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冉婷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利益都受到侵害,且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于消費者利益的獨立保護還不夠完善。所以本文主要是在分析網絡經濟時代下消費者利益的基礎上,探討不正當競爭給消費者利益保護帶來哪些困難,并提出相關性建議。
【關鍵詞】網絡經濟;反不正當競爭法;消費者權益獨立保護
國家的穩定發展離不開市場經濟秩序的穩定,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出現就是為了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競爭一定要公平公開。雖然消費者利益在反法中地位越來越高,但是保護的行為都是采取間接的方式。尤其是在網絡經濟下該采取什么措施讓消費者利益受到保護成為社會大眾關注的問題。
一、網絡經濟時代的消費者和消費者利益
(一)網絡經濟中的消費者和消費者行為分析
如果傳統的方法定義消費者,其主要是因為需求而購買某種商品,這種情況下,信息不對稱現象日益嚴重。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大量的信息朝著用戶涌來,經營者想要在短時間內提高競爭力,必須要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因此,傳統購買方式逐漸被淘汰,用戶概念是在分離使用和價值交換中形成的。在互聯網的模式下,很多用戶并沒有因為使用某種產品而向經營者付費,并且互聯網的主流商業模式提供的基礎服務都是免費的,例如微信、QQ等。因此,在網絡經濟下消費者變成了能夠消費和信息傳播的潛在用戶。另外,在網絡經濟的背景下,經營者進行生產就是為了引導用戶消費,消費和生產密切相關,所以也應該認真對待消費著的利益。
(二)網絡經濟中的消費者利益
目前,我國的反法中對于消費者利益的保護主要是在知情權和自由選擇權方面,一旦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由選擇權,就會造成消費者在競爭中的地位受到威脅,并且在網絡環境中應該更加重視消費者的知情權和自由選擇權。消費者利益不能因為在互聯網環境下就發生變化,雖然在法律層面認為消費者的權益自由受到合理限度之外的附加增值服務影響,但是卻不能決定消費者的自由選擇權。同時因為消費者需要從互聯網領域中大量的信息進行選擇,所以并不能真正行使自由選擇權。造成情況出現是因為用戶在選擇時并不是一對一,并且隨著信息量的瘋狂增長,用戶在選擇時盲目大于理性,利益被經營者侵犯就成為家常便飯。總之,消費者在網絡經濟時代下很難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且消費信息很容易被泄露出來,這已經成為特別普遍的事件。
二、在網絡不正當競爭糾紛中對消費者利益保護面臨的困難
(一)消費者利益僅僅作為競爭行為正當性的裁判標準
通常在消費者利益問題在所有的不正當競爭糾紛中都出現,只是用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例如,仿冒行為會對消費者的利益造成直接損害,而商業詆毀侵害消費者的利益是間接的。一般法院通過分析互聯網消費行為,在判斷經營者行為是否合法時都是依據消費者的利益是否受到侵害。但是在實際應用時,對消費者利益的保護還是存在很多的弊端,就像在鬧得沸沸揚揚的QQ保鏢案中,法院認為奇虎公司在屏蔽QQ軟件廣告時造成了用戶沒有選擇騰訊公司作為服務對象,這種行為屬于不正當競爭行為。雖然將用戶的自由選擇權考慮進來,但是還沒有從根本上上考慮消費者的利益。
(二)消費者利益被不正當競爭行為侵害時面臨救濟困難
就像在QQ保鏢案中,騰訊公司如果一開始就采用訴訟的方式讓侵害行為停止下來,就可以避免用戶的利益受到損害,但是其并沒有,而是采取二選一的方式。因此,廣東法院認為騰訊公司在沒有經過用戶同意就卸載360軟件這一行為的正當性就會受到質疑。但是最高法院認為騰訊公司的做法并沒有導致限制競爭加劇,駁回了廣東法院的意見。同時因為反法中對于不正當競爭行為造成消費者個人利益受損沒有賦予上訴的權利,所以消費者只能尋求其他的渠道維護利益。
(三)消費者利益被混淆為公共利益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消費者的利益等同于網絡用戶的利益,一旦某種不正當競爭行為造成用戶的利益受到損害不能簡單的認為損害的利益屬于公共利益。但是很多人都是從基本概念上消費者利益和公共利益進行區分,這對消費者的權益保護帶來應該的阻礙。
四、網絡環境下反不正當競爭法對消費者利益獨立保護的構建
(一)消費者利益獨立保護的必要性
在網絡經濟背景下的消費行為具有鮮明的特征,在市場中看,消費者實現了從被動接受環節到價值創造為一體的復合環節,但是評判競爭行為是否符合標準都是看有沒有讓消費者的利益受到損害。雖然這種判斷方式考慮到了消費者的利益,但還是傾向于保護經營者的利益。這也說明如果經營者的行為沒有對其他經營者的利益造成損害,就可以隨便侵害消費者的利益,但是這已經反法對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目的背道而馳。所以需要在競爭行為屬于正當性時對消費者利益重新定義,特別是在網絡經濟時代需要突破傳統的保護思路,轉換判斷競爭行為的方式,一旦消費者的利益本質上因為網絡競爭行為受到侵害,就可以直接認為其屬于不正當行為。
(二)消費者利益獨立保護的制度構建
雖然主張在反法中應該獨立保護消費者的權益,但是也不能參照其對競爭行為正當性的規定。在制度構建時可以從四個方向入手,第一個方向就是重新定義消費者的概念,如果用戶投入注意力資源在網絡經營下的特點產品就可以成為消費者,不能單單認為消費者就是支付費用的用戶。第二個方向就是擴大競爭關系的解釋,直接競爭關系擴大到間接競爭的關系。第三個方向就是重新構建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定義,如果消費者的利益和公共利益的競爭行為都受到損害,這種行為就屬于不正當行為。第四個方向就是創投消費者組織團體訴權,可以實現消費者整體利益的保護。
五、結論
總之,在互聯網影響下,消費者的利益都和競爭行為的正當性有關,所以反法中關于消費者利益的獨立保護制度應該盡快完善,確保消費者的利益不受到損害,進而維護市場競爭秩序的穩定性。
參考文獻:
[1]楊華權,鄭創新.論網絡經濟下反不正當競爭法對消費者利益的獨立保護[J].知識產權,2016,03:52-60
[2]楊華權,姜林萌.論反不正當競爭法對消費者權益的獨立保護[J].競爭政策研究,2016,03:38-44
[3]賈麗雅.試論反不正當競爭法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J].無線互聯科技,2014,0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