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凡
摘要:如今,隨著我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日益提升,越來越多的中國民俗文化典籍出現了英譯版本。然而對于一些地區,如東北地區的民俗文化典籍,尚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對東北地區的民俗文化典籍的英譯,是其走向世界傳播的重要一步。
關鍵詞:東北民俗文化 英譯 傳播
中圖分類號:H315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0-0082-01
東北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是我國特色文化的精華,需要更好地保護和傳承。由于形成因素較為復雜,又受地理環境、歷史因素影響,構成了東北文化結構的復雜性和獨特性。東北文化產生于東北民間,進而產生了許多蘊含東北文化的典籍,這些典籍是東北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東北文化沉淀多年形成的精髓部分。本文將以《二人轉的文化闡釋》的英譯為例,探討翻譯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就東北民俗文化作品的英譯展開進一步的討論。
一、東北民俗文化典籍英譯探索的意義
近年來,中國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事業漸漸變得開放包容。中國向世界推介的文化越來越豐富多樣,有關地區的文化典籍也是逐年增長,內容也從簡單的民俗民情介紹,向具有歷史和文化內涵的宗教及文學典籍方面發展。新時期,只有對地區文化進行挖掘、整理和保護,提高創造能力,加強對外傳播,少數民族文化才能被欣賞、受重視,才能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獲得長足的發展。著眼于東北民俗文化典籍英譯的探索,不僅可以形成東北地區民俗文化典籍的英譯理論,也會對探索其他地區民俗文化典籍的英譯理論產生重要的影響。
二、以《二人轉的文化闡釋》的英譯為例,探索東北民俗文化的英譯
典籍是文化的精髓,二人轉文化是東北文化的特色,然而在翻譯的過程中,遇到的阻礙很多,可參考的資料也少之又少。在對東北民俗文化典籍進行英譯時,不得不考慮翻譯中的文化身份問題,又要考慮到文化的不可替換性,更不能為了翻譯而翻譯。文化需要深層次的挖掘,表層的翻譯是遠遠不夠的。
(一)二人轉的文化背景
二人轉文化根植于東北民間文化,屬于中國走唱類曲藝曲種,流行于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和河北省。談到二人轉與東北民俗文化的關系,我們會發現,二人轉的丑旦角色構型來自于東北大秧歌的上、下裝。近些年,二人轉表演也多次登上了國際舞臺,說明了國際上正以一種包容的態度來接納中國的地區文化。
(二)東北民俗文化典籍英譯的不可替換性
東北民俗文化典籍的英譯,必須在保護文化核心價值不受損害的基礎上進行。譯者不能隨心所欲地把西方民族民俗移植到東北民族民俗中,否則就會造成文化身份模糊的結果。在翻譯的過程中,既要保證譯入語的準確、可懂,又要保證不能破壞其本意,保留東北民俗文化的特色。
三、《二人轉的文化闡釋》英譯過程的主要問題
(1) 對于一些二人轉表演中的固定稱謂所對應英語語言的確定。例如:“二人轉”的英譯就有多種譯法。很多資料中仍將其直接音譯,用漢語拼音來表示,百度百科上也是直接采用漢語拼音的形式。然而,有些資料將其翻譯成“the song and dance duet”,且近些年來這種翻譯越來越廣泛。在我看來,二人轉文化對于中國人來說是家喻戶曉,但相對來說依然是小眾的,后一種翻譯更為直觀,能夠直截了當地傳達其表演形式。
(2)書中涉及許多二人轉表演中的“術語”,比如:“抬閣”“掏燈花”等。對于這類詞的英譯就顯得困難一點,拼音或者字面翻譯都無法傳達文化本身的意義。由于二人轉是一種表演形式,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我把此類的詞語按照其表演動作進行英譯,更容易讓人理解,以求達到文化傳播的目的。
(3)二人轉的這種表演形式,其唱詞也別具一格。許多二人轉表演是由戲曲改編而來的,其唱詞也是由戲曲改編而來。二人轉的唱詞是對話形式的,因此既要保留其原意,又要表現出對話的形式,還要注意“女愛男”的結構形式。
對于民俗文化的英譯,既要注意其字面意義,又要保留其內涵意義,把握措辭的語氣與尺度。時刻謹記,翻譯是一種要在尊重源語言的基礎上,準確無誤地將信息以目標語的形式傳達給目標語言的使用者的活動,只有這樣才能使文化進行很好的交融。
四、對東北民俗文化典籍英譯研究的展望
近年來,雖然有許多學者對中國民俗文化的英譯進行了深入研究,但是對于各地區民俗文化英譯的研究仍然存在大的缺口。中國文化要想真正地“走出去”,各地區民俗文化的英譯就勢在必行。
東北民俗文化典籍英譯研究的道路必定是坎坷的,這十分考驗譯者的自身素質,既要對東北民俗文化有較深的理解,又要有深厚的英語基礎,在翻譯中,還需采用正確的翻譯策略,才能把東北民俗文化典籍英譯這項工作做好。因此,在對民俗文化進行英譯的過程中,既要做到采取恰當的策略,避免文化移植;又要通曉文化背景,才能夠突破其表層意義進一步探索其深層次的內涵意義;還要結合當地的文化特色,生動、恰如其分地表現出民俗文化的獨特韻味。目前,我國對于這方面的研究還很欠缺,因此,東北民俗文化典籍英譯的探索還應得到更多的重視。
參考文獻:
[1]蔣紅紅. 民俗文化翻譯探索[J].國外外語教學, 2007(3).
[2]王明輝,王萍,張燕.譯與異——中國古代文化典籍英譯本中的民俗文化評析[J].才智, 2011(12).
[3]楊樸.二人轉的文化闡釋[M].北京: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07.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