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格千
【摘 要】高中歷史教學的內容原本是豐富多彩的,其知識的呈現是鮮活生動的,只是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的影響下,高中歷史教學開始變得無趣起來。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推行,歷史課堂生活化教學的理念被提了出來,為高中歷史帶來了新的活力。
【關鍵詞】高中歷史 生活化課堂 歷史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10.055
歷史是一段鮮活的記憶,是真實付諸于紙上的印記,但在大多數學生的眼中,歷史僅僅是一個個死板的知識點。這是由于在傳統的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僅針對單一的書本知識去對學生進行講授,忽略了實際生活同歷史知識的聯系,從而形成了一種照本宣科的尷尬教學局面。在此種教學模式之下,學生學習興趣會不斷的下降,且無法有效的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只能夠簡單粗暴的對相關的歷史知識進行死記硬背,除了能夠勉強應付考試外,并不能對所學的歷史知識進行靈活的運用。這種情況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行的今天,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因為,其基本理念就是要強調將歷史課本知識同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從根本上全面實現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知識進行合理的運用,從側面來對學生的能力發展起到有效的促進作用。所以,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融入生活化教學理念是符合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的,而歷史課堂生活化教學的實質就是以現實生活為背景,借此來對學生進行必要且有效的歷史教學,讓原本死板的歷史課堂變得鮮活起來,將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主體性完全發揮出來,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對歷史知識進行學習的愿望。同時,在進行歷史課堂生活化教學后,教師能夠順利地把教學要求拋給學生,讓學生通過一系列的轉化過程,將其轉化成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求,從而使學生在歷史知識的學習中充滿激情。
一、高中歷史教學觀念的生活化
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觀念顯得尤為重要,要想在歷史課堂上實現生活化教學,首要任務就是要對教師的教學觀念進行更新,讓教師的教學觀念,能夠符合這個時代的教學需求,并具備一定的創新精神。目前高中歷史教學的目標其實很簡單,就是要讓學生通過對歷史的學習,來提高其歷史綜合素質,實現多元化的發展。換言之,就是要讓歷史教師的教學觀念生活化,教師應該能夠確定教學的主體是學生,不是傳統教學中一味側重的歷史課本。因此,教師要在教學的同時,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綜合了解,以學生的實際情況作為教學的出發點,來將歷史課堂教學和學生的日常生活巧妙的結合起來,從而為學生營造出一個適宜學習的氛圍,讓學生能夠完全的投入到課堂教學之中,并在課堂教學中表現的積極主動。
二、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歷史的長河奔流不息,人類的文明在這條河流中源遠流長。而由于歷史教學內容所涉及的內容極為繁雜,其涉及了政治、軍事、藝術、文學、哲學等領域的知識,這使得歷史和學生之間天生就存在了一定的距離。因此,教師要能夠在教學中采用合理的教學手段,對歷史教學內容進行恰當的呈現,讓學生能夠盡可能的去親近歷史,使歷史內容和學生之間的距離被有效地拉近。同時,學生作為一名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的獨立個體,其無時無刻不與環境發生聯系,不同的學生對這個現實社會有著不同的認知及感受。教師在進行高中歷史課程教學時,除了要考慮到所教授的相關歷史知識外,還要充分的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及知識背景,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以便能夠符合學生的真實需求,將歷史學習同學生對社會的認知有機的聯系起來,使歷史能夠平滑的向現實過渡,讓學生的學習變得更為有效。
歷史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就地取材,利用身邊具有一定歷史的事物來引導學生融入到歷史之中。我國文化源遠流長,就以我們常用的地名為例,很多地方的地名就具有極為重大的紀念意義,或為了紀念某一歷史人物,或為了紀念某一歷史事件,或是因為特殊的政治地緣關系,或折射出了一段被塵封的往事等等。可以說是,每一個地名的來源,背后都隱藏著一段歷史、蘊藏著一種文化。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引導,讓學生對這些地名產生濃厚的興趣,抱著一種好奇的態度,去對問題進行不斷的探索,從而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有效的提高,并從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內容,及拓寬了學生的歷史知識視野。
另外,教師還可以將一些重大的熱點事件,引入到歷史課堂教學之中,比如偉人誕辰、國慶節大閱兵、紅軍長征紀念日等等,讓學生將歷史事件的現實意義搞清楚,再讓學生理解這些歷史事件背后所蘊含了怎樣一種精神,教師在來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引導,讓學生去對這些問題進行較為升入的思考,使得歷史留下來的知識文化財富和精神文明財富都能夠沉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之中,為學生的生活或學習作出有效地指導。
三、高中歷史教學過程的生活化
俗語有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話道出了高中歷史學習的關鍵。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固然很重要,其可以讓學生順利的掌握教材中的相關歷史知識,而要讓學生對這些知識有較為深入的了解,就要讓學生有一定程度的親身經歷,因此高中歷史教學活動,需要同實際生活建立起廣泛的聯系。教師要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進行必要的社會實踐,從而讓學生的學習能夠立足于生活、發展與生活,這樣的歷史課堂才會有靈性,才會變得生動活潑。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歷史教學時,可以將生活化的場景融入到實際課堂教學之中,從而創設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能夠對相關的歷史進行較為深入的理解,從而拉近學生和歷史之間的距離。
比如,在進行某些歷史事件的相關知識講解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去扮演其中的角色,以表演的形式來讓學生對相應歷史知識進行近距離的感受,借此來加深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認識。通過角色扮演的學習形式,使得原本遠離學生現實生活的歷史變得生動形象起來,同時通過學生對相關歷史的進一步加工,使得相關的歷史情境更具生活化的氣息,從而點燃了學生的學習激情,讓學生更為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之中。當然,教師還可以在恰當的時候,組織學生去參觀博物館,讓學生在博物館中,近距離的去感受歷史,甚至是去觸碰歷史。
歷史課堂生活化教學,其已經被廣大師生所接受,同時也受到了廣大師生的還原,而要實現生活化的歷史課堂教學,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要做到歷史教學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這樣才能讓學生成功的將歷史回歸到生活之中,讓其更好地為現實生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