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尹
摘 要:幼兒階段的教育是每個人啟蒙階段的重要影響因素,對于國家和社會整體的未來發展也同樣有著深遠意義。目前我國幼兒教育水平明顯不是很高,亟待國家從整體角度出發,以戰略眼光看待幼兒教育的發展規劃。一方面,幼兒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人口素質提升,增強國家發展原動力,同時又能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感,保障婦女權益。另一方面,還能促使個人發展機會均等,為社會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和安定因素。
1.良好的幼兒教育能夠提高國民素質和加強人力資源質量,增強國家競爭力
幼兒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更是民族的未來,幼兒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到關鍵性作用。幼兒教育階段的各種行為習慣將會影響幼兒的健康成長,乃至直接關系到將來的學習和生活的各個方面。教育教學中,教師需要從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入手,讓他們養成愛動腦筋、愛講衛生及與他人友好相處的習慣等。那么如何培養他們的良好習慣呢?
2.幼兒教育能夠使家庭生活更加和諧
生活即是教育,社會即是學校。人類生存在社會上,就是在不停地學習,一切都是課程的資源。“我們的實際生活,就是我們全部的課程;我們的課程,就是我們的實際生活。”家庭、超市、廣場、景區等處處是課堂。對于一個優秀教師來說,課程資源觀應該往多元化方向發展,除了一些教育理論知識,還要將生活中的相關知識融入教育中。
良好的幼兒教育一方面能夠為兒童的成長創造良好和諧的家庭環境,另一方面幼兒教育帶來的積極影響還能通過兒童本身對其成年后及其后代產生積極作用,提高每一代人家庭生活的質量。美國一項對貧困黑人兒童的追蹤研究表明,實驗組的兒童更少受到內部和外部因素對家庭關系的不利影響,如酗酒、吸毒、離異、家庭暴力等,他們成年后的表現更好,擁有吸毒等問題的人數占比也遠低于控制組。這表明,接受良好幼兒教育對一個人一生的家庭關系都有重要影響,家庭關系、生活質量、家庭責任的承擔情況等都與此息息相關,家庭關系會因為良好的幼兒教育變得更加穩固,個人發展也將朝著良好方向邁進,父母及子女關系更加親密和諧。
3.幼兒教育具有糾正社會不公的顯著作用,個人發展機會更加均等
(1)幼兒教育對具有先天缺陷的兒童具有更大的幫助意義。每個人在個人發展的過程中,其神經系統與大腦功能均具有可塑性;但是在不同年齡不同階段,可塑性也在動態變化中。相較而言,成人大腦可塑性更小,損傷發生后難以復原;但兒童的大腦由于處于發育階段,發展尚未定型,可塑性較強,出現損傷后更易修復,大腦開發的潛力巨大。在這一基礎上,如果兒童出現各類天生缺陷并得到及時發現與確診,那么,通過早期干預和專門教育的影響,則能夠起到彌補缺陷克服障礙的作用。例如,語言學習方面,幼兒大腦的相關部分如果受到損傷,則可以通過訓練和相關措施將功能轉移至其他大腦區域加以完善,從而克服語言學習的生理障礙,正常學習語言。
(2)通過幼兒教育能夠消除兒童個人發展的不利因素。英美國家早期開展了大量對幼兒早期教育的研究項目,眾多研究結果均表明,由于家庭貧困、父母文化水平較低、成長環境不健康等帶來的對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不利因素,都可以通過補償性幼兒教育對發展弱勢的兒童提供幫助,使這些先天成長環境不利的兒童能夠獲得更多對自身發展有利的因素,打破家庭等因素對自身發展帶來的固有影響,幫助這些兒童在個人能力、社交能力和個人潛力挖掘等方面獲得更多可能性,使得他們更好地完成學業,降低人生失敗的概率,消除更多潛在的犯罪因素和對其日后建立家庭出現的不利因素。從而有效提高成長環境不佳的兒童在個人發展上的可能性和公平性,增強其獨立自主能力,擺脫對福利社保的依賴。
4.幼兒教育能夠使國家實現長治久安,社會發展更加穩定和諧
通過使用科學手段對不同類型兒童的大腦結構和發育水平進行研究時可以發現,缺乏良好的幼兒教育,甚至在體罰、家暴等環境下成長的兒童,這些不良信息和經驗將改變該兒童的大腦結構,出現功能異常,使得進入成年階段后易出現暴力攻擊行為和酗酒吸毒等多種社會問題。但是如果幼兒教育得當,則使得兒童能以正確的方式對待環境中出現的問題,抑制反社會性,增強社會友好性。
參考文獻:
[1]石中英.論教育實踐的邏輯[J].教育研究,2006(1).
[2]任永澤.現代需要怎樣的兒童觀[J].現代教育論叢,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