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杰
財務風險是企業經營風險的集中體現,它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是企業長期的財務經營矛盾日益累積的結果,人們無法回避它,也無法消除它。因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財務風險只能通過各種技術手段來應對風險,進而避免風險的形成。
當前,企業的財務活動貫穿于生產經營的整個過程中,籌措資金、長短期投資、分配利潤等都可能產生風險。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財務風險對企業生存發展的影響也愈來愈大,使企業財務收益與預期收益發生偏離,因而造成蒙受損失的機會和可能大大增加。所以,在這一過程中,預警機制在財務風險防范中發揮著先期預兆的作用。所以,如何有效地防范財務風險是每個企業關注的問題。
要樹立財務風險管理意識
必須充分了解財務風險的成因。財務風險是企業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必須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財務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企業管理者對財務風險只有采取有效措施來降低風險,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風險。企業財務風險的形成,既有企業財務活動所處的環境等客觀原因,也有企業風險意識淡薄等主觀原因。財務管理因決策失誤、管理不善及缺乏風險意識等原因造成財務風險存在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因此,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的領導者、經營者及財務人員必須提高財務風險的防范意識和識別能力,對財務風險的成因進行研究,對可能發生的財務風險提高警惕,密切注意,并加強管理,才能減少各種不利因素造成的財務風險,對于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樹立風險意識。企業財務管理是企業經營的中樞,良好的財務運作是企業發展的基礎。樹立風險防范的觀念和意識是企業財務預警機制得以成功建立并有效運行的前提。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經濟實體,要承擔相應的經營風險。企業必須樹立風險意識。同時,財務管理因決策失誤、管理不善及缺乏風險意識等原因造成財務風險存在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企業財務風險的存在時刻威脅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因此,企業要樹立牢固的財務風險防范意識,加強內控制度的建設和完善。
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預警機制
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內部控制制度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通過內部控制機制建設將公司治理、內部管理、責任考核、防范財務和經營風險等其他各項經營管理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做到相互促進、相互補充、不留漏洞、相得益彰。建立內部控制體系,突出內控體系的核心作用,明確董事會以及企業高層人員的分工,并設立審計、預算、價格等專業機構,確保內部控制體系行之有效。建立預算決策機構,即在董事會下設預算管理委員會。此外制定合理的預算管理制度,包括編制程序、修改預算的方法、預算執行情況的分析方法等。
完善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財務是企業的資金運動及其所體現的經濟關系。企業財務風險是企業財務活動中由于各種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隨時都可能發生財務危機,甚至企業破產。因此,企業必須立足于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網絡和風險防范預警機制,對財務風險進行及時的預測和防范,并制定適合企業實際情況的風險規避方案。必須建立在對大量資料進行系統分析的基礎上,抓住每一個相關的經營波動或財務危機征兆。主要資料包括內部數據和相關外部市場、行業等數據。由此可見,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財務預警系統,防范財務風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建立企業財務預警系統的運行保障機制
完善財務風險指標體系。財務風險指標體系可以較為準確地預知企業未來面臨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的等級和程度,揭示企業報表真偽。可以建立一套指標體系進行財務風險預警,通過分析有關財務指標來進行。一般說來,現有財務風險分析指標體系主要包括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分析、長期償債能力分析和盈利能力分析三方面。短期償債能力指標主要包括流動比率、速動比率、存貨周轉率和應收賬款周轉率。另外,還可以從償債能力、盈利能力、資產運營能力、企業發展潛力和財務結構等方面來建立預警指標體系。
健全財務管理體系。作為企業要通過分析迅速排除對財務影響小的風險,從而將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響的風險上。切實了解影響企業的核心問題。企業管理者對財務風險只有采取有效措施來降低風險,而不可能完全消除風險,但如果不能及時采取措施或措施的有效程度不足,企業就會陷入財務危機。面對不斷變化的財務管理環境,財務管理體系應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完善。企業應設置合理、高效的財務管理機構,配備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因此,面對不斷變化的財務管理環境,財務管理體系應與時俱進,不斷更新、完善。企業應設置合理、高效的財務管理機構,配備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健全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強化財務管理的各項基礎工作。
總之,高效的財務風險分析機制是財務預警系統的關鍵,企業應當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建立、完善一套符合自身特點的并且行之有效的風險預警系統,防范和化解企業發展中的各種財務風險,確保企業向著合理、科學、健康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