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群 寧德斌 鄒健 向靜
【摘要】衛生事業管理作為醫學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學科,加強衛生事業管理課程教學團隊建設是必要的;課程教學團隊建設中也存在著團隊功能與成員角色模糊、團隊運行機制不暢等主要問題;為實現衛生事業管理課程教學團隊的建設,筆者建議從明確課程教學團隊的功能和明確教師的團隊成員角色方面設計課程教學團隊組織體系;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建立共同愿景,發揮課程負責人的作用,強化基礎知識教學,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教學,把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引入課堂,培育課程特色,完善課程教學團隊運行機制。
【關鍵詞】衛生事業管理 團隊結構 運行機制
【基金項目】湖南省高層次衛生人才225工程資助成果(湘衛人發[2013]13號);湖南中醫藥大學衛生事業管理精品課程建設項目。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9-0232-02
按照團隊教學模式的創立者亞歷山大的思想,課程團隊教學通常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教師共同開展一門課程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團隊教師強調圍繞共同的愿景開展合作,這些合作是多方面的,不僅是指共同完成教學任務,更多的是指共同組織教學資源,以共同的課程教學理念,從課程設計、課堂教學的組織、課后學習平臺的構建、課程學習的交流互動等多個方面形成共識和合力。近年來,圍繞課程教學團隊建設,廣大教師開展了豐富的探討,總結了豐富的經驗[1-7]。但是,衛生事業管理課程教學團隊建設的報道有限,本文以衛生事業管理課程為例,探討課程教學團隊建設組織體系的設計與運行機制的優化。
一、加強衛生事業管理課程教學團隊建設的必要性
1.加強課程教學團隊建設的必要性
課程是人才培養最基礎的單元,課程教學是高校教學管理的最基礎的形式,受高校現行組織管理體制的影響,傳統的課程教學被切割成教師的教學任務。這種模式存在三個問題:一是難以形成共同的教學理念和人才培養理念,二是難以組織更多的教學資源支持課程建設與人才培養,三是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和能力。在國家大力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背景下,開展課程教學團隊建設,才能為人才培養品質的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也才能真正實現“雙一流”建設的目標。
開展課程教學團隊建設,才能促進教師在專業上的發展,課程教學團隊是教師之間進行溝通交流、合作共享的平臺,通過教師之間多種形式的團隊教學活動,能夠激發教師的創造力,能夠提高教師在教學中的獲得感,通過課程團隊的建設,發揮年齡、知識結構的互補優勢,不僅能夠促進教學水平的共同提高,還能夠促進專業知識水平的不斷提高。
2.衛生事業管理教學團隊建設的必要性
衛生事業管理課程在教學內容上具有雙重屬性,一是穩定性和變化性的統一,它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體系是相對穩定的,但是它與國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踐緊密相聯系,不同時期的改革實踐為課程不斷地提供創新性的政策、思想與方法,因而在內容上處于不斷變化之中。二是學科定位的明確性與綜合性的統一。衛生事業管理的學科屬性是管理學門類的公共管理學范疇,但是,衛生事業管理除了必須以管理學、經濟學的一般方法和理論為基礎、以公共管理學理論與方法為支撐外,它離不開醫學、中醫藥、衛生學、社會醫學等學科的支持,否則,我們是無法理解衛生事業的實際,無法融入衛生事業管理的實踐之中。
衛生事業管理作為醫學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學科,它的任務是通過教學,指導學生了解衛生事業的實際,參與衛生事業管理實踐,在實踐中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努力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衛生事業管理課程的實踐要求對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不斷的總結、提煉和優化。也由于受緘默知識的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表現出強烈的個性化特征。教學團隊建設應該是更好地滿足這些要求的有效途徑。
二、課程教學團隊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當前課程教學團隊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組織體系問題,二是運行機制的問題。具體地表現在以下一些方面:
1.團隊功能與成員角色模糊
由于課程教學是教學組織最基本的單元,在現行體制下,課程教學團隊往往是任務導向型團隊,而不是創新導向型團隊,因而團隊的功能定位往往是任務合作者,而不是人才培養的合作者,也不是學科建設的合作者,總體來看,在任務劃分和明確后,團隊教師基本上以單兵作戰的形式開展教學工作。
團隊成員缺乏經常性交流機制的另一原因是基層教師面臨多重管理,在一些高校,教師必須承擔多門課程教學,因而得加入到不同的教學團隊,而且,在現行的制度下,教師還必須加入到不同的科研團隊、項目團隊等,因此,課程教學團隊往往會流于形式,除了教學任務外,無法維持相對穩定的團隊結構,也無法明確團隊的功能,也無法對團隊成員的角色進行清晰的定位。
2.團隊運行機制不暢
從目前情況來看,大量的課程教學團隊停留在“松散的聯合體”水平之上,團隊成員之間的合作既缺乏明確的目標、靶向,也缺乏有效的組織保障。另一方面,教師在面臨多重團隊角色沖突時,缺乏有效的協調機制,既然課程教學是人才培養的基礎,那么建立一種以課程教學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模式和管理制度體系就成為必要了,把課程教學團隊建設與平臺建設、學科建設、其他團隊建設協調起來,就成為必要。
三、課程教學團隊組織體系的設計
1.明確課程教學團隊的功能
