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新月
摘要:意大利古典歌曲《Caro mio ben》,中文譯名《我親愛的》,是被廣泛傳唱的非常優秀的著名意大利古典聲樂作品之一。由于它曲旋律流暢抒情,節奏平穩徐緩, 音樂表現線條流暢, 而且歌詞內容樸實真摯, 所以被稱作小詠嘆調, 反映了創作者的音樂創作風格和當時的時代特征。
關鍵詞:背景;藝術特點;演唱
一、創作的背景
17世紀中后期,由于經濟和文化的不斷發展,意大利人民對于文化和藝術形式的追求也逐漸增多,傳統的音樂形式(包括傳統歌劇)已經不能滿足當時人們的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豐富自身的表現形式,美聲唱法開始成為意大利歌劇的重要組成,并且迅速壯大, 所以在這一時期,出現了美聲作品創作的高峰時期,一大批意大利作曲家創作的無數優秀的美聲作品,其中就包括了當今美聲唱法訓練中必唱的一首作品《我親愛的》。該作品的旋律是由喬爾達尼獨立譜寫,歌詞是根據當時流行的一首詩歌改編而成,所以不管是在曲風展現方面,還是在情感表達方面,都極具特點和張力,是那個時期意大利美聲作品的代表,也一直流傳至今,可以說,《我親愛的》是藝術與情感的結合,也是美聲歌曲的經典。
二、作品的藝術特點和情感表達
該作品的作者喬爾達尼生前除了活躍在第勒尼安海岸的那坡里等地外,還曾到英國倫敦進行游學和從事音樂活動。他一生寫過不少那坡里風格的歌劇和清唱劇、教堂音樂、器樂曲等,他的作品中,會透露出英式音樂的歡快,同時也保留意式音樂的典雅。從《我親愛的》的藝術特征中,我們也可以看出喬爾達尼的音樂風格,也能感受到他特有的音樂思想。
(一)藝術特點。
1.要提到的是其曲詞簡練。《我親愛的》并不屬于一首完全原創的美聲作品,前面提到該作品的歌詞是根據那時當地比較著名的詩歌改編而來,同時配以合適的曲調,成就了《我親愛的》的不朽與輝煌。從作品的整體來看,由于源自于傳統詩歌,整體都很簡單,使得歌曲看起來清新簡練,而且曲調也沒有過于復雜的變化,朗朗上口。但是曲詞簡練并不代表能該作品過于“凡俗”,恰恰相反,正因為其簡練的曲詞風格更加顯示出了美聲唱法的魅力所在,因此在演唱該歌曲時,對于美聲功底也有較高的要求。
2.該作品在曲風方面,顯得尤其平穩和流暢,沒有多余的修飾,每一個音符都恰到好處。很多人都覺得傳統美聲是高雅的藝術,不適合大眾欣賞。但是作為美聲作品的代表,它以輕快平穩的節奏和朗朗上口的旋律有力的反駁了這一觀點。總之,簡練的曲詞和平穩流暢的曲風把該作品的藝術特點展現的淋漓盡致,也蘊含了意大利美聲歌曲的獨特魅力。
(二)情感表達。
該作品堪稱意大利歌曲的代表,主要表達了當時人們對愛情的苦苦追求和無限向往之情。旋律委婉,線條流暢,歌詞內容樸實真摯,可謂是膾炙人口。從曲式結構來看,該作品是帶再現的三段體。第一段和第三段歌詞完全相同,旋律主題相似,第三段是第一段的重復再現,只是在節奏、速度方面作了簡單的調整。而第二段是歌曲的展開和發展部分,旋律由中聲區緩進至較高聲區,節奏加快,形成歌曲的高潮部分。所以速度緩慢的第一段表達了一位飽受愛情折磨的年輕人內心獨白。到了歌曲的第二段,由于旋律的上行和作品整體的結構劃分,該部分要求演唱者以高位置頭腔共鳴唱出堅實有力的強聲來表達被愛情折磨已久的壓抑情緒和表達青年對愛人發至肺腑的情感。而在這個高音的部分,節奏的時值處理上應適當的放緩,稍加停頓。當高音部分過,歌曲的旋律平緩地走向了中聲區,情緒也由激動轉向平靜。緊接著,又重復高潮部分的那句歌詞:“請別對我,無情無義。”表現了飽受愛情折磨的青年意猶未盡的痛苦之情。第三段為整個作品的再現部分,歌詞與第一段完全一致,只是在聲音處理方面更弱了,而且整體更加平穩和平靜,給人的感覺是那位年輕人的形象再一次出現,同時也表達了這位年輕人對美好愛情的憧憬之情。
三、演唱時的具體要求
該作品作為很多美聲愛好者和學習者必唱的曲目,單從譜面上看,其篇幅短小,音域跨度小,對演唱的高難度技術技巧要求不多,看上去似乎很簡單。但是想把其演唱完美實屬非常不易。首先,需要演唱者具有十分扎實的演唱功底和技巧;其次,在音色、力度方面都要有很好的控制,而且要求演唱者咬字清晰、氣息平穩流暢。因此,筆者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歸納和總結。
(一)重視咬字吐字、規范語音。
提到意大利語語音的重要性,中國著名歌唱家、音樂教育家趙梅伯曾說:“意大利文字常多開口母音,所以容易將聲音傳達給聽眾;同時,又沒有法文的鼻音和德文的喉音的顧慮;這是一種訓練歌聲的最好的文字,初學聲樂的人宜多唱意大利文,這樣可以使聲音盡量向前從而容易獲得共鳴。”意大利語素被稱作“最美歌唱語言”,凡是學習美聲唱法的朋友們都知道其輔音清晰,元音圓潤,非常便于歌唱。其5個元音([i]、[e]、[a]、[o]、[u])發音柔和,不會過度的振動聲帶,而且聲音容易集中到一個統一的位置。在演唱中,一定要注意發音的規范性。如果咬字不規范的話,會導致喉嚨不能充分的打開,而導致母音變形、發扁。而且,由于該作品的歌詞是一首詩歌,具有一定的藝術性,因此,再演唱過程中就更加要求演唱者咬字吐字的規范性。
(二)重視氣息運用。
由于該作品的旋律線條比較平穩和流暢,而且音程的變化基本是多級進少跳進。所以在演唱過程中,需要演唱者保持很好的連貫性,就是作品前面標記的音樂記號Larghetto。Larghetto從其字面意思來看,是稍緩慢的意思;從音樂速度和情緒上來看,是小廣板,需要連續、不間斷的詮釋作曲家所要表現的情緒和內容;從聲樂技術的角度上來看,聲音需要持續、平穩。尤其在本曲中出現的幾個不同的力度記號(包括p、ppp、f、mf),因此,需要演唱者強有力的氣息支撐和運用,只有具備良好的氣息支持與控制,才能夠更好的完成其不同力度樂句的演唱和把握。
四、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該作品的簡單分析得出,雖然其篇幅短小,音程跨度不大,但是要想將該作品展現的淋漓盡致是一件極其不易的事情,不光要求扎實的唱功,而且還要求演唱者具備對作品的分析和二度創作能力。以上為我對該藝術歌曲的簡析,希望可以對演唱和教唱本作品及與之相似的其他作品的聲樂工作者有所助益。
參考文獻:
[1]張露.芻議意大利古典藝術歌曲的藝術特征——以歌曲《我親愛的》為例[J].黃河之聲,2014,(12).
[2]吳踴.略論意大利古典聲樂作品的風格——以《Caro mio ben》《Nel cor piu non mi sento》為例[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2).
[3]李毅梅. 聲樂作品《我親愛的》演唱分析[J].黃河之聲,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