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產業是指文化、旅游、體育、健康等產業,因為這些產業與人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相關。喜愛就是一種幸福,對精神文化的追求會帶給人類更多和諧持續的幸福感,所以我們要大力發展文化藝術產業,為人們提供更多的精神文化享受。這就是我們一直堅持的事業,更是我們未來的幸福產業。
2016年11月30日,習近平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上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物質文明極大發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極大發展。在振興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潮中,2012年,河北省書畫藝術研究院應時而生。
藝術如酥,一直浸潤著趙巖峰的胸膛。經河北省文化廳、河北省民政廳批準成立河北省書畫藝術研究院后,趙巖峰擔任院長。崢嶸歲月,五度春秋,趙巖峰在沒有經費支持、自負盈虧的情況下,以創新指導經營,以創新指導發展,用短短五年時間把研究院建設成河北文化界的優秀單位。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可謂是趙巖峰創業的真實寫照。研究院成立之初是身無長物,趙巖峰從人才上下功夫,為了讓學者、藝術家加入研究院,他不惜親自上門邀請,甚至三顧茅廬。用兩個月的時間,就廣聚河北文化產業界30多位知名人士,有書法家、美術家、篆刻家、藝術評論家,及其他文化界學者,這些行家不僅開啟了研究院成立的大門,也夯實了研究院日后發展的道路。
人才有了,研究院發展的道路如何走?是走銷畫養院的傳統老路,還是開創一條以文養文,多業助文的經營新路,成了趙巖峰與研究院管理層爭論的焦點。老路安全順暢,但發展緩慢,開創新路既要有瞻前顧后的全面布局,還要有成熟的決策統領。趙巖峰依靠在文化藝術領域多年的經驗積累,最終決定:以公益推動文化服務基層大眾為主,引領研究院與多方合作共贏。“文化藝術是高雅的,卻不應是輝煌殿堂的金絲雀。國外普通經濟人家掛副畫是件挺平常的事兒,而我們呢,藝術作品的金錢價值越來越高,很難走入百姓家。我一直有個宏愿,就是讓文化藝術服務于大眾,讓普通百姓也能感受文化藝術帶來的精神快樂,”趙巖峰笑著說,“所以我想做公益,想把文化藝術帶到任何可以服務于人民的地方。”
自從研究院成立,趙巖峰一直親身踐行,從多方面開拓發展,尋求合作。幾年時間,他把系列公益文化活動開辦到校園、軍營、企業、社區及鄉村,把文化藝術的普及教育搞得風聲水起,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
文化下鄉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中共中央關于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更好地推進“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的實踐活動,2016年1月9日,在河北省趙縣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趙巖峰積極組織書法家團隊開展“送春聯納福”文化下鄉活動,迎接猴年新春的到來。
河北趙縣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古老文明積淀厚重,趙州橋、柏林禪寺更是歷史傳統文化的見證。趙巖峰帶隊來到趙縣安排的書寫會場,看到早就排起長隊等候的老百姓,顧不得天氣嚴寒和旅途勞頓,一下車就開始鋪案和揮毫潑墨。老百姓們興奮地邊選春聯內容邊等候,熙熙攘攘,會場氣氛十分熱鬧。為了讓百姓盡快拿到春聯,書法家們手凍僵了搓搓繼續寫,腿站麻了走走再回到案前,一直奮筆疾書。不到十分鐘,就有百姓從工作人員手中接過紅彤彤、金燦燦的春聯回家了。