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瑞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7.11.237
摘 要:該文探索基于“課證一體化”的《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適用教材、考核方式這幾個方面進行改革探索。通過實施課程模塊化教學改革,使《信息技術應用基礎》教學過程與證書獲取有效結合,體現專業特色。將課程教材、教學內容與MOS認證相融合,形成嚴格的教學、考核規范,有利于推進《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成效。
關鍵詞:課證一體化 模塊化 MOS 融合
中圖分類號:G42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4(b)-0237-02
《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課程是該校計算機專業群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通常在大專一年級第一學期開設。這門課程的實踐性和操作性非常強,90%的課程內容為實操性內容,是計算機專業群各門專業課程的基礎,對提高學生的專業初始能力的基本專業素養起到一個奠基石的作用。在高職課程開設和專業技能認證日趨貼近發展的行業形勢下,近年來,在《信息技術應用技術》這門課的教學過程中,筆者及課程組一直在嘗試進行“課證一體化”的開發和教學模式的改革。通過在教學過程中的不斷摸索及“課證”協同發展的嘗試,取得了一點經驗,總結如下所述。
1 《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課證一體化”教學模式發展現狀
高等職業教學強調培養技能型、復合型人才,課程的開設配合市場需求是在做教學改革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課證一體化”是根據市場需求應運而生的。這種教學模式的改革促進了該門課程從教學方式、教材、師資等系列教育教學改革,提高專業教師的業務水平和課程教學水平,同時,課程教學與考證內容的深度融合也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
首先,考證的內容需要和課堂教學內容同步。就《信息技術應用基礎》這門課程來說,我們在進行課程開發的時候,考慮到此課程是為計算機專業群學生而開設,要和非計算機專業開設的《計算機應用基礎》區分開來,難度首先要提高,技能應用上要加強,選擇的證書要有企業實用性,并且要能夠配合軟件的升級同步。經過多方面的調研,選擇微軟旗下的MOS認證作為課程同步考證。此認證內容完全貼合《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大綱,考試內容和課程標準同步,考試題庫也會隨著Office系統的軟件升級及時的進行同步和更改,完全的復合課程要求。其次,教材選取方面種類過于繁多,水平不一,且隨著新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教材更新較快,這類教材雖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考慮到院校學生及教學特點,但也存在更新過快、編者水平不一,教材質量難以保證,與全國性考試認證及MOS考證存在比較大的差距;而那些專門針對考證的教材種類也較多,這類教材純粹從考證的角度出發,雖然質量有保證,多以考證大綱為知識點,知識點分散,固定例題為主體,不利于學生結合專業教學的信息化素養的整體提升,與工學結合的教學形式也有差距。最后,學生的差異性也比較大,該校計算機相關專業學生生源有兩種,一種是三年制高中起點大專;一種是兩年制中職起點大專。這兩種生源學生基礎能力區別非常大,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也需要區別開來,以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讓不同生源的學生都能夠獲得最大化的收獲。
2 明確教學改革的目標設置
基于“課證一體化”現狀,《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目標應著力于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以動手操作為主,理論講授為輔,理論以“精簡、必需、夠用”為原則,不宜過多過深,實踐操作結合職業資格標準的崗位能力,信息技術能力和信息素養作為當今大學生的一種崗位通用能力,是多數專業課程的基礎,所以,課程的“課證一體化”就是要在分析崗位信息技術通用能力的基礎上,選用微軟MOS認證為考證標準,對課程的教學內容、課程標準進行設計,將考證內容與課程的教學內容一一對接,將課程標準與MOS技能要求相融合,以獲得合格證書為目標進行教學。
3 做好課程的教學設計
進行“課證一體化”《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課程的教學設計時,在分析職業技能要求與崗位能力對信息技術能力要求的基礎上,對應職業資格標準的要求,分別從課程標準、認證考試考核知識點、崗位要求等方面進行課程的整體設計,確保考試大綱的知識點與課程教學內容、專業工作過程進行無縫對接,同時,實操案例、操作考核標準等都需從“課證統一”角度設計,從而真正實現“一體化”的教學效果。
教學方法設計:在教學方法上,宜開展項目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驅動,將案例內容融合考證知識點來組織教學內容。將班級分成若干小組,采取小組負責制開展教學,小組成員互相激勵、相互幫助。利用信息化平臺“網絡課程資源”,課前、課后進行有針對性地學習,勤加練習,通過在線學習的方式完成任務目標的鞏固和預習新課,鼓勵基礎較好、能力較強的學生,幫助基礎差的其他小組成員,并在上機實踐課中增加拓展任務環節,鼓勵他們做完基礎練習的同時完成拓展任務,不斷鞏固和擴充知識,提高綜合技能。
教學內容的選取:“課證一體化”《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內容的選取,應結合MOS認證與實際專業工作過程,兩者達到統一,并根據MOS認證考試大綱、考試知識點有所側重。MOS考證各個方向都是單純的上機操作題目,在選擇教學內容時就可以考慮加大實操練習的難度和深度,讓學生充分地進行大量的針對性的項目練習。
課程考核方式的設置:《信息技術應用基礎》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課程。學生只有具有嫻熟的操作技能,才能適應將來的崗位需要,而課程教學效果的評價往往采取的是“自己考核自己”的模式,一個班的教學、考試、閱卷都是同一個老師,教學、實踐、考核標準沒有統一的標準,課程教學質量無法保證。
通過施行“課證一體化”緊密結合課程教學與職業認證,設計課程考核方式,用職業資格認定取代傳統的期末考試,實現課程教學和考試分開,既明確了教學目標,又規范了考試程序,并且也使學生在課程學習完成的同時獲取到職業認證證書,這是一個多方面齊頭并進的局勢,值得推廣使用。
4 結語
在《信息技術應用基礎》課程實施“課證一體化”教學模式,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實訓技能,增強了對自己將來從事崗位的認知,而且可以通過完成實訓課程,考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為就業增加有力砝碼,通過職業資格等級,企業可以得到具有專業崗位技能的實用性人才,通過職業資格證書檢驗實訓教學的效果,為學校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實訓教學和師資培訓方面提供借鑒,“課證一體化”教學模式,把更直接、更準確地反映了特定職業的實際工作標準和操作規范引入課堂,通過職業資格證書的形式,考核學生從事該職業所達到的實際工作能力水平,體現了高職教育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宗旨。“課證一體化”課程教學模式對學生綜合素質提高非常有效,是高職實訓教學的一個成功探索。
參考文獻
[1] 鄧阿琴.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課證融通”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6(12):96.
[2] 婁蔭楠.關于深化職業教育“課證崗”一體化課程建設的研究[J].創新教育,2009(6):103-104.
[3] 夏奕.《計算機應用技術》模塊化教學改革與實踐——基于“課證融合”[J].現代商貿工業,2015(4):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