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
未來數字經濟的發展會重塑各行業的核心競爭力
數字經濟已經占到中國GDP的30.6%,帶來280萬新增就業人口,占中國年新增就業人數的21%。毋庸置疑,數字經濟是近年來中國經濟發展最為活躍的領域。2017年,數字經濟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被視為撬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新動力。
中國通過短短幾年的時間普及了移動支付,跨越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信用卡時代。在一、二線城市,已經可以做到無須依賴POS機,一部手機就可以解決日常交易的絕大部分需求。
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手段,過去兩年“互聯網+”在中國落地生根。在金融、醫療、教育、交通、O2O(線上到線下)等領域中直接貼近消費者的環節,“互聯網+”已經成為工具,或是改變著和用戶的交互方式,或是催生出新的商業模式,或是用信息的交互帶來效率的提升??梢钥隙ǖ氖?,目前的改變只是開始。就像“互聯網+醫療”,絕不僅限于用手機掛號、打通醫保支付這么簡單。未來,數字經濟的發展會重塑各個行業的核心競爭力。
數字經濟的發展改變著人們的生活觀念和思維模式。數字經濟推動了共享經濟在更多領域的融入。物品的所有權和使用權通過數字交互完成分離。共享單車、共享租車甚至共享房屋,讓擁有不再是必需。租用帶來的便利,使得整體社會資源得到最佳利用和最大節約。
數字經濟也在用科技構建凝聚社會的基礎要素——信任。數字時代以前所未有的低成本、可記錄、實時可查詢等優勢,為參與其中的每一個人構建數字信用。得益于數字信用,我們可以采購遠在千里之外的各種物品,放心地搭乘陌生人的順風車,方便快捷地得到金融借貸服務。
數字經濟造就了中國互聯網企業發展的最好時代。中國互聯網企業生于草莽,長于叢林,成就了和西方發達國家不盡相同的生態。去中心化的發展讓數字連接下沉為基礎設施,進而使得生態體系中的各個主體得以自發式高速成長。
以內容產業為例,中國引領了全球數字內容變現的新趨勢。從內容產業版權缺乏保護,到自創內容全球最高價格的變現,再到音頻、直播、自媒體、文學等多種內容,問答、打賞等多樣化變現途徑,內容產業在野蠻生長的叢林中獨辟蹊徑,儼然已經步入內容創作與收益齊頭并進的高增長時代。穿越叢林,將是一片更為廣闊的發展天地。
數字經濟接下來最值得期待的是與制造業的融合。制造業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根本,也是經濟增長的脊梁。數字經濟在貼近用戶側采用輕量級、小步快跑、高速迭代的發展模式,但數字經濟與制造業的融合,應當有更加系統的規劃,從頂層設計開始改變,由需求引發供給,通過云、大數據、柔性制造,讓生產資料得到效率最佳的配置,真正讓數據提升效率、爆發力量。
數字經濟是全球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路徑。數字經濟不僅僅能提高不發達地區的經濟產出,更重要的是能為不發達地區的人們帶來種種改變的可能。數字連接之下,即便身處最偏遠地區,也能夠無差異、無區別地得到和一線城市同樣的優質內容,能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教育、醫療、交易等最必需的信息,以更合理的價格賣出他們的農產品。數字經濟為如何觸達那些真正貧窮、急需幫助的人群提供了路徑,有助于實現精準扶貧。這一點,對全球不發達國家很有啟示。
我們有幸生活在一個能夠親眼見證科技改變生活的時代。時至今日,全球還有39億人未能上網,超過全球人口的一半。對于這部分人群,4G等基礎設施的鋪設、移動互聯網服務的跟進,無疑是改善其生活現狀的性價比最高的投入。
人工智能、虛擬現實、機器學習等最新技術已經開始滲入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分野會日漸模糊,最終將消失。既沒有純粹的互聯網企業——因為互聯網已是覆蓋全社會的基礎設施,也沒有純粹的傳統產業——因為所有傳統產業都已嫁接了互聯網基因。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當沒人再單獨提互聯網的時候,就是“互聯網+”進程真正完成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