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佳承+楊禮鵬
摘 要:隨著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國金融市場迎來了發展的新時期。農村商業銀行作為農村金融體系改革的重要產物,發展迅速且取得了良好效益,但在競爭激烈的利率市場化環境下,農村商業銀行將面臨巨大挑戰。本文以桓仁農村商業銀行為研究對象,就農村商業銀行面對的問題及對策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利率市場化 農村商業銀行 經營管理模式
一、利率市場化背景下農村商業銀行面臨的挑戰
1、盈利模式單一、利潤空間收窄
2014年9月,遼寧省本溪市桓仁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轉制為遼寧桓仁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桓仁農商行)。作為農村金融的核心,桓仁農商行深深扎根于縣域經濟,以“三農”及小微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經營模式以傳統存貸利差作為主要收入來源。截至2015年末,桓仁農商行各項存款余額 27.73億元,各項貸款余額19.16億元 ,其中一年以內(含)貸款余額8.08億元,占比42.17%,全年實際支付利息7068萬,占全部營業收入的40.4%。近三年來,桓仁農商行平均貸款利率水平分別為10%、9%、8.5%,均呈現逐漸下降趨勢。
利率市場化后,商業銀行為了爭奪存款,搶占市場,動用利率決定權提高利率,而對于貸款業務,商業銀行的目標市場和目標客戶有趨同趨勢,商業銀行為爭取優質客戶而降低貸款利率。吸儲成本增加,利息收入減少,農村商業銀行的經營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
2、利率定價能力較弱
一是利率定價方法和技術手段較為單一。調查顯示,桓仁農商行貸款利率按照法人和個人客戶類型實行區別定價,法人客戶貸款利率、個人貸款利率均按照貸款期限和擔保方式不同實行固定利率。尚未建立科學的風險評估和定價模型、利率定價電子化系統,無法客觀、全面地采集利率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與定價。二是利率定價差異化和精細化水平有待提高。調查顯示,自2014年11月22日,央行擴大金融機構存款利率浮動區間以來,桓仁農商行各檔次存款利率均上浮至基準利率1.2倍,利率定價目標單一,存在利率定價缺乏彈性、利率“一浮到頂”的現象。三是利率定價管理體系仍需進一步完善?;溉兽r商行建立了理事會、貸審委、貸審組、信貸員四級組成的貸款定價管理體系,但是缺少專門的貸款定價管理部門、崗位和人員,且職責不清,未能形成利率定價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制衡、科學有效的利率定價管理體系。四是缺乏技術型、研究型、管理型的復合型利率管理人才。利率相關業務的日常管理設置在信貸部門,缺少專門的利率管理人員。
3、管理模式面臨嚴峻考驗
利率競爭是金融機構管理和技術的競爭,是綜合實力的競爭。利率市場化后,企業和個人客戶由于對期限、利率、風險程度、流動性等需求不同,將對存貸款產品提出更高的要求。審視農村商業銀行的組織架構和管理模式,由于農村商業銀行多為農村信用社轉制而來,自身殘留諸多農村信用社特質的問題,面對強烈市場競爭的經營環境,農商行更易陷入復雜的管理決策困境。
4、面對多重利率風險
利率風險,是指由于利率的變動導致資產價值與收益相對于負債成本和價值發生不對稱的變化,而造成銀行收入減少和資產損失的風險。
一是重新定價風險加大。重新定價風險源于可重新定價資產和可重新定價負債數量與持續期的不匹配。資產和負債的不平衡表現在利率敏感性資產和利率敏感性負債的不匹配。既有總量結構上的不匹配,也有期限結構上的不匹配。農商行的重新定價風險主要體現在利率敏感性資產大于利率敏感性負債,利率的下調制約著農商行的凈利差收入。
二是內含選擇權風險。隨著近期央行基準利率的下調,貸款客戶將以該期低利率獲得的新貸款提前償還以前高利率獲得的貸款,而減少利息支出。除了降息引起客戶提前還貸外,客戶由于自身資金流動性的影響,常常提前支取或提前還貸。客戶行使存貸款選擇權直接導致金融機構資產和負債不匹配,從而帶來收益風險。
三是基準利率風險加大。當存貸款利率波動幅度不一致的情況下,存貸利差縮小導致銀行凈收益減少的風險加大;在短期存貸利差波動與長期存貸利差波動浮動不一致的情況下,銀行資產和負債結構不相協調導致凈利息收入減少的風險加大。
二、農村商業銀行應對利率市場化的對策建議
1、轉變經營管理模式
一是由粗放型管理模式向精細化管理模式轉變。通過對網點、部室進行整合重組,梳理操作流程,減少管理層次,實現業務處理的專業化、流程化、集中化管理。加強資金成本核算,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實現資源優化配置。二是由過度依賴存貸利差單一盈利模式向多元化盈利模式轉變。積極推進業務的多元化發展,發展代理保險、代理基金、投資理財等中間業務,提高中間業務收入占比,實現收入結構多元化。加快客戶結構的調整,最大限度地減少利率變動帶來的風險。三是由單純注重業務發展向綜合競爭力發展模式轉變。面對利率市場化的沖擊,同業競爭的加劇,農商行必須提高綜合競爭力。要重視企業文化創建,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形象,重視網點形象建設,提高服務效率,提升客戶滿意度。
2、進一步完善利率定價機制
一是建立權責清晰、約束有效的定價管理體系,明確定價決策機構。建立產品定位授權體系,強化授權約束和動態管理。二是合理構建貸款定價方法,建立科學的利率定價信息收集、風險計量和監測系統,提高利率的科學定價水平。根據客戶貢獻度變化情況,對客戶貸款利率實施動態管理,推進基于客戶貢獻的綜合定價方法。遵循風險收益匹配的原則,合理確定利率浮動范圍,嚴格控制利率上浮幅度,防止利率一浮到頂,有效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三是加強從業人員的業務培訓。加強相關人員對利率風險管理的理論方法及操作實務等培訓,重視對宏觀經濟和貨幣政策信息的分析研究,提高對利率未來走勢預測的前瞻性和準確性。
3、加快金融創新
創新是金融機構可持續發展的源動力。要從戰略高度推進創新,把創新納入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改革創新機制,豐富創新內涵。一是實現金融產品的創新。以中間業務作為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和推動力,大力發展投資類業務,提高投資收益。同時,根據客戶的需要,一戶一策,為客戶量身定做適合他們的金融服務產品。二是業務流程的創新。流程上的創新,就是要提高核心競爭能力。利用決策鏈條短、市場反應快等優勢,為客戶提供更快捷的服務。三是服務方式的創新。做到網點下沉至農村、金融服務進社區,為社區居民提供綜合化的金融服務。從商圈和園區入手,做足小微企業業務。四是平臺創新。利用網絡線上和線下的結合,線上運用互聯網平臺的支付手段、科技手段便捷客戶服務,線下對客戶做好調查,做到了解你的客戶,合理防控信用風險。
面對利率市場化,農村商業銀行需要加強利率市場化軟硬件建設。培養高素質專業人才,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堅定信心走“人才興行”戰略,不斷增強自身的競爭能力。同時加強科技建設,加快業務電子化、網絡化,提升自主科技研發能力,借勢互聯網金融,降低經營成本,不斷借助技術創新推動業務創新。
參考文獻
[1]陳冬梅,金融利率市場化改革對農村商業銀行的影響[J].市場周刊,2014(04).
[2]張書杰.農村商業銀行改革發展的若干思考[J].南方金融,2012(5):57-60.
[3]羅樂忠.農村信用社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后面臨的主要問題和對策[J].三農金融,2013(4):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