從衛生事業管理課程來看,一個教學團隊至少具備三重功能:一是課程設計功能,它的主要職能包括:確定課程教學目標、制定課程教學計劃和實施方案、組織開展課程資源建設;二是組織教學的功能,其主要職能包括:組織實施教學、提供教師的學習支持;三是衛生事業管理領域的科學研究功能,沒有科研,就無法把握學科前沿,就無法為教學提供豐富的素材,就無法解決好理論與聯系的問題,也就不能滿足課程實踐性特性的要求,不能滿足教師成長的要求。因此,在組織體系中,課程教學團隊建設應當將上述功能統一起來。
2.明確教師的團隊成員角色
參照國內外經驗,一個教學團隊功能的發揮,至少需要三重角色:(1)責任教師。不同高校有不同的稱謂,如課程負責人,課程主持人等,他的基本職責是課程設計和團隊建設,既包括課程目標、課程教學內容、課程教學形式、課程教學進度、課程考核方案、課程教學組織等設計與教學文件的編寫,也包括科研設計、教師培訓等方面工作。(2)主講教師。也稱學科教師,他們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具體實施者,在課程教學內容更新、教學形式創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輔導教師和技術工程師。他們對學生的學習提供個性化輔導,開展教學問題的調研,也為教學技術的應用提供支持。
四、完善課程教學團隊運行機制
1.建立共同愿景
衛生事業管理課程教學團隊建設要突顯課程教學在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中的核心地位,成為學生了解衛生工作的窗口、分析衛生事業發展的平臺、培養衛生改革與發展創新思維的陣地,通過課程教學讓學生“找到更加真切的感覺”。
合作是課程教學團隊建設本質,通過圍繞衛生事業管理課程教學的目標展開全方位的合作,以共同思考解決教學中的問題,以集體智慧提升課程品質,以協作互助促進個人成長。
2.發揮課程負責人的作用
團隊帶頭人的角色非常關鍵,一個好的帶頭人,首先是能夠在教學科研方面發揮示范作用,更重要的是,有一個好的帶頭人,才能科學規劃課程教學團隊建設目標,才能統籌課程教學任務的各個環節,才能統籌教學科研的協同發展,才能敏感地捕捉先進教學技術和人才培養理念,才能敏感地捕捉衛生事業管理學術前沿,才能帶領教學團隊不斷向前沿靠攏,才能讓團隊成員通過合作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從而提升團隊的凝聚力,保持團隊的穩定性和可持續發展。因此,要建立課程負責人的遴選機制,明確課程負責人的職責,賦予課程負責人組織教學科研的相應職能。同時,也要加強課程教學團隊內部治理,以更好地調動團隊成員的積極性,匯聚團隊成員的智慧。
3.改革課程教學體系
在我校衛生事業管理課程教學改革中,我們始終秉持“厚實的基礎、豐富的實踐、多彩的課堂、鮮明的特色”的思想,不斷推進課程體系改革。
(1)強化基礎知識教學。強調衛生事業管理的基礎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在分析實際問題,不局限于就事論事,強調科學的理論基礎,強調充分的事實依據。充分體現理論的價值和方法的意義,讓學生的思維方法日益成熟。(2)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教學。建立學生學習團隊,以教師的研究課題為主要內容,結合課程教學要求,組織學生選擇力所能及的命題,開展團隊合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教師對選題、設計和調研給予全程指導,我們對這種指導的目標定位是,必須讓學生充分理解選題的意義,讓學生在不斷的糾錯中掌握調研設計和調研方法,讓學生在反復的討論中和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明確專業知識學習的努力方向。(3)把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引入課堂。近年來,我們以案例教學為基礎,在課程教學中引入翻轉課堂、研究性學習、專題討論、成果報告、教學辯論等多種課堂教學形式,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受到廣大學生的熱烈歡迎。(4)培育課程特色。通過梳理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結合教學團隊科研工作的優勢,我們給相關課程做出了特色定位,衛生事業管理課程以疾病預防控制策略中的中醫藥政策為特色,其他如衛生經濟學以中醫藥服務的衛生經濟學評價為特色。
4.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培養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一是我們特別注重青年教師的培養。總體來看,醫學院校的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相對年輕,師資隊伍的年齡結構也相對年輕,因此,青年教師的培養是課程教學團隊建設的重中之重。我們通過積極推薦和選送學校“青苗計劃”人選和青年教師導師制作為重點,加快青年教師的成長。二是加強骨干教師培養培訓,通過選派骨干教師到國內外進行學術交流或者教師培訓,拓展骨干教師在學術研究和課程教學方面的視野,在教學與科研中主動學習國內前沿學科建設的經驗,積極引入先進的教學理念、方法和手段。三是建立系統化的教學研究模式,開展定期和不定期的集體備課活動、要求教師之間相互聽課,對集體備課活動、相互聽課以及示范教學的任務、要求等都作出了明確的規定。
參考文獻:
[1]房喻,陳亞芍,胡道道,等.建設高水平教學團隊不斷提升課程教學質量[J].中國大學教學,2012,(1):49-52
[2]郭曉霞,趙婷婷,尹志英.遠程開放教育課程教學團隊建設實踐及運行效益評價研究——以“人體生理學”課程團隊為例[J].中國遠程教育,2013,(1):78-81,96
[3]陳鳴芬,歐茹萍.綜合英語課程教學團隊建設實踐探索——以海南大學外國語學院為例[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7(3):265-269
[4]吳朋,秦家慧.教師合作視閾下的課程建設教學團隊[J].高教探索,2014,(6):118-121
[5]黃俊官.論高師院校課程教學團隊的建設[J].教育評論,2014,(1):36-38
[6]周韜.“互聯網+”背景下經濟學專業課程團隊有機合成教學模式探討[J].高教學刊,2016,(17):96-98
[7]楊盛泉,劉萍萍,白小軍,等.C程序設計課程應用團隊模式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價值工程,2016,(9):145-147
作者簡介:
吳群,女,湖南益陽人,湖南中醫藥大學講師。主要方向:中醫藥政策。
通訊作者:寧德斌(1968-),男,湖南寧鄉人,湖南省中醫藥大學教授,研究方向:衛生經濟與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