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摘要】在新課程的背景下,要求我們教師要進行課程改革,要不斷地探索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適應當前的社會發展。因此,我們初中生物的教學也在不斷的進行改進,在注重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也注重我們初中生物實驗部分的教學,但實驗教學是我們在教學中的難點,那么進一步提高我們老師的教學水平,提高同學們的實驗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核心素養 初中生物 生物實驗 優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9-0160-02
根據課程改革的要求,教師應積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在接受相應的學科教育時,應逐步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那么作為一名生物老師,也應努力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素養。其中生物實驗是我們生物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們課程改革的重要方面,而學生的動手實驗能力明顯不足,需要教師加以指導,只有這樣,才能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同學們的全面發展。所以,針對生物實驗的教學,我們有必要進行教學優化,結合近期教學經驗,我將就生物實驗教學優化策略做出分析與探討。
一、創造良好實驗環境
生物學科是一門實驗科學,課程要求我們必須對生物實驗給予高度重視,但是目前來說,很多學生對生物實驗課都是敷衍了事,當然,這還不是最差的情況,有很多農村中學甚至連基礎的實驗設備和器材都沒有,對于各種生物實驗的結果,同學們只是單純聽老師說,然后背誦下來,對實驗結果根本就沒有直觀的認識,所以,我認為優化生物實驗教學的第一步就是創造一個良好的實驗環境。隨著學校教學條件的改善,設置出專門的實驗室,方便我們進行各種生物實驗。例如,認識顯微鏡這一章節,單純的用課本上的圖進行講解,倒不如給學生提供設備,教他們如何使用,這樣會讓學生學習的更牢固。當然了,我們也要量力而行,對于我們能找到的實驗素材,我們就應該加以實驗探究;對于稀有物品,我們也無能為力,所以依靠手中的辦學條件,為學生們創造良好的實驗環境是關鍵一步。
二、活化實驗形式
生物實驗的形式非常重要,但很多老師把實驗課當成了練習課,繁瑣或是不能馬上進行的實驗,只是簡單地講一下實驗結果,完全浪費了實驗教學時間,固化了實驗形式。所以我認為要想優化實驗教學,必須要活化實驗形式,因為只有實驗形式多變豐富,我們才能激發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真正想去探究實驗的奧秘,促使同學們在學習過程中多思考、勤分析,真正把知識學到手中。那么如何活化實驗形式呢,我覺得重要的是突破重難點,改進實驗方法。例如,在觀察玉米種子這一課,很多同學按照課本上的方法,并未能成功找出圖中的胚芽、胚根、胚軸,然后我改進實驗辦法,提前準備所需用品,把玉米種子浸泡三到五天,直到胚芽、胚根開始萌發,然后在課上將發芽的種子分發給學生并進行實驗演示,再讓學生親自操作,認知種子內部構造,課程結束,我發現實驗效果非常明顯,同學們對這一知識有了深刻的理解,還提高了同學們的認知能力,這樣一旦有了學習的熱情,他們就會擁有求知欲,才能逐漸在各方面提高自己,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
三、實驗教學原則
1.堅持學生主體性和老師主導性原則
實驗的教學過程是師生的雙邊過程,其中學生是我們實驗教學的主體,教師在引導過程中,要注重發揮同學們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全程參與到研究的實驗活動中去[1]。例如,在顯微鏡的使用實驗,老師介紹了顯微鏡的基本構造之后,可以讓同學們自主實驗,探究顯微鏡構造中各部分的功能是什么,以及觀察裝片的步驟,老師在實驗過程中加以指導,課程結束進行總結與提問,能夠大大提高實驗課程的效果。
2.注重創造性原則
我們在實驗過程中,要敢于樹立大膽的創新觀念,敢于解放思想,當然,我們這是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的,“一切都要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從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作為老師,我們要充分挖掘實驗中具有創造性、改變性因素的內容,從多種方式上設計實驗。
3.知識和技能相統一原則
我們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讓學生把自己的抽象思維跟理論知識聯系起來,掌握知識和形成技能相統一,以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當然,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不一樣,對于這種情況,我們要爭取照顧到大多數同學,對于成績拔尖的同學們,他們可能需要的進一步的指導,我們暫時在課堂上可以放緩一下,因為畢竟要考慮到大多數同學。
總而言之,生物實驗教學對于提高同學們的科學素養非常重要,如今,在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們大力推進生物教學的改革[2],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這樣才能適合我們現代化教學的需要,課程改革永遠沒有止境,我們只能是逐漸發現更加適合同學們學習的教學方法,讓他們能夠在最佳的狀態下接受知識,提高我們生物教學質量,提高對生物實驗的重視程度,提高同學們生物成績,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焦道利,田富鵬.參與式教學在實驗教學中的實踐[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02):92-94
[2]朱德敏.在新課程背景下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有效性[J],生物技術世界,2013,(08):11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