才的培養、增加體育項目,這都需要資金的支持,學校與企業合作能夠更好地利用的資金進行體育場館的建設和經營。與外部企業合作在財務資金流動上也會透明。與企業合作企業有專門的財務進行管理,能夠明確地看到經營效果。企業畢竟是專門做經營的,會比學校更加專業,更好地服務于體育場館和經營體育場館。
三、結語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當今社會中,人們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需要在工作以外的時間進行體育活動來放松自己,高校體育場館應當抓住機會,把校內的體育場館更好地經營、利用起來,使高校的體育場館經營面向社會開放經營,為我國的人民健身貢獻了一份力量,為鍛煉者提供的段煉場地。為實現高校體育場館更好的經營,學校應當積極努力地探索體育場館的經營策略,在不斷的實踐中探索出符合本校實際情況的經營策略,更好服務于社會,使高校體育場館更好地發展,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王濤,王居海.高校體育場館資源配置與經營策略探析[J].新西部:理論版,2016,(19):109.
[2] 蔡亮,周桂琴,黃茜,劉晴.高校體育場館的管理與運營模式探究[J].科技視界,2015,(25):45.
[3] 吳青.高校圖書管理信息化的現狀與對策[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8):233-234.
[責任編輯 陳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