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鈺馳+陳榮華+李旗+陳韜+張維超
摘 要:該文主要介紹了裝配式建筑的歷史、現狀及發展趨勢,總結了不同學者對裝配式建筑的看法及其理論依據,進一步闡明了該建筑模式發展的狀況,并指出了我國建筑業發展所面臨的任務以及筆者的建議。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 現狀分析 趨勢預測
中圖分類號:TU2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4(a)-0162-02
裝配式建筑又稱工業化建筑,是一種新型的建筑體系。較之于傳統工業的施工方法,具有“安全環?!薄翱旖莞咝А钡葍烖c。早在20世紀初就開始引起人們的興趣,并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廣開來。但目前我國的裝配式建筑仍存在諸多問題,仍需進一步提高建筑化水平,完善相應標準,提高整體建設能力。
1 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歷史
我國的裝配式建筑起步于20世紀50年代,其構件的生產也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從開始研究到快速發展到投入使用再到發展停滯等。2014年麥俊明在《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發展現狀及展望》中指出:20世紀初,北京多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推進本市住宅產業化的指導意見》(京建發(2010)125號)和《關于產業化住宅項目實施面積獎勵等優惠措施的暫行辦法》(京建發(2010)141號),并采用2年的時間為試點期和推廣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北京萬科中糧假日風景B3#、B4#、D1#樓,長陽半島11-4#、11-5#、11-6#就是初步成果。盡管目前PC住宅的建造不會帶來太大的利潤,但綜合來看,裝配式建筑確實能夠有效地節約能源,提高效率,更好地實現可持續發展,帶來長久的利益[1]。
2 裝配式建筑現狀分析以及我國裝配式建筑發展面臨的問題
2.1 裝配式建筑現狀分析
2.1.1 國內分析
近年來,裝配式建筑在國內發展態勢良好,成功解決了現場施工效率低下、成本過高、環境污染等問題,并且擁有施工成本低、施工速度快、施工受氣候影響小等優點。2014年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顧泰昌在《國內外裝配式建筑發展現狀》中提到了首都北京、東北沈陽、上海、合肥等城市發展較好且走在了前列。但同時也提到了一些存在的問題。比如國內的建筑發展體系不完備,裝配式建筑的基礎性研究不足等[2]。2016年薛明凱在《淺談預制裝配式建筑的發展狀況》中談到裝配式建筑作為一種新型的建筑方式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但就當前的國內建筑業發展態勢來看還存在許多問題,首先就是國家的重視程度不夠,從而使裝配式建筑的發展不能得到有力的扶持;其次是該方式所需的預制構件缺乏規范化;最后,生產預制構件的技術問題也是抑制裝配式建筑在國內發展的一個方面[3]。
2.1.2 國外分析
對于國外的裝配式建筑發展,2012年王茜在《淺談裝配式建筑的發展》中闡述,英、法、蘇聯等國首先對裝配式建筑做了嘗試,其中包括有砌塊建筑、大板建筑、盒子結構等,主要工程如下:前蘇聯是重視預制裝配式的國家,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有預制構件廠4 500多家,目前其硅預制構件的總產量占世界第一位;美國在丹佛市曾用砌塊建造了一座17層的公寓,該墻體做法是采用了雙層粘土實心磚,每層厚8.3 cm,并采用了縱橫配筋做法[4]。
2014年顧泰昌也在《國內外裝配式建筑發展現狀》中給出了全面的總結,美國的配件化施工是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實施的,其城市發展部給出了嚴格的規范標準。法國從1891年開始實施裝配式混凝土的構建,并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的裝配式框架結構體系,使其效率得到大大提高。而日本則是從1968年提出了裝配式住宅的概念,到20世紀末期時已采用了工廠化的生產方式,其體系完全符合了日本的住宅市場需要。新加坡也開發出多層單元化裝配式住宅,通過平面布局及重復安裝節點實現了較高的裝配率[1]。
