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如意
【摘要】目前中國英語教師隊伍內部發展不平衡,整體水平有待提高,教師自身專業發展中方向模糊;教師培訓工作目標不明確、內容安排不合理等問題。文章分別就語言能力、語言基礎、教學方法、文化交際、教育心理以及師德魅力等六個方面的修行來簡單討論此問題。
【關鍵詞】修行 英語教師 發展 素養 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8-0184-01
修行,即一刻接一刻的覺察情感、思想、言語、行動、念頭。課程改革主要是提高學習者的綜合素質,素質的培養是一個漫長的漸進過程。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英語教師的“器”指的就是語言能力、語言基礎、教學方法、文化交際、教育心理以及師德魅力等六個方面的修行。下面就從這六個方面進行探討:
修行語言能力:現在很多英語教師的教學水平上不去,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教學思路不清晰。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沒有問題,卻不知如何把自己的所學清晰地表達給學生。教師“桶中的水是滿的”,如何慢慢地輸送成了問題。故教師要利用一切可以培訓學習的機會,對課標,教法及教學技術等進行再深入的學習。語言的素養不是一日之功,只有放平心態,慢慢學,有語言素養情懷,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語言修為。需要強調的是,漢語修為亦不可忽視,雖然英語教師教的是英語,但修行好良好的漢語表達能力應該是英語教師必不可少的素養。
修行語言理論:英語語言理論可以幫助教師理解和認識英語語言,使英語教師在教學中知道怎么做,為什么那么做。教師們可以多讀一些關于薩皮爾沃夫假說及相關原則等等。這些相關理論幫助你理解語言是如何從生物、社會、文化和心理的角度產生的。如果教師能進入這個領域,可以追求語言的學術研究或成為一個全面的英語老師。
修行文化交際:社會學家認為,語言是文化的基石——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語言又受文化的影響,反映文化。可以說,語言反映一個民族的特征,它不僅包含著該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蘊藏著該民族對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學習一種外語不僅要掌握語音、語法、詞匯和習語,而且還要知道說語言的人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觀察世界;如何用他們的語言來反映他們社會的思想、習慣、行為;要懂得他們的“心靈之語言”,即了解他們社會的文化。英語的uncle不能直接翻譯成漢語中的“叔叔”、英語的Nice to meet you.不是每次見面都是要說的內容。故英語老師要修行跨文化意識,并且在教學中時時向學生滲透這種意識。這樣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亦可以使英語課堂教學變得更有效,為以后學生的英語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還有利于提高教師及學生的綜合素質。
修行教學方法:如果說前面的三點主要是幫助英語教師把握英語教學“教什么”的問題,那么修行教學方法則是為了幫助教師解決“怎么教好”的問題。多元化教學方法要求使學生有看到、聽到、甚至摸到的學習對象,充分調動學生運用各種感官去充分感知學習的對象。美國應用語言學家克拉申(S·Krashen,1985)在他的第二語言學習習得理論中提出了“輸入假說”(Input Hypothesis)論。克拉申認為,習得是在可理解的語言輸入的基礎上形成的;輸入之所以能夠被理解,是因為有語境(Context)的幫助。由此,在第二語言習得的問題上,克拉申強調的是外部語言環境。從語言和認知的發展關系來看,人的語言器官和大腦的發達程度給人類學習語言提供了生理基礎,而豐富的文化社會環境則給后天的語言學習者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所以在修行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時才會有依據,安排教學步驟設計教學活動時也會靈活多樣。需要注意的是,教學中不存在“最先進的教學方法”或“外語教學的最優模式”。無論什么教學方法都會有它的適用環境和對象,也都會有其局限性。具體分析當地的教學實際,包括教師素養、教學環境、課時、教材、學生的能力等,對各種方法進行篩選和合理吸收,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嘗試、調整,逐步修行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風格。
修行教育心理:教學工作的性質是具有隱性特質的,最終要通過學生來顯現。只有學生“愛學”又“會學”,教師的“教”才有效。這就要求教師修行教育心理學的知識和技能,修行一種與學生溝通的有效工具。比如要解決讓學生“會學”的問題,教師需要針對學生認知發展水平進行學習策略的指導,合理分配注意、利用遺忘規律安排復習、形象思維的運用、多感官的刺激等等。修行教育學心理學不僅在微觀的技術層面為教師的教學行為提供支持,同時也對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原則有深層的影響,有利于“教學相長”和教師自身的“終身學習”及發展。
修行師德魅力:修行師德是第一前提,是不斷地去喚醒、激活和弘揚存在于教師心中的“教育智慧”?!罢娼逃切男南嘤〉幕顒?,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到心的深處”(陶行知)。作為一種精神生產,教師的勞動對學生的影響往往是自然的,不易察覺的。所以教師的品德和智慧及綜合文化素養才具有巨大的教育價值。
英語教師六個方面的修行雖能分開陳述,但實際上在教學實踐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六個方面都很重要,語言能力是基礎,而師德是其他所有修行的靈魂。英語教師只有積極主動的去自我打磨,真正地修行自身。
參考文獻:
[1]沈丹.陶行知社會改造思想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2]閆永鵬.克拉申二語習得理論對小學英語教育的指導意義[J];青年文學家,2010年05期.
[3]陳幗眉.學前心理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6.
[4]吳志芳.同伴反饋法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作用[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