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紅艷
【摘要】五年制幼師生有其獨特的身心特點:一方面,隨著身心的發展,其思維方式、行為方式更接近于成人模式,思想更開放,更希望獨立,更容易接受和嘗試新鮮事物;另一方面,在學生的主體意識增強的同時,也容易誘發個人主義傾向,過分看重個人利益,社會責任感淡化。幼兒師范院校的學生因女生占絕大多數,不同于一般的高職高專院校,所以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應針對學生特點有的放矢,進行有效的角色定位。
【關鍵詞】班主任 五年制幼師生 管理 角色定位。
【中圖分類號】G6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8-0188-02
目前我國的“五年制”教育普遍采用的是“3+2”模式,即招收以初中為起點的學生,三年中等職業教育階段加兩年高等職業教育階段。所謂五年制高職階段是指完成了中職教育轉為高職學習的階段。
一、五年制幼師生的特點
以我校為例,五年制幼師生主要有以下特點:
1.年齡較小,因為學生的起點是初中,故學生年齡集中于14、15歲—19、20歲之間,年齡跨度大;
2.男女生比例嚴重失調,女生是校園中的主力軍,男女比例為達不到1:100;
3.他們的入學成績偏低,與他們同齡階段相比較,掌握的知識面以及考試成績都屬于中下偏低的水平;
4.學生思想認識差異較大,有些同學思想開放,個性張揚,也有些同學內向保守,不善表達;
5.家庭教育不夠完善,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對他們的身心都帶來了消極的影響;大部分學生來自鄉鎮農村,學生的父母文化平有限,教育方法極端化,有的溺愛、放縱或者這粗暴,忽略學生的養成教育,使一部分學生沾染不良的習氣,比如抽煙、打架、擴課甚至過激的行為。
6.低年級學生學習氛圍差,課堂聽課效率低,見習前學生理論課與技能課考試掛科現象嚴重。
7.學生會管理權力過大,我校五年制學生會在學生管理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管理權力被放大,有時變成了權力濫用,造成學生會和普通同學的矛盾沖突。
二、“班主任”對五年制幼師生的重要性
雖然五年制幼師生自入學以來也被成為“大專生”,但從生理和心理上來講,他們依然屬于未成年人,無法對自己的行為完全負起獨立責任,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五年制的班主任不同于大學的輔導員,班主任對于學生有更多監督和督促的責任與義務,是班級凝聚的橋梁,也是良好的班級人際關系的潤滑劑。幼師生中女多男生的現狀是班級矛盾增多的主要原因,班主任則是處理矛盾的最佳人選。
但是對于剛剛升為大專的高職院校來說,大部分學校對五年制班主任的配備遠遠達不到教育部的要求,以我校為例,班主任并非專職,往往還擔負教學、行政等其他工作,他們工作壓力大,任務重,對于班主任的角色,并不能深刻認同,對班主任的職責也相對不能較好地履行。但隨著教育中問題的出現,相信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會越來越被重視,五年制班主任的配備也會越來越好。
三、五年制幼師班主任的角色探析
針對學生特點,班主任的角色應該是多元的、豐富的、有血有肉的,這樣才能對學生進行人性化管理,才能使學生信服。
1.班主任是半個監護人
學生入校后前三年,依然屬于未成年人,雖然九年義務教育對他們的身心發展都有了很好的導向,但第一次長期離開父母,使他們對于的自己的言行還并不能完全負起責任。
他們身上有著孩子們的特性:貪玩、怕苦怕累、自我中心、功利心強、對外界期望理想化等等,所有這一切充分顯示五年制的幼師生在入學初期還無法對自己的行為負責,需要在成人的監護下甚至是監督下,學習規范,練習技能,學會為人處事。
專職的班主任則是這個角色的最佳人選。他們可以結合父母,對孩子進行詳細了解,針對每一個學生的特點進行交流、疏導和教育。這就要求班主任做到對班內每個孩子了如指掌、非常熟悉。
2.班主任是知心朋友
進入青春期后的孩子不再愿意對父母敞開心扉,交流對象變成了自己的同齡人,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父母無法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這使得孩子產生了“父母不理解我”的想法。另外有一些父母會違背孩子的意志行事,比如偷看孩子的日記,導致孩子無法信任父母。所以,每一個孩子都變成了有秘密的孩子,而每一對父母都變成了不會教育的父母。
班主任老師是了解學生的身心特點的,在了解的基礎上,就能去平等地對待學生,不把學生看成孩子,而是把學生看成和自己一樣平等的人,這樣就更容易走近學生,并且能及時給出學生正確的指導和建議,從這個層面來講,班主任既是學生的老師,又是學生的朋友。
3.班主任是學生的“導師”
五年制的學生畢業后馬上要面臨工作,幼師生大部分都要從事幼兒教育工作。而目從前我們對本校學生的工作期待的調研來看,有將近一半的同學并不喜歡幼兒教育,選擇來本校就讀的原因無非是成績不理想或遵從父母的愿望。學生對本專業的排斥是教學成績不佳、師生關系不融洽、集體歸屬感缺失的主要原因。
4.班主任是威信的象征
五年制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對學校教師的評價普遍偏低,這有多方面的原因。從班級管理工作中找原因的話,是因為沒有形成良好的學風,對學習不夠重視,故對教師不夠尊重。
作為一名五年制幼師生的班主任,應該讓學生認識到老師既是朋友,同時更是師長,學生與老師是平等的,更應該相互尊重。老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權利,學生應尊重老師的付出。
很多五年制幼師的班主任,同時也是進行著課堂教學任務的授課教師,無論是哪一種角色,都是為了促進我們對學生的教育,使學生經過五年的學習變得更加優秀,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所以,班主任老師的定位,應該是多種多樣的,既可以是學生人生的導師,也可以是學生生活中的父母,應根據學生的需要,隨時調整班主任老師的角色。
參考文獻:
[1]趙曉平.高職院校和諧師生關系探討[J].教育與職業,2010,2(6):161.
[2]高玲,張雪蓮.基于建構主義的師生關系探究教育[J].理論與實踐,2009,29(12):34.
[3]陳安玲.讓職專生在激勵教育中成長[J].少兒科學周刊,2014,6(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