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素偉
【摘要】隨著新課程理念的提出并付諸實施,很多學校都開始對教與學的這兩種不同教學模式進行了深入的探究。在倡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閱讀自學”等學習數學方式新理念下,由于“教”的模式處理不當又走向了“填鴨式”滿堂灌教學。所以,能較好體現由教師的“教”向學生自主的“學”去轉變的自主學習方式之一的學案教學模式便應運而生。
【關鍵詞】新課程 高中 數學 學案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8-0109-01
一、學案教學的內涵
學案教學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是指以學案作為教學知識點的基本內容,以現行數學教材的內容為材料,以引導式教學為基本方法,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為目標,師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模式。在學案教學中,教師從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引導者;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者變為探究的主體。學案教學模式主要包含兩個部分:一是學案。學案是知識傳授的一種載體,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二是教學。實施學案教學的主要方式就是引導、指導學生學習,學案教學具有全局的特點。
二、高中數學學案教學的編寫和設計
學案是教師啟發學生思維的工具和方法,按照教學目標和學生認識知識的特點,以課時為單位,把教材中相應知識點和主要內容按照學生自身的能力,以問題的形式呈現給學生,用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
1.理解新課標概念和要求
新課程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進行知識教育不應當按部就班地把知識機械的灌輸給學生,應該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養成。更要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關心學生怎么學會,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哪些困難和體驗,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教師只有熟悉和了解新課標的內容,才能設計出合理的適應學生的學案。
2.應充分了解學生
學案教學的對象是學生,只有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教學,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擴展學生的思維。教師要盡可能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細致的了解各個班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方法等。學案的設置必須讓學生有普遍的適應性,讓學生樂于接受、樂于探索,只有這樣才能積極參與課堂提問。
3.了解教材及教參的內容
教師應該通過學案,把教材里難懂、抽象的知識簡單化,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學案的同時,要先了解教材,鉆研教材的內容,理清思路。其次,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教參里提供的資料、方法,指導自己對學案進行設計,教師還可以在其中設計一些針對性的例題來幫助學生消化,鞏固學習的內容。
三、學案設計遵循的原則
學案與教案不同,教案注重的是教師的授課過程,而學案是教師為指導學生編寫的講義,是學生學習的工具。為達到更好的課堂教學成效,教師在編寫學案時應注意以下原則。
1.靈活性原則
高中數學分為新授課、復習課、習題課和專題課等,課程的類型多種多樣,在新授課中又分為概念教學,命題的教學,數學思想的教學。對于不同學生的學情,不同形式的課程,教師應該適當的對學案進行補充和調整,使學案設計不斷走向成熟,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
2.問題化原則
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該依據教學內容,整合教材知識,通過了解學生現有知識,并聯系實際,將所要講授的知識點簡化為一個個問題。問題的提出不能太隨意,要有啟發性,這樣學生會跟隨教師的思路進行思考,才能開發學生自己的想象空間和發散思維。
3.因材施教原則
每位學生是不斷發展的獨立主體,因此,在學案設計中,教師在基本統一學習目標、內容、進度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學生個體的學習方式,對教學目標、內容、手段等進行選擇整合,盡力實現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
四、高中數學學案教學模式的實施
1.課前預習
學習新課的前一天發學案,學生通過完成學案中設置的問題達到自學、自主探究等教學目的,鼓勵學生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教師要求學生填寫學案完成課堂相關知識,并標注出疑難點;教師也可批閱學案來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明確課堂重點,為接下來的教學做好充足的準備,以提高課堂效率。
2.課堂實踐
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討論學案中的問題。應用學案教學模式,課堂教學實踐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1)檢查反饋
在學生自行初步預習課本和學案的前提下,教師可以通過對課堂知識的提問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學案中設置的問題可否自行解決。教師可以適度指導學生,讓學生自主解決并探究問題。
(2)小組討論
對于一些基礎性問題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學生也可以提問教師。對于一些重點難點知識,一般可在教師的指導下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探討自學過程中的難點及疑問。通過小組討論、辯論,深化解決問題,并由教師進行最終總結。
(3)拓展延伸
在解決問題時,由小組長提出未解決的疑問,并闡述自己的觀點,教師提出點撥、誘導性的問題,來啟發學生進行正確的思考,也可引導組內成員參與修正,鼓勵學生踴躍發言,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最后由教師總結,完善學習成果。
(4)鞏固練習
教師精選典型例題,學生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完成練習,鼓勵學生講解自己的解題方法并由其他學生提出質疑或同意觀點,這樣能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以及對知識的靈活應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掌握新知識,減輕學生課后負擔。
(5)課堂小結
最后,引領學生總結自己的成果,讓學生回答本節課是否有收獲,是否解決疑難問題。通過認識解決問題的途徑,讓學生分析自身進步的原因,使學生感受自己的成長和人生價值。
總之,學案教學是一種順應社會發展,促進師生共同發展的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林彬.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數學教學策略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4.
[2]劉遠長.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數學情景教學的分析[J].新課程,2008.
[3]李犇.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數學教學方法的思考[J].才智,2015.
[4]馮稀唯.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數學教學方法的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5.
[5]何瓊.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數學教學策略初探[J].青年時代,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