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棒
摘 要:在新時期,高等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是社會服務。以湖南省地方高職院校教育為例,在推行的“四化兩型”建設中,把提升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能力作為重點。但是當下湖南省高校教師服務方面存在機制不健全、力量分布不均、深度不足、能力欠缺和認知不足等問題。因此,高職院校應從制度和決策上推動特色高職院校的發展,提高高校教師深入教育教學改革的積極性,提高高校教師的服務意識加大培養力度,從而提升高校教師的社會服務能力。
關鍵詞:四化兩型;高校教師;社會服務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一、高校教師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的意義
(1)方便學生可以直接接觸職業崗位。教師的社會服務能力越強,越能夠將職業崗位中所要求的標準知識更加明確地教給學生,使得學生在后續發展過程中更加具有競爭力。
(2)增進學校和企業的聯系。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中,大多數以企業作為主導地位。高校教師的社會服務能力能夠在校企合作中為企業提供技術支持促進校企雙方的合作[1]。
(3)促進高職學校的良性穩定長遠發展。社會、學生和家長、企業、政府對高校的認可程度取決于教師社會服務能力的高低,所以說提升高校教師的社會服務能力是高校發展的基礎。
二、湖南省在“四化兩型”建設背景下高職教師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的策略
1.根據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改革和完善建設機制
政府針對高職院校的師資建設,推出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關于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的意見(2017—2020年)》等相關文件,其中以“雙師型”教師團隊尤為突出,特提出以下幾點改革建議。
(1)合理的經費投入。湖南省政府和教育部門需要加大高職學院經費投入,通過政策的正確引導,促進“雙師型”教師發展,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2)完善的編制制度。高職院校的人力資源制度中,應多種教師編制管理機制共同發展,教師的定編以高職院校的實際情況為主,通過向“雙師型”教師傾斜,使其均衡發展。
(3)改革選人制度。《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明確指出,要“落實職業院校用人自主權。不僅要提高院校自主權,同時要對于一些教師和崗位不能契合,形成資源浪費現象進行“強化培養,合理轉崗”。同時糾正在教師招聘中不規范問題,做到公平、公正、公開[2]。
(4)健全教師激勵機制。完善教師的評優晉升標準,針對不同專業、不同領域、不同類型的教師,對應的要求機制也應該因實際情況而作出改變。
2.加大地方特色高職院校的資金扶持力度,為湖南“四化兩型”建設提供多樣式的特色發展途徑
湖南省政府應該積極引導高職院校明確辦學理念,通過分析高職院校自身的地域、人文等特色,建立特色鮮明的地方性高職院校。通過發展自身的特色,創辦特色性專業,起到示范性作用,不要盲目普及推廣,最后會導致專業過多而特色不鮮明。
3.推動高職院校專業調整
高職院校要根據招生和就業數據的對比分析評估,通過調控該專業的資源配備、招收人數、專業定位,從而保證專業良好發展。同時對與適應經濟發展潮流的新興專業,應著重打造牢固的基礎,拓展產業鏈,以促進后續發展,從而提高專業綜合競爭力。
4.鼓勵高職教師深入教學改革
高職教師不能只側重于理論知識或者實踐基礎,還需要實現兩者之間的相互交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重視獲得崗位操作能力為目標,遵循“需求導向、能力本位”的原則,從而制定出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方案。同時還要促進人才的市場適應能力提高,完成教學的最終目標。
5.提升高職教師的社會服務意識
提高高職教師的社會服務能力不僅能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而且能夠提高高職院校教學質量,從而提高高職院校自身的影響力和競爭力。高職教師只有將教學實踐和社會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好地促進自身教學,實現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范善穎,翦象虹.“四化兩型”背景下高職教師提升社會服務能力策略[J].中外企業家,2016(35).
[2]左彩云.高職院校專任教師社會服務能力芻議[J].教育與職業,2013(35):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