2.2 我國裝配式建筑發展面臨的問題
當前,我國的裝配式建筑發展遇到瓶頸,就拿我國的技術研究來說就遠少于國外,技術研究不完備,且在框架結構、剪力墻住宅及其他房屋類型方面發展均不平衡。2016年趙廣軍在《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發展現狀分析》中表示,抑制當前我國裝配式建筑發展的因素是預制構件的設計及施工等沒有得到完善,現場施工質量得不到保證[5]。2016年吳昊在《裝配式建筑的現狀及今后的發展情況》中提到目前國內部分預制構件不能保證在生產、運輸及使用的過程中規范操作,從而導致建筑質量的不達標,施工方與管理方不能協調一致,導致問題重重[6]。
3 裝配式建筑的發展趨勢及應用前景
裝配式建筑根據建筑的需求不斷完善建筑需求,充分發揮建筑的功能特點,達到提升施工效率的作用。隨著世界建筑工業化的需求,如今的發達國家都把建筑部件工廠化預制和裝配化施工作為產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而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則是世界建筑行業的一大重要體現[7]。裝配式建筑的推行及應用是建筑行業的一次改革,推動了當今建筑行業的發展與創新。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使得建筑物本身的功能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建筑模式低碳環保,提升建筑的抗震減壓效果,其環保節能的高效式生產施工模式符合當今社會所倡導的節能概念,在這種高效的建筑體制下,人們可更加易于接受這種新型的裝配式建筑模式[8]。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政府推動、企業參與、產業化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根據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2013年工程建設標準規范制訂修訂計劃的通知》(建標[2013]6號)要求,有關單位研究編制了《工業化建筑評價標準》,明確了相關規定,即申請評價的工程項目應符合標準化設計、工廠化制作、裝配化施工、一體化裝修、信息化管理的工業化建筑基本特征,明確了參評項目的預制率不應低于20%、裝配率不應低于50%的基本要求[9]。所以,我國裝配式建筑正逐步向標準化發展。目前,中國的建筑領域不斷引進國際上通用的建筑施工技能,但是要想創造出更好的效果,就必須要在造價控價方面、技術體系方面、模式管理方面進行突破改進,只有整個領域的整體改動,才能使創新效果更明顯、更準確。綜上所述,裝配式建筑是未來建筑行業的發展趨勢[10]。
4 結語
筆者認為受傳統住宅建造模式和傳統的手工生產模式、現場施工模式的限制,效率不高、功能單一、布局不合理等缺點是當今建筑行業的共性。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必須改革當今固有的建筑裝修模式,立足于技術創新,建立新型住宅建造模式——裝配式建筑建造,并加大該模式建造的技術研究力度,健全相應的管理制度,完善相關的檢測標準,對預制構件的生產企業進行合理布局,讓生產更安全、質量更可靠。
參考文獻
[1] 麥俊明,楊豹.預制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發展現狀及展望[J].廣東建材,2014,30(1):72-73.
[2] 顧泰昌.國內外裝配式建筑發展現狀[J].工程建設標準化,2014(8):48-51.
[3] 薛明凱.淺談預制裝配式建筑的發展狀況[D].安徽理工大學土木建筑學院,2016.
[4] 王茜,毛曉峰.淺談裝配式建筑的發展[J].科技信息,2012(21):354.
[5] 趙廣軍.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發展現狀分析[J].工程質量,2016,34(7):16-18.
[6] 吳昊.裝配式建筑的現狀及今后的發展情況[J].江西建材.建筑與規劃設計,2016(10):45.
[7] 馬軍慶.裝配式建筑綜述[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8):271.
[8] 張靜怡.建國以來北京市PC裝配式住宅建筑設計[D].北京建筑大學,2016.
[9] 李治,任藝璇,戴倩東.淺析國家推廣裝配式建筑的問題和前景[J].中國住宅設施,2016(2):19-21.
[10] 徐雨濛.我國裝配式建筑的可持續發展研究[D].武漢工程大學,2015.