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紅麗
摘要:在我國素質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新課標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得到了廣泛應用和不斷深化。為了切實貫徹落實新課改的實質,讓學生真正從學習中解放出來,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做學習的主人,我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上不斷做出調整,先提出減負,緊接著又在其基礎上提出了增效減負,因此,探究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首先對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然后對增效減負的涵義進行了闡述,最后指出了關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策略
小學語文是我國基礎文化課程教學的一門重要學科,也是小學生正式進入母語學習的關鍵科目,而課堂教學是小學語文教育的主要途徑。由于受到傳統應試教育模式的影響,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還是采用滿堂灌輸式的教學,學生成為學習的機器,只知道不斷地做題,完成作業,應付考試,大大增加了學生的負擔,教學效果卻沒有增強。隨著新課改的全面實施,我國的小學語文教育理念也不斷發生變化,開始重視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學生負擔的減少。近年來,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在增效減負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一、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方面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方法不科學。在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教學方法不夠科學,只注重教學知識的傳輸和教學任務的完成,而忽視了對知識的解惑和理解應用。依靠教師的威嚴來強迫學生死記硬背,識記課本上的生字、生詞、段落等,而忽視了對這些內容含義的解讀和闡釋,學生雖然記住了教學內容,卻不理解這些內容的真正含義和所蘊含的道理,無法做到學以致用,使課堂的有效性大大的降低。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增大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還會讓學生感覺到學習語文是一件很枯燥無趣的事情,甚至因此而厭惡、恐懼語文課堂的學習。
(二)教學目標不明確。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具有心智發育不成熟,是非辨別能力較差等特征,因此在對于知識的積累、理解能力、性格愛好等都存在明顯的差異,一些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缺乏對學生差異性的充分考慮,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內容難易度設計合理,導致一部分學生聽不懂教師所講授的內容,出現聽天書的現象,而另一部分學生卻覺得所學的內容太簡單,而失去學習興趣,因而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教學方式單一。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普遍的教學模式就是講授,缺乏趣味性,而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比較喜歡有趣味、好玩的事物,因此這種教學方式很容易造成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無法激發起學習的興趣以及對知識的求知欲望。采用這種枯燥的教學方式,教師也會因為時常要耗費精力去維護課堂教學秩序而感到心累,因此導致一堂課下來,教師和學生都身心疲憊,而課堂效果卻沒有得到增強。
二、增效減負的涵義
增效和減負兩者存在著互補的關系,倡導在切實減輕學生課業的基礎上,努力提高教學質量?!霸鲂А笔侵竿ㄟ^轉變教學方法、方式、目標等方式,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內,使學生學到更多的內容。而“減負”具體的內容是指對學生課后作業內容的改進,即在不影響學生對知識點鞏固的情況下,科學合理地減少學生的作業量。增效減負是我國素質教育不斷發展的產物,也是一種具有互補性質的教學策略,貫徹落實增效減負教學策略,不僅有助于提升我國小學語文教育的整體教學水平,還大大推進了素質教育改革的發展。因此,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也是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當前必須要重視的內容。
三、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策略
(一)構建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結構。若要實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增效減負,就需要構建一個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結構,有效教學能夠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同時也能夠增強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簡潔、有效語言不但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注重豐富而有效的語言習慣的運用,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經常使用講授語、總結語、評價語這三種語言。另外,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要求小學生能夠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如果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必須要對課堂朗讀進行有效指導。只有這樣做,才能激發學習的興趣,激起求知欲,減輕學習負擔,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有效指導。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語文科目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和教學內容,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一般的小學語文教師會認為,只要自己把課備好了,在課堂上再注意一下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便可以學到知識,能夠提升學習成績。其實這個理解是片面的,教師的教學水平僅僅是一方面的因素,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只有方法用對了,學習效率才會得到提高,才能真正把語文學好,反之,則會出現事倍功半的結果,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分擔,還提升不了學習的效率,甚至造成學生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加強作業管理,提高作業含金量。增效減負中的“減負”并不是指單純地減少作業量,作業不僅是“減負”的一方面,還是“增效”的有效途徑。要想實現真正減負,首先要讓學生從繁重的作業中解放出來,教師應精心設計課后作業,做到難易度適中,提高作業設計的含金量,作業設計應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靈活性,嚴格控制學生的作業量,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效率。其次,為了實現減負增效,教師還要合理設計一些課堂作業,以檢驗反饋學生對課堂知識掌握和運用的情況,并要及時地給予有效指導,使學生積極開動腦筋思考問題,獨立將作業高效率的完成。最后,對待反饋作業,教師一定要用心批改,并要根據所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方式,直到學生真正地理解并掌握這些知識點為止。
四、結束語
在我國新課改新課標的素質教育改革大環境影響下,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也提出了增效減負的要求,減負不僅要做減法,還要做加法,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課堂上有限時間的學習效率,這就需要小學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鉆研課本,備好課,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目標,注重學生的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方式,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參考文獻:
[1]陳茂龍.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策略探究[J]. 中國校外教育,2016,(34).
[2]李振速. 探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的策略[J]. 中國校外教育,2014,(20).
[3]趙世同. 關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增效減負策略的探究[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