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娜爾·吾拉里
摘要:本文以中央民族大學哈薩克族學生為例,從社會語言學角度對哈薩克語流行語進行淺談,并對哈薩克族大學生流行語的種類和特點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了哈薩克語流行語的不同表現形式。
關鍵詞: 校園;流行語;特征;哈薩克族
引言;
流行語指的是“在一定時期,一定社群內被人們普遍使用的話語形式。一般為口語,帶有一定的方言性,是一定時期內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環境及人們心里活動等因素的綜合產物,并在傳媒的推動下盛行的詞,短語,句子和特定的句子形式” 校園流行語是流行語的重要組成部分, 校園流行語屬于一種社會方言,是對現代校園生活及社會的反映。校園流行語是大學生自己或其他人創作的,在校園里廣泛流傳的一種鮮活的語言形式。大學生們是新銳的,追求個性的。體現在語言上就是他們會追求時尚,創造出新的詞語,運用與眾不同的表達方式來展現自己。校園流行語隨著時代變,隨著潮流變,隨著學生們的善惡喜好變,校園流行語已逐漸成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進一步了解流行語在大學生中的使用情況以及影響程度,尤其是少數民族學生的流行語的特點,我選取了我校哈薩克大學生調查研究,以便深入了解新時期哈薩克族大學生流行語的運用特點。哈薩克族大學生使用的流行語種類較為豐富,主要是外語類的、方言類的、民族語言類的流行語。其中除了哈薩克語以外還有外語類的流行語主要是漢語類的,英語類的,俄語類流行語。
一、校園流行語的來源
語言是隨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它映射出社會歷史前進的足跡,展現出豐富的社會文化現象。哈薩克年輕人們的知識水平的提高,也是一個不容易忽視的原因。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受到良好的教育,與之相適應的新信息增多,他們的語言信息量增大,新詞語不斷涌現。此外,前他們的外語水平的提高,使他們愿意用外語來表達相應的意思。哈薩克大學生的主要的流行語的來源是:
1.哈薩克語中原有的詞語,在發展過程中產生了新義,這種詞義變化現象同樣在語校園流行語中。因為詞語,詞義是舊有的,當賦予新的意義時,會給別人一種很新鮮的感覺,所以很快就流行開來。也是原詞本義的基礎上可以產生另一種流行語。
2.有些詞是哈漢英俄文并用是語法上加哈薩克語的附加成分的方式來構成流行語。有的是直譯或改變字形來產生,另一種用縮略的方式來構造流行語。
3.外來文化的影響。隨著對外開放的日益廣大,對外交流的頻繁大量引用外來詞語。當今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外來文化對哈薩克大學生的影響從文化知識到生活方式慢慢進入。
二、哈薩克語校園流行語的表現形式:
哈薩克大學生校園流行語的表現形式多樣,具有以下形式:
(一) 舊詞賦新義
哈薩克語中原有的詞語,在發展過程中產生了新義,這種詞義變化現象同樣在語校園流行語中。因為詞語,詞義是舊有的,當賦予新的意義時,會給別人一種很新鮮的感覺,所以很快就流行開來。這些賦予新的意義的詞只用在口語中。例如:
qulaw:哈薩克語中原有的的意思是:倒、摔倒。
賦予新的意義時: 掛科、考試不及格
olbuol?sinawdanqulapqald?.(他這次的考試不及格了)。
qw: 哈薩克語中原有的的意思是:追、出逐。
賦予新的意義時有幾個意思。比如:qwipketti(跑題了);tunimenqwd?q(晚上我們出去玩或者昨晚我們出去喝酒了。);boldiqwmax?(行了,別再說了)。
s?n?w: 哈薩克語中原有的的意思是:破碎、打碎、折斷、斷。
賦予新的意義時:喜歡。
Men oqans?n?pqald?m.(我好像喜歡上她(他)了)。
d3irtad?,?axad?,哈薩克語中原有的的意思是:折破、撕碎、亂扔、亂放、扯。
賦予新的意義時有優秀,有能力的意思,例如:ols?nawdand3irtad(考試拿高分)。
d3ww:哈薩克語中原有的的意思是:洗。
賦予新的意義時有慶祝,祝賀的意思。例如:
Sjl?qalsagbizged3w?p beresig.(如果拿獎學金,那必須請我們吃飯。)
d3aqs?q?z?mettaw?pald?η,d3wsaq bolad?eken (你找到了這么好的工作,我們應該慶祝一下。)
還有ot(火),at(馬),qatu(凍結)這幾個詞來形容一個人的穿著,長相等等。例如:
OlBuginqat?pkjinipal?pti.(他今天穿的特別漂亮或穿的特別正式。)
On?ηfjguras?attay.(她的身材特別好)。
Buginotbol?pal?ps?ηqoy.(今天你好漂亮啊)
(二)運用縮略語
為了適應快速的學習生活節奏,追求高效,快鍵大學生們會將原來比較復雜的語言進行簡化,尤其是課程名稱,人名,建筑,餐廳名稱等等變成一種縮略型詞語。例如:“馬克思主義哲學”被稱為“馬哲”,“古代突厥文碑銘研究” 被稱為“突厥語”,“文化樓西區” 被稱為“文西”,“文化樓東區” 被稱為“文東”, “包拉什老師” 被稱為“b?keη或包老師”,“張定京老師” 被稱為“d3akeη或張老師”,“蘭州拉面館” 被稱為“蘭拉”,“阿曼尼薩汗” 被稱為“amanj阿曼尼”, “巴依老爺” 被稱為“bajj(巴依)”。
(三)哈中文并用
在中國多元文化的大環境下,尤其是受影視文化的熏染影響哈薩克大學生們日常流行語較多使用漢語進行表達自我意愿,以顯示自己的個性和對漢語的喜愛。其中有些哈薩克語語法加上漢語單詞或者哈薩克語的和漢語的一些單詞共用。例如:學霸lar,學渣lar,富二代siη,官二代lar,狀態dand3urdaj;meniη女神/男神nim;自戀bolma??;meniη優盤nim;拷l?q?pber?i等等。
(四)漢英文并用
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繁復,校園不可以避免地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受英美文化的影響以及國內英語教學水平的逐步提高,哈薩克大學生們也在日常生活中習慣大量使用英語詞匯和句子。例如:哦,my god;hold住;生日happy;直接pass掉了qoj;PKgetusu等等。
三、結語
流行語是時代進步和發展的必然產物,是社會生活變化在語言中的反映。校園流行語也有積極和消極的作用。大學生流行語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新詞語,其中很多是外來詞語和網絡詞語,雖然大學生們覺得新鮮或另類,時尚,幽默,但同時也有不合規范的,對語言健康發展有不利于影響的。有很多是照搬外來詞,或漢哈英俄文并用,還有很多詞是來自網絡的,這些都會哈薩克語的純潔性造成一定的損失。校園流行語究竟有什么樣的語用價值,是否對哈薩克語詞匯的發展產生影響,如此類的問題,我們還需要繼續進一步的研究,進一步的探討的。
【參考文獻】:
[1]司馬德里,拉扎提:《詞庫》:新疆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
[2]孫慧明,李成華:《校園流行語》:載《河北理工大學學報》 ,2007(2)。
[3]王如辰:《大學校園流行語的特征及規范》;《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4)。
[4]夏中華:《關于流行語性質問題的思考》:載《語言文字應用》,2012(1)。
[5]白山木汗:《哈薩克族語言學導論》: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6]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語委會:《現代哈薩克語》: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
注釋
1.王如辰《大學生流行語的特征及規范》白城師范學院學報 2008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