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明
摘要:備課,就是課堂教學的準備,這里既有精神方面的,也有物質方面的。既有隱形的研讀課標,鉆研教材,了解學生,思考反省等環節;又有顯性的教案撰寫,練習設計,反思后記等過程。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備課工作必須以新理念為指導。
關鍵詞:新常態;教師備課;研讀教材
一、課標學習
課程標準是教學工作的指導思想。怎樣學習課標呢?一是讀前言,把握基本理念;二是讀目標,增強目標意識;三是研讀學段具體目標,這些目標將直接指導教師教學,確保了教學的效益;四是讀“實施建議”,提高操作能力。
二、研讀教材
一是理清脈絡,理清教材內容的基本體系和原理,精準確定整章和單元重難點,明確課時重難點,設計突出重難點的教學策略。二是化靜為動,教師要通過采取媒介,設置障礙,延時介入等方式激活教材資源,創新教材呈現方式,將靜止的畫面變成動態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三是聯系實際,要根據本地的教學條件及學生的情況,合理使用教材,適度開發教材。四是合理重組教材,教師在使用教材的同時,對一些不適合學生實際的內容可靈活處理、大膽改造,使課程資源更加優化,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三、了解學生
一是準確把握學生的知識基礎,由于一個學生知識背景、生活經驗、知識積累不盡相同,備課時應思考學生是否具備了學習新知所必需的知識基礎和基本技能?哪些知識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點撥和引導,哪些內容會引發學生的思維和興趣成為課堂的亮點。二是采取多種途徑了解學生,要想真正深入到學生“心”中,“吃透”學生,特別要照顧到“學困生”,教師必須了解不同學生所處的家庭社會環境,采取問卷調查、分別談心、預習抽查和課堂提問等方式了解學生學習上的困難和問題。
四、教案撰寫
如何撰寫教案呢?首先要做到“有形教案”和“無形教案”并重。有形的文本教案要做到簡約、實用。無形的思想教案,是教師文化底蘊、專業素養、道德水平、工作作風和基本功等的綜合體現,是教師為上好這一節課所做的一切準備和努力,要做到豐厚、廣博、深刻。其次要弄清教案的組成結構和必寫內容,一是教學目標。二是基本的教學程序。三是教學問題的設計,好的問題,能夠點燃創新的火花,激發探究的欲望,不僅讓學生學到知識,掌握技能,思維得到訓練,更能陶冶情操,沐浴喜悅,獲取力量。所以備課要精心設計問題,做到少而精,要把問題落實在教案上。四是練習設計,練習是教師根據教材特點,教學需要,學生實際精心設計的教學內容。對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展,成績的提高都十分有益。要根據不同學科的教學目標,聯系學生實際,注重針對性和綜合性,課內練習和課外練習相互補充,課內練習著眼于反饋和鞏固,課外練習主要起鞏固和拓展作用。五是教學反思。隨著課程改革新改實施和深入,“教學反思”已成為優化教學設計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非常重要且必不可少環節。怎樣反思,反思些什么?就是在一定理論的支撐下,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分析、比較、判斷,然后進行提升完善。具體做法是在平時教學中,把一些思考和想法隨手記在教案本上或教本上,一個階段完了,整合起來,提煉觀點,用文章的形式呈現出來。
五、集體備課
同伴協助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最便捷、最持久又最現實的一種方式。在集體備課中,老師們以一個共同關心的課題或問題進行有準備的研討和分享,彼此敞開心扉和思想,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彼此分享、和諧共進。集體備課怎樣操作呢?一是營造新的教研文化氛圍,各學校都在積極探索改造評價機制,制定了更有利于個人努力與合作共贏相結合的教師專業成長制度和評價辦法,有效地營造了集體備課的和諧氛圍。二是自主合作探究的集體備課,在集體備課之前,每個人都把自己對課程的理解、設計、難點、獨特見解、特別的材料、有效的主張做充分準備,在備課組統一安排下,依次陳述,各抒己見;求同存異,去蕪取精。根據討論結果,大家重新對自己的課堂進行調整、修改和優化。根據學校實際,集體備課可以有不同的組織方式,比較可取的有:同年級同學科集體備課、不同年級同學科集體備課;同課題集體備課、主題式集體備課;教學式集體備課、指導式集體備課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