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
摘 要:高校體育資源的開放,能夠創造一定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基于此,探尋開放性高校體育資源經濟創收的新思路,提出推行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制模式的建議與具體實施策略。
關鍵詞:對外開放;高校體育資源;經濟效益;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制模式
中圖分類號:G80-05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15-0182-02
中共中央于1984年發布《關于進一步發展體育運動的通知》(簡稱《通知》),指出體育場館要對管理工作予以改善,提高體育資源的使用效率,以經濟效益的提升為目標,進行各項條件的積極創造,實施多樣化的經營。《通知》頒布以來,國家制定了多項政策鼓勵學校體育場館及內部設施與設備面向社會成員予以開放。自此,各種觀點、開放模式以及管理機制等如雨后春筍一樣破土而出,不同的觀點進行著相互的滲透與交融,甚至在碰撞過程中向原有的經營與管理模式提出挑戰,催生出新的解決思路的提出與實踐。
一、高校體育資源開放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對外開放”一詞在政治領域出現得最早,原意是指國家采取各種積極措施,以一種主動的態度進行對外經濟交往的擴大,對各項政策予以放寬,扭轉以往封鎖國內市場的觀念與行為,在國家范圍內實行放開的政策。現如今,“對外開放”已在多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資源共享以資源的對外開放為前提。具體到高校體育場館及管內資源的經營與管理上,“對外開放”指的是基于高校體育場館的市場化背景,以學校及社會的雙重管理為支撐,在體育場館及館內資源的經營與管理工作中運用市場化的理念,向社會成員進行場館資源的開放,以此獲得更大規模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一)彌補高校體育費用的不足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大多都面臨著體育經費不足的難題,這使得大部分高校的體育場館與學生人數比例不符于國家規定的標準。除了一些體育院校之外,大部分高等院校均或多或少地存在著體育場地設施缺口、設施設備落后、資金不足等現象。相關學者曾就我國多所普通高校進行過調查研究,結果表明,調查對象中的各高校體育設施大都處于中下水平,設備的配備率不高,場館數量少,人均面積小,加之管理理念與方式上的缺陷,致使高校很難正常開展體育教學以及群眾健身活動。在進行對外開放之時,不少高校的體育場館所面臨的經費不足問題亦十分顯著。在這一背景下,若與體育場館的現有條件相結合,進行一些新項目的開發,開放體育資源,可以在一定水平上增加收入,利用這部分資金,可以進行體育場館設施的維修,或者添置一些新設備,吸引更多的社會體育愛好者進入校內體育場館,消費體育產品,進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對經費不足的問題予以解決。
(二)提高場館利用率
由于我國很多高校的體育場館存在大量閑置的現象,降低了場館設施的人均占有量,較之發達國家而言,我國高校體育場館設施人均占有水平極低。在使用的過程中,很多體育場館都會面臨折舊與老化等問題,實際上,高校體育場館大多都是由國家投資巨款進行建設的,若不能夠對其進行充分與合理的利用,老化問題將會越來越嚴重,直至報廢,這不得不說是國家現有資源的一種浪費。若將高校體育場館及其內部資源向社會成員進行開放,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場館設施與資源的使用率,保證人均占有量,完善場館維護,進而實現對資源的節約,預防經濟效益的流失。
(三)滿足大眾健身需求
高校體育資源面向社會開放能夠對大眾健身需求予以滿足。體育事業是一種公益性的事業,作為國有資產,高校體育場館有責任向社會成員提供服務。在國家對體育設施的政府性撥款日漸減少的背景下,為了對經費不足的問題予以解決,高校體育場館及館內資源向社會成員的全面開放已成為一種趨勢。經濟社會的迅猛發展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與物質文化水平,人們對體育健身的需求也發展為一種常態,為了對大眾需求予以滿足,必須對先進的、現代的、新興的體育娛樂項目進行開發與合理引進,以提供更具娛樂性、健康性與高雅性的體育健身場所于社會成員。基于經濟的全面發展,制定、補充與完善長期規劃,最終將高校體育場館發展為對全面健身計劃予以落實的基石。
二、開放性高校體育資源的經濟創收思路——推行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制模式