據統計,此次活動送出春聯和書法作品500余幅、圖書和雜志2000余冊,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明需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趙巖峰把春節前為群眾義寫春聯活動確立成每年的慣例,不管筆會場所是在露天廣場,還是在村莊一片空地,至今已堅持組織開展了近二十場文化下鄉活動。在燕趙大地上發展多種形式的公益文化活動,讓傳統文化藝術不斷貼近生活、服務于民、走入尋常百姓家,更好地促進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濟教助弱
2013年1月22日的春節前夕,趙巖峰帶領藝術家和學者首次開展文化進校園活動。在河北正定中學開展“書法與做人”的主題講座,趙巖峰團隊從《弟子規》到《三字經》,從《論語》到《道德經》,引經據典,深入淺出,詳細闡釋了書法博大精深的傳統藝術與做人修身的密切聯系,并詳細解答學生們現場提出的問題。最后,書畫家們現場書寫多幅作品贈送給優秀教師和勵志學生。
為弘揚傳承中華優秀文化,趙巖峰帶隊以河北正定中學為開端,幾年來先后開展了“燕趙文化進校園”、“翰墨飄香國學講堂” 等一系列文化進校園的活動。他們用“國學”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精髓與當代文化精華的融合,在國家實現“中國夢”目標中的具體體現。
在引國學入校園的同時,趙巖峰更沒有忘記還有一群弱者需要救助和支持。特殊人群的就業和創業一直是各地政府面臨的難題。2013年9月,河北省委省政府發出“善行河北”的號召后,趙巖峰馬上聯合河北省殘疾人創業基金會共同舉辦 “扶殘創業、奉獻愛心”大型書畫慈善拍賣活動,將善款全部捐贈給省殘聯基金會。幾個月后,在石家莊市殘聯殘疾人就業孵化基地,為基地的書畫藝術愛好者進行書畫培訓,激發他們對書畫藝術的熱愛和學習熱情,以擴大特殊人群的就業范圍。
幸福產業
傳承、發展、創新中國傳統文化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內容,是文化工作者的責任擔當。將傳統文化作為重要的戰略資源,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內容,趙巖峰不斷把公益文化服務推陳出新,尊老重孝、慰問部隊、感化身教等活動不斷為不同的人群帶去文化體驗。
軍人是國家安全的保障,他們無私奉獻,不畏犧牲。2013年7月30日,趙巖峰帶隊走進軍營,慶祝即將到來的“八一”建軍節。書畫家們現場揮毫潑墨,創作了多幅氣勢磅礴的國畫和書法作品,如“雄風浩氣”“金戈鐵馬”“軍魂”等,贊頌了人民軍隊的英雄氣魄。
九九重陽節,濃濃敬老情。2015年10月19日,石家莊市舉辦全國敬老月“九九重陽節百歲老人尋訪”活動,趙巖峰親自帶隊走訪石家莊市各縣區的百歲老人。走訪中,巧遇唐縣南翟村百歲老人吳中姐107歲誕辰,他們給老人送去大米、面粉、食用油,懷著對百歲老人無比崇敬的心情,以多幅“壽”字書法作品為老人祝壽。老人深受感動,流下幸福的淚水。
在社會都關注的這些群體之外,在鮮有人問津的陌生角落,趙巖峰做了那個吃螃蟹的人,他帶隊走進河北省鹿泉監獄進行國學文化幫教活動,成為全省的首例,受到社會各界的贊譽和表彰。他們以國學及優秀民族傳統文化作為幫教活動講座的主要內容,結合服刑人員的改造工作,從思想上鼓勵他們努力開擴眼界、增長知識和提高自我改造的積極性,鼓舞了他們回歸社會的信心和勇氣。
幾年來,這種公益活動在研究院每年都有十幾次。趙巖峰把這些活動定性為“幸福產業”。他跟記者如此解讀:“幸福產業是指文化、旅游、體育、健康等產業,因為這些產業與人民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相關。喜愛就是一種幸福,對精神文化的追求會帶給人類更多和諧持續的幸福感,所以我們要大力發展文化藝術產業,為人們提供更多的精神文化享受。這就是我們一直堅持的事業,更是我們未來的幸福產業。”生活之美在于發現,藝術美很大程度上則需要用艱辛的創造來呈現,才會綻放出熠熠閃光的靚麗,趙巖峰以文化創新帶領書畫研究院走在發現美和創造美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