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是否也有這樣的體驗:下班回家,不知道具體做了什么,經常一抬眼看時間,都快0點了!仿佛小時候我跟著外婆9點入睡、上學時11點熄燈的記憶是上輩子的事。
這個原因也很容易理解,那時候世界封閉鮮有娛樂方式,而現在的夜生活多豐富啊:幾個人可以聚會逛街,一個人能健身追劇,還有萬能的智能手機。當夜晚被這么多事情瓜分時,睡覺時間自然越來越晚。
起初我們做這個選題是想寫睡眠障礙,比較熟悉的是失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夢游這些常見的問題,但查資料時發現,睡眠時間推遲、入睡困難但是睡眠質量和時長無異常也被稱為一種障礙——睡眠時相延遲綜合征。根據它的定義,我開了個腦洞:它被稱為障礙是與傳統的睡眠時間在做比較,但是隨著生活習慣的改變,人類可能進化成正常1點睡8點起床的物種。就像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們將來也會變成“古人”。
改變的不僅僅是時間推遲,還有睡眠質量。失眠這個詞在生活中變得極其常見,古人也會失眠,但現在我們特別在意是否睡得好。這是一種進步,滿足溫飽,自然會想重視生活的質量。
不過做此報道之前,聽著《全世界失眠》這些流行歌,我覺得過于提及失眠,多少有些矯情。但真正和失眠患者交流時,才發覺矯情這個詞太刻薄了。那些清醒的漫漫長夜背后,真正存在的焦慮、恐懼、逃避等性格的弱點,它們穿著夜晚的保護色,可能隨時附著在你我身上。清醒時會下意識掩飾弱點,但是失眠卻逼著人們正視內心。
當記者后,有時會熬夜寫稿子,那時候可能因為安靜,也可能因為截稿時間在逼近,于是效率奇高。但是第二天補覺醒來身體困乏加黑眼圈,以及怦怦怦的心跳,再看著互聯網上許多熬夜猝死的新聞,我還是害怕了。
“是我們改變了睡眠,還是睡眠改變了我和你”,我偷換了《一樣的月光》的一句歌詞,答案也和原歌詞一樣,兩者相互作用。睡眠關乎健康,但愿我們能主動地讓結果變得更好。
@海美:浙江公安廳,敢為人先,值得表揚,點贊。
中國新聞周刊編輯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國新聞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武林”漩渦中的徐曉冬》
傳統武術最可怕的是把自己束縛于套路,知道每一招式,卻不知道怎么用,不知道力從何生,最終把曾經的格斗術變成了表演。(哈撒爾將軍)
《蔡康永:寶玉和哪吒》
他在《奇葩說》找到了容納他的地方。他總是娓娓道來,還透著睿智。(凌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