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俄羅斯特約記者 郭炳
跨文化交流,是留學生們難得的人生財富。對留學俄羅斯的不少中國留學生來說,與“戰斗民族”直接接觸,還可不斷刷新自己對“勇敢”的認知?!董h球時報》記者在俄羅斯采訪了多名中國留學生,讓我們來聽聽他們口中的“戰斗民族”吧。
吳晨曦(莫斯科動力工程學院):莫斯科有很多不設紅綠燈的人行橫道。法律規定,車輛無條件讓行人??晌颐看芜^人行橫道,都發現駛來的車輛沒有絲毫減速,往往會用一個刺耳的急剎停在人行橫道前。一次,我過馬路走到1/4時,發現有一輛車飛快駛來,我迅速返回起點。就在我轉身一瞬間,那名司機踩下剎車。在我回到路邊的同時,車也停住了。我當時奇怪,為什么我退讓,他還停下來?后來我才知道,如果司機不避讓行人的情況被舉報,第一次罰款1000盧布(約合人民幣110元),以后每次罰款5000盧布(約合人民幣550元)。所以當時那名司機可能以為我退回去是要拍照舉報。如果下次有司機用加速嚇我,我就跳回路邊拿出手機嚇他們。
王舒蕾(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戰斗民族”很熱心。記得我有次和朋友去特列季亞科夫美術館,坐過了兩站,后來就找不到路了。我們向一位奶奶求助,她放下自己的事,親自陪我們坐回去兩站,看到我們順利到達站點才離開。我們當時被感動得鼻子都酸了。
翟應慧(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我覺得“戰斗民族”真的有鷹的血統,只不過是“貓頭鷹”。比如我的俄羅斯室友,她的生活規律是白天睡覺、夜里活動。當然她這樣的作息很影響別人。不過,俄羅斯人很多方面確實讓我敬佩。今年4月,圣彼得堡發生地鐵爆炸案,事故發生時地鐵還未進站,爆炸聲響起,車廂里求救聲和尖叫聲不絕于耳,列車司機臨危不亂地將車開進相鄰站臺,贏得救援時間。事故發生后,地鐵交通癱瘓,很多乘客被困在技術學院站,而這時有群眾自發組車送被困人員回家。或許爆炸給他們帶來不可磨滅的傷害,但這種關鍵時刻的凝聚力讓他們看起來堅不可摧。每次周末去紅場時,我都會看見一些父母領著只有膝蓋高的娃娃,從無名烈士碑的這頭看到那頭,提醒孩子們銘記國家的歷史。
高顏秋雨(俄羅斯國立高等經濟大學):相比歐美和中國,我一開始覺得俄羅斯真是令人失望——陳舊的基礎設施建設;思想保守而傳統的俄羅斯人;時時出現的俄式“傲慢和冷漠”。最令人無法忍受的,是長達近半年的嚴寒。然而逐漸適應后,我被俄羅斯冬日那種狂野的自然美所折服;與俄羅斯人成為朋友之后,他們為朋友兩肋插刀和赴湯蹈火的豪爽令我印象深刻;深入了解俄羅斯文化及民族習俗后,我發現,俄羅斯人外在的嚴肅其實是嚴謹和專業化的表現,這不是高傲,而是一種民族自豪感的自然流露,畢竟俄羅斯確實為人類進步做出過偉大貢獻。有句諺語總結了我在莫斯科求學的感受:“這真是個神奇的地方,你時而快樂,時而悲傷,時而欣喜,時而失落。總之,莫斯科的生活絕對不會無聊?!?/p>
趙文君(莫斯科國立大學新聞系):記得以前在莫斯科坐電車時,電路出現問題時,女司機都是自己下去修。有一次,一輛不按套路出牌的汽車擋住了電車的去路,電車女司機直接下車,拍打對方汽車的引擎蓋,讓男司機退回去。這么彪悍的行為,估計也就“戰斗民族”做得出來。
在俄羅斯,不光大人彪悍,孩子也很勇猛。在西伯利亞地區克拉斯諾雅茨克市,大冬天的,幼兒園的孩子們赤身慢跑,并參加冰桶挑戰。
還有那號稱“永不晚點”的俄航。風里來雨里去,霧霾最多抖兩抖。曾經我以為俄航空姐都是美女級別的,但是坐了后才發現,很多都是大媽級別的,單手就能幫乘客把箱子扛到行李架上。
曹若琪(俄羅斯國立高等經濟大學):“戰斗民族”不畏嚴寒,和漫長的冬天戰斗到底,嚴冬時節照樣有人穿短褲、比基尼。這種精神也感染了我。每年主顯節,全俄各地都有跳冰湖“洗禮”活動,我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國際生們一起,融入“戰斗民族”的傳統活動。從冰湖出來,我體驗到水珠在身上結冰的奇妙感受。從那以后,我冬天穿絲襪都不怕冷了,大概是身體也適應了如何和嚴寒“戰斗”吧?!?/p>
環球時報2017-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