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技術與經濟的發展使我國建設進入新時期,新時期對應新形勢,新形勢有著新要求。在新形勢的引導下,加強勞動與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成為重點。社會保障制度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社會穩定發展的關鍵。加強勞動和諧勞動關系建設也是新時期為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所作出的必要努力。面對新形勢,要積極的針對當前社會中凸顯的矛盾進行解決,建設完善勞動和社會保障制度。
關鍵詞:勞動;社會保障;建設探索
引言
社會主義的先進性是毋庸置疑的,建設完善勞動社會保障體系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體現。現階段,在世界形勢以及技術發展等多方面的影響下,我國建設進入新時期。在新的時期,社會的發展面臨著更多的挑戰,矛盾沖突也有著新的表現。為推動社會的穩定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就要對現有的社會矛盾進行解決。而解決改善社會問題的關鍵方法就是積極建設完善勞動與社會保障體系。所以,本文在對當前社會中凸顯的主要社會矛盾進行分析后,對勞動與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完善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思考。
一、新時期社會主要矛盾
(一)老齡化
現階段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階段,高齡群體相比一般群體更容易產生問題,所以,老年人群體會占據更多的社會資源。在當前,人口老齡化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諸如加劇就醫難看病難的社會矛盾,加劇社會的養老負擔,加劇老年人對社會醫療保健、生活服務的需求支出等等。而且,據相關統計,老齡化趨勢還在進一步的加劇,其影響也在不斷的加強。巨大的老齡化壓力使得當前的社會保障超負荷運載,降低了效果的同時也會進一步的激化矛盾最終造成社會的不和諧。
(二)新型勞動力
新時期中一個非常鮮明的特點就是技術在快速的發展,隨著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型產業得以建立,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也在這一過程中努力探索。勞動力市場中技術型人才,綜合型人才需求變多。勞動力組成的轉變使得傳統的勞動保障不在適應新的勞動關系,所以在這一過程中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勞資沖突。另外,新時期經濟增長趨勢減緩也是造成勞動關系不和諧的一個影響因素。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高,物價水平也在不斷的增長,與之對應的收入體系得不到協調就會阻礙和諧社會的構建。
(三)城鄉一體化
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都在推動城鄉一體化趨勢的前進。但在當前,城鄉一體化的過程中遇到許多的阻礙,使得城鄉一體化進展緩慢。農村的社會保障制度落后且與城市的發展不相協調,農村人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影響了新農村的建設。社會正向著城鄉一體化的方向轉型,統一兩者的社會保障體系是其中的關鍵環節。實地農民的弱勢地位與城市富裕人口的和諧共處是當前極其尖銳的問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便有著極其特殊的意義。
二、我國勞動與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策略
加強我國的勞動與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需要多方面,多層面的協調配合,需要得到國家、地方政府、社會的共同努力。需要在政策完善,監督體系建立方面進行努力。具體措施如下:
(一)國家方面
國家層次的政策與法規是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完善的總方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主要包含三個方面:老齡化、勞動者、鄉鎮居民。所以國家相關部門要針對這三個方面進行立法規范與文件指導。針對人口老齡化要加強社會醫療保障基金方面的完善,國家要頒布法規來規范老年人退休醫療保險的繳納。在社會醫療養老保險基金的應用方面,要通過法律來加強監督,防止醫療保險詐騙行為的出現。對于構建新型的和諧勞動關系,也要出臺相關的指導文件,引導企業進行內部改革,加強對勞動者權益的保護,加強勞動雙方關系的溝通交流。針對呈城鄉一體化的推進,要在國家層面上做出指導,國家要調動相關的專家機構來進行深入的調研,探究城鄉之間的協調方法,分析城鄉間社會保障體系的之間的矛盾點并進行方向性的建議。
(二)地方政府
國家在完善了相關的法律法規,構建起健全體系后。地方政府就要切實配合國家進行相關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在不同地區,人口老齡化、勞動關系、城鄉發展都有著不同的特點,地方政府要在順應國家大方向指導情況下針對本地區的特點做出對應的優化,使其更符合地方特點,在貫徹落實的過程中要本著嚴謹的態度進行相關工作的開展。就人口老齡化方面,不同地區的人口老齡化程度不同,主要表現出的問題也有所不同,地方政府加強與相關機構的配合,探索出適合本地區發展的社會醫療保障體系建設方向。但是無論怎么發展都要堅定的遵循國家政策的指導。在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方面,依照國家指示,聯合企業進行企業內部的整改,配合勞動公會深入企業了解企業中存在的各種勞資沖突。然后,就地方政策指導,監督管理等問題開展實際體系的建設。進而更好的配合國家政策的展開。
(三)社會方面
社會輿論在我國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輿論所指能夠放大當前尖銳卻不明顯的社會矛盾。能夠更具針對性的暴露出相關問題。有助于為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指明方向。另外,加強社會的宣傳對轉變社會成員的認知有著重要的影響,無論是老齡化問題還是社會勞動關系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社會成員缺乏相關的認知與權益保護意識造成。社會加強法律法規宣傳,加強維權意識的宣傳能夠有效的幫助政府對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最后,要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社會監督更加公平也更加公正。借助互聯網平臺,借助各種類型的新媒體能夠有效的保證勞動與社會保障體系按照預定的計劃進行建設。
結語
社會保障制度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社會穩定發展的關鍵。加強勞動保障也是新時期為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所作出的必要努力。加強我國的勞動與社會保障體系的建設需要多方面,多層面的協調配合,需要得到國家、地方政府、社會的共同努力。需要在政策完善,監督體系建立方面進行努力。本文只是針對筆者對相關問題的認識來進行一些不成熟的思考,缺乏更加細致的研究,希望在今后的文獻中能夠結合相關數據來針對更加具體的問題進行研究,提出更加切實可行的建議。
參考文獻:
[1] 白鳳崢.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建設探索 [J]. 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 , 2008, (01): 16-18
[2] 周立今. 努力加強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構建首都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安全網”——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張欣慶答記者問 [J]. 首都經濟 , 2001, (06): 23-26
[3] 于霞芬. 嘉興市建設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的探索 [J]. 嘉興學院學報 , 2010, (04): 22-25
姓名:管碧筱,出生年月:1995年4月,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湖北-襄陽,學歷:大學本科,職稱(學生),單位(無),畢業院校:廣東醫科大學在讀,畢業專業:勞動與社會保障,研究方向:醫療保險,工作單位:(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