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下的高校的鋼琴教學大多以西方鋼琴作品來做教學示范案列,本文提出鋼琴在中國發展的歷史較為短暫,而西方又有比較完備的鋼琴演奏體系。但是中國鋼琴作品同樣也能達到這種效果,中國鋼琴作品在高校鋼琴教學中肩負著重要意義。負責把中國特色的鋼琴串座手法傳承給未來的教育工作者。
關鍵詞:中國;鋼琴作品;高校;鋼琴教學
鋼琴傳入我國時間雖然不長,但是也已經有了近百年的歷史,在鋼琴發展的過程中,高校鋼琴教學已經占據了重要的位置,在各大高校的教育中,鋼琴作品已經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實踐[1]。但是,在鋼琴教學中,用西方的鋼琴作品給學生示范的比例較大,往往忽略的是對中國本土鋼琴的選擇與安排。這就直接導致了高校鋼琴教學質量的整體停滯不前。
一、中國鋼琴作品發展及其意義分析
中國鋼琴作品的創作起步比較晚,大約在萌芽在清末民初,由于當時印刷鋼琴譜較為困難,所以現在流傳下的曲目不多,這時候的鋼琴作品大都以民間曲調為創作主題,雖然曲調比較單一簡單,但是對后世鋼琴作品創作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
到了發展期,人們要求演唱的技巧性比如進行“不出聲的現場彩排”[1]繁榮時期開始出現大量人們喜歡的鋼琴曲,從《牧童短笛》到《搖籃曲》,鋼琴作品發展的速度很快。
快速發展后的中國鋼琴作品,開始崛起,已經得到了世界的認可,出現了許多的經典曲目,很多中國優秀的鋼琴作品已經闖入了其他國家。中國鋼琴祖品雖然起步晚,歷史短,但是作品的題材卻很廣泛,很多題材都真是的反映人們真實的生活狀態,體現著人們的思想感情[2]。中國早期的鋼琴作品,萌芽于民族音樂,例如山歌,民歌,它們常與歐洲的和聲進行融合,在經過適當的改編,使其煥發出訊作品的魅力。劉晶表示,鋼琴家追求的解放人們的主體意識,給當代的音樂生活帶來了多元化發展,開始了音樂的多元化格局。這樣對于追求的審美方式,和開拓的音樂表現力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二、中國鋼琴作品和外國鋼琴作品的對比
中國本土的演奏樂器,大多都以管弦類為主,但是鋼琴卻屬于鍵盤類樂器。鋼琴作為一種演奏樂器,起源于西方國家[3]。西方國家對鋼琴的演奏有了比較完備的演奏體系,對于中國的初學者有很大的幫助,幫助初學者打下堅實的基礎。中國的鋼琴作品汲取于中國的民族藝術,極具民族色彩。帶有民族色彩的中國鋼琴作品,肩負著媒介和溝通的作用,讓不了解中國文化的人認識到中國民族文化的豐富性,這樣子就有利于民族音樂的提高。
因為東西方存在文化差異,但未必所有的西方的鋼琴作品都適合中國鋼琴文化的發展。中國傳統音樂作品大多以自有節奏為主,而西方音樂作品比較注重節奏,由于對于“節奏”的看法不同,所以中國再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問題很多[4]。中國的音樂中無論是音節還是琶音在指法上都與西方國家大不相同。但是由于中國鋼琴家已經掌握了基礎的鋼琴演奏方式,所以能夠慢慢地探索屬于中國鋼琴的發展之路,在西方鋼琴演奏上發展極具東方韻味的鋼琴作品,相對而言比較容易一些。
三、中國鋼琴作品在高校教學中的作用
用比較專業化的術語來說,中國音樂的表現方式大多都采用五聲調式,中國的鋼琴作品在和聲上使用大量的非三度疊置結構的和弦,再加上采用三度結構的和弦為旋律的基礎等等的手法,使現代中國鋼琴作品新的編曲上具有十分明顯的民族特色[1]。這種非常居有中國特色的鋼琴作品,激發了高校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之情,可以使他們了解民族文化的精髓,弘揚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精神。對于我國大量的經典鋼琴作品的串座過程的了解,給中國音樂家以更大的啟發,沖中國的重要的靈感,成為中國鋼琴家的隊伍中的中堅力量。
(一)提高學生們對中國鋼琴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演奏能力
