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雅霜、汪霞在《教育研究》2017年第1期中撰文,首先介紹了國內外的研究概況,繼而闡述了本研究設計思路,進而分析了高職生學習投入的現狀及影響因素,最后提出了研究結論與建議。
作者首先梳理了國內外的研究概況。美國大學生學習投入度調查開始于2000年,社區(qū)學院學生學習投入度調查開始于2001年,之后都是每年開展一次,調查維度包括主動與合作學習、師生互動、學業(yè)挑戰(zhàn)度、學生努力度和學習者支持度等。我國對大學生學習投入度的研究起步較晚,開展相關調研主要采取兩條路徑:1.通過漢化國外成熟的調查問卷來開展;2.在借鑒國外相關理論和經驗的基礎上,自主設計問卷來開展分析。
研究設計部分作者主要從四個方面闡述:1.理論框架:課題組借鑒院校影響力模型形成了研究分析框架。在分析框架中,學生學習投入度受學生和院校兩方面因素的影響,其中學生個體因素為先賦性因素和自致性因素,院校因素包括院校聲譽和院校支持力度。2.測量工具:課題組對學習投入度的測量主要從自主性學習投入和互動性學習投入兩個方面進行,采用《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投入度調查問卷》。3.研究變量與方法:因變量分別為自主性學習投入和互動性學習投入,自變量包括學生個體和院校特征兩方面。研究主要使用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聚類分析以及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對數據進行處理。4.研究數據:研究借助于廈門大學“國家大學生學習情況調查”平臺,調查了10所高職院校的8951名學生的學習投入度。
通過分析研究所得數據發(fā)現,高職院校學生的互動性學習投入度得分較高,自主性學習投入的得分相對較低。并分別將自主性學習投入和互動性學習投入作為因變量,學生個體特征和院校特征作為自變量來建構回歸模型,分析兩者對學習投入度的影響。
基于上述分析,作者得出以下結論:1.高職院校學生有著較高的互動性學習投入,但自主性學習投入較低;2.學生個體因素影響學習投入度,其中學習興趣的解釋力最高;3.與院校聲譽相比,院校支持力度對學習投入度的影響較大。針對提高高職學生學習投入度提出了以下建議:1.面向技術技能培養(yǎng),創(chuàng)設ARCS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個人學習興趣;2.引入“互聯網+”技術,升級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3.加大支持力度,構建“三位一體”模式,提升學生的實習實訓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