為了開放體育資源,實現經濟創收,各高校可以相互聯合,共同成立股份制有限責任公司,以此為思路進行體育資源的社會共享。同其他股份制公司一樣,多校聯合的股份化有限責任公司也要有健全的組織結構,由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以及職業經理人共同對公司進行內部管理,并承擔起對外代表公司的重任。公司應對法律規章與制度予以嚴格地遵循,明確體育資源產權,從制度上對高校壟斷體育資源使用的局面予以打破,合理分配資源,實現對普通高校體育資源充足同居民體育資源緊張之間矛盾的解決,并尋求市場化路徑對高校教育經費進行補充。
股份化有限責任公司應以高校的體育物質與非物質資源為依托,借鑒現代公司制的運營理念與模式,對體育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公司應提供多樣化的體育服務,例如體育培訓、職業培訓、體育用品研發與銷售、健康咨詢、體育文化活動開展與運作以及場館租賃等。在進行具體業務內容的開發與設計之時,應對各高校體育場館現有設施、人才隊伍、內外部環境以及社會需求等多種因素加以考慮。
實際上,社會成員旺盛的體育需求是股份化有限責任公司得以成立的動力。社會的發展與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增加了人們的閑余時間,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生活質量與生活方式也日益得到人們的重視,在余暇生活中,體育活動日益成為人們的主要選擇之一。調查顯示,21世紀初體育活動在我國城鄉居民余暇時間支配方式中占據第三位,通過參加體育活動,人們能忘卻生活中的煩惱,體驗體育健身帶來的樂趣;能將積存于內心的負面情緒盡情地發泄出來,激發出面對挫折與未來生活的斗志;能緩解人們身體上的傷痛,鍛煉健康的身體,使人們遠離傷痛等等。目前,對于體育活動的渴望與追求,已日益成為社會成員不可缺少的一種生活。通過對“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是否會進行有償體育消費的選擇”以及“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是否會進行有償的體育消費場所的選擇”這兩種觀點進行調查,將近六成的社會成員都表示自己會選擇有償的體育消費與場所,這一結果表明社會群眾存在將學校體育場館作為消費場所的傾向,他們會在高校體育場館中進行體育產品的購買以及體育服務的體驗。
三、開放體育資源,有效推行股份有限責任公司制模式的具體策略
(一)對現有高校體育資源進行整合
股份制有限責任公司的正常運營應以聯合高校或體育管理部門為支撐,吸引大量優秀體育教練與運動健將加入,對自身的服務體系予以完善,收集并整合各種優質資源,提升教練隊伍的責任感,以此進行體育科技服務的提供與體育文化活動的開展,使公司面向體育健身市場方向發展,向學生提供高質量的配套服務。同時,與高校的體育學科建設及體育科研相結合,在對體育產業進行發展的同時尋求產學研一體化的健康發展路徑,最終實現“科學運動、享受生活、擁抱健康”的理念,提高廣大學生與社會成員的綜合體質,增強經濟與社會收益。
(二)合理制定體育產品與服務的價格
高校體育資源的經營成本比較低,股份化有限責任公司應以此為依托,對國家政策予以響應,向社會成全提供全民健身服務。在進行產品與服務的價格制定時,應將校內體育資源經營成本低的優勢發揮出來,總價格應較之商業性機構同類產品與服務要低,在特定的情況下,還要將產品與服務價格定位在低于市場價格一半以上的水平上。對于普通高校體育資源對外開放及股份化有限責任公司而言,低價與專業化的體育服務應是其有償性經營的有效策略之一。
(三)盤活體育資源,做大體育市場
高校體育資源中的物質資源與非物質資源都比較豐富,股份化有限責任公司應對校內場館場地資源以及高學歷、高層次、高專業度的人力資源等進行充分的利用,將校內體育資源盤活,盡可能地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最大程度地提高體育資源效益。公司應不斷擴大體育業務范圍,向社會成員提供內容全面、形式豐富的服務,包括培訓、咨詢、賽事運營、體育用品零售、體育器材制造以及體育場館租賃等,在為公司創造高額利潤的同時向高校提供大量的資金。
(四)明確資源收益分享制度
公司中的高校參與方應以各自在資源產權中所占的比例為依據,對公司運營過程中獲得的收益進行合理的分享,進行明確的資源收益分享制度制定。由于各個利益主體(亦即各參與高校)在資源產權中所占的比例已經轉化為股份化有限責任公司的股份,因此真正能夠決定不同利益主體在資源開發中所獲收益多少的,是其所占股份的大小。通過制定明確的資源收益分享制度,能夠向資源主體的利益提供保證,避免資源開發中短視行為的出現,這能夠推動體育資源可持續開發與開放性利用的進一步實現。
參考文獻:
[1] 蔡繼云,劉玉海,張萍萍.從市場經濟視角看高校體育場館對社會有償開放的狀況研究[J].中國經貿導刊,2010,(2):75.
[2] 唐曉軍.高校校際體育場館資源共享與對外開放的SWOT分析[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12,(6):121-123.
[責任編輯 李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