中國高校加強鋼琴教育中的中國作品部分的學習,是有利于提高學生們對中國鋼琴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演奏能力,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愛國認識。中國鋼琴作品在高校的運用失火受到社會的影響的當下社會,愛國題材的鋼琴作品居多這就詮釋了,在鞏固學生們的音樂知識的同時,還能了解創作者的愛國思想,也能加強學生的愛國意識。
(二)保證中國作品的傳承和發揚
我國不同時期有不同的鋼琴作品,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同學學習中國本土的鋼琴作品,還能幫著學生了解近代的革命發展歷史以及我國特有的傳統文化和思想,這樣也能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鋼琴。通過培養學生們對中國鋼琴作品的認識,能更好的了解中國鋼琴作品的創作風格,以便以后能培養出更為優秀的創作型人才,以保證中國作品的傳承和發揚。中國高校的鋼琴教學,除了以上比較淺顯的幾個點以外,還有更深層次的方面。中國高校的鋼琴教學,不能單純的只是理解為一種技術性的教學方式,不僅僅只是有音樂理論的學習和演奏技巧方面的練習,更為重要的是對民族文化的包容和傳承[3]。鋼琴畢竟是一門優雅的樂器,國人開始時對這種鍵盤類樂器的了解少之又少,所以,這樣很多人都產生了一定的誤解,走進了一個誤區的怪圈子:就是認為把外國鋼琴作品練好了就意味著是把鋼琴學好了。其實不然,外國不朽的音樂名作為什么會稱之為“不朽”,就是因為它精準的表述了他的民族情感。然而中國作品同樣可以達到這種效果,我們要對中國鋼琴作品加強民族感。
(三)握住與西方鋼琴作品的差別
因為中國鋼琴作品在彈奏方法、演奏方法上與西方鋼琴作品的一系列的不同,所以高校的學生們在演奏獨具中國特色的中國鋼琴作品時,可也把握住與西方鋼琴作品的差別,將民族音樂特色表現出來通過差異性使學生學到不同的技巧和方法,提升演奏技術,同時也可以提綱學生的演奏能力[4]。現代音樂教學所培養的人才不僅是傳統上的教育工作者,還是音樂文化的繼承人,傳統文化的改革者。其實在音樂鋼琴作品的教學中,中國鋼琴作品理所應當應該占據重要的地位,因為中國的鋼琴作品,是從中國民族的音樂神韻中提煉,發展到鋼琴音樂音響的發揮,都需要大量創作出中國人所能接受的中國話作品,形成獨具中國特色的鋼琴流派。
綜上所述,我國目前的高校鋼琴教學極其缺少的中國元素的問題已經很是嚴重了,要注意加強中國鋼琴作品在高校鋼琴教學中所占的比重,比合理融入西方作品,相互作用,相互吸收,最終提高鋼琴課堂的效率,再從鋼琴課堂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質量上進行拓展化的改革,促進中國鋼琴的教育事業的發展,更好的促進學生的民族感情和愛國之心,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奉獻出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胡曈曈. 中國鋼琴作品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重要性探析[J].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6,(04):90-92.
[2]鄭毅峰. 探索中國鋼琴作品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意義[J]. 音樂時空(理論版),2012,(06):102-103.
[3]龐博. 中國鋼琴作品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重要性研究[J]. 黃河之聲,2011,(16):15-16.
[4]譚曉. 早中期中國鋼琴作品中復調技法的運用及教學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5.
作者簡介:陳天,助教,從事音樂教育工作,現就職于河